赵 媛,张筱岚
(大理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实践教学是护理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护理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合格护士的必要阶段,为学生巩固了前期理论知识,同时又是学生深入学习各项护理操作和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2]。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进行转变,在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全程性考核[3]。相对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当前护理学相关课程的考核标准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4],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需要广大护理教育者深入思考。本研究紧密结合护理学专业认证背景,优化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
选取大理大学护理学院2017 级4 个班的223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学业评价表202 份,有效回收率为90.58%,故本研究共纳入202 名学生。其中男生21 名,女生181 名,年龄19~21 岁;从4 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干预组(共98人,其中男生7 名,女生91 名),另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共104人,其中男生14 名,女90 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高考录取成绩、性别、年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及授课教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考核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每门课程的考核均在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
(1)病例汇报评价(SOAP):SOAP 是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记录上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记录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各方面情况。SOAP 主要由主观、客观、分析、计划4 部分组成,同时还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和对记录过程的满意度、教师的满意度及考核意见等。
(2)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常用于低年资医护人员的培训,用于临床工作场景中操作技能的评估,评估表由参与考核学生的基本资料、临床教师对学生项目操作的评估和对学生的反馈3 部分组成。
(3)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1995 年由美国医学会编制,是临床能力评估的工具,教师可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卫教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表现7 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评价。
(4)学生学业评价表:采用徐菊玲等[5]设计的学生学业评价调查表,共11 个条目,于课程结束后发放,由学生独立填写。
1.3.1 干预组 采用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教师方面,从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学生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教师根据考核及评教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学生方面,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主要通过SOAP 进行教学评价和意见反馈,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通过DOPS 和Mini-CEX 进行教学评价和意见反馈,SOAP、DOPS、Mini-CEX 均施行备份制度,一份发放给学生用于个人学习改进,另一份用于教学评价。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见图1。
图1 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
1.3.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教学评价方法,从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学生技能考核方面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
比较两组学生毕业实践考核成绩及学生学业评价情况。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样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毕业实践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毕业实践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毕业实践考核成绩比较(±s,分)
n t P干预组对照组组别 成绩84.53±6.20 82.22±7.30 98 104 2.417 0.017
通过两组学生学业评价情况比较可见,相对于常规教学评价方法,干预组较认可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除希望自己、同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条目,两组其余条目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学业评价情况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毕业实践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学生学业评价情况与徐菊玲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促使护理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护士的重要过程,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见习和实习两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7]。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不以一次决定性考试作为最终评价,通过多元化考核和反馈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评价,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了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考核方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对知识的掌握度和学习兴趣[8]。
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还能通过多种技能考核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和临床实践情况进行反馈,通过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学生技能考核等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9]。反馈过程是形成性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身能力与学习目标间的差距及自身知识掌握与临床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反思自身在临床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充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量化,教师能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提出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同时,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可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教师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实践过程更是将人文护理、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等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综合技能、态度等形成的过程)采用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知识与综合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教师从而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从“学”的角度讲,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从“教”的角度讲,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互动,避免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片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