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辉 文 军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的目标,其中特别强调因地制宜普及无害化厕所,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即厕所革命。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以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到2025年农村常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治理。近年来,我国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大事来谋划,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逐步将2017年以前建造的黑水灰水混合收集的农村户厕改造升级为黑水灰水分开收集、分质处理的无害化卫生厕所。自2018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广西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开展“沼改厕”、沼气净化型公厕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厕行动。截至2020年底,广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结束时,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15万户,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3个百分点。
2019年以来,广西注重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在深入调研玉林市福绵区、柳州市鹿寨县等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处理并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模式(以下简称“三个两”模式)。
1.2.1 “三个两”。“三个两”是指两污同治、两次处理利用、两化(无害化和资源化)。①两污同治:利用黑水管和灰水管分别对黑水和灰水分开收集、分质处理,黑水、灰水分离,互不混合。②两次处理利用:黑水的第1次处理和利用在前端,经户用三格化粪池的厌氧发酵进行第1次处理,农户抽取户用三格化粪池第3格的黑水(粪水)用于浇灌房前屋后的微菜园、微果园;黑水的第2次处理利用在后端,即户用三格化粪池未被完全利用的黑水经黑水管道收集到大型三格化粪池进行第2次处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抽取其中的黑水(粪水)用于规模浇灌果园、桑园、稻田等,进行第2次利用,尾水导入末端无积水人工湿地。灰水则经拦污、除油等初步处理,再经末端无积水人工湿地进行再次净化处理,达标排放。③两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黑水经户用小三格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化粪池+末端无积水人工湿地进行两次处理和利用,灰水则经无积水人工湿地净化,黑灰两种污水基本实现无害化、资源化的“两化”目标。
1.2.2 无动力。无动力是指全程无动力。设施借助村庄的自然落差顺势而建,黑水管道和灰水管道均按照地势由高到低铺设,全程无动力介入,同时利用无积水人工湿地对灰水和黑水的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
1.2.3 低成本。低成本即建造和维护低成本。特别是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产生电费,且运行维护成本较低,不过多增加基层和农户的经济负担。
从柳州、桂林、来宾及梧州等市试点村庄的实际效果看,“三个两”模式显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效果:一是有效解决了农村黑灰污水直排造成的房前屋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环境污染和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通过对黑水的集中收集处理,为农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优质有机肥,既节省了农户购肥支出,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三是通过两级化粪池对厕所粪污(黑水)和无积水人工湿地对杂排水(灰水)进行稳定可靠的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铲除了病媒生物滋生地,有效防控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四是通过建设全程无暴露、无渗漏的设施,既遏制了村庄内蚊蝇的滋生,又阻断了农户黑灰污水对村庄地下水的污染;五是通过粪肥还田,既可持续增加土地的有机质,提高耕地肥力,助力“藏粮于地”,又替代化肥使用,助力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目标;六是利用地势落差,黑水管道和灰水管均顺应地势由高到低铺设,自然收集处理农村黑灰污水,全程无动力介入,不需用电设备和电力消耗,既减少农户和基层的经济负担,又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农村低碳绿色发展之路。从技术的角度看,每100 m的距离,具备0.3 m的落差,就能满足“三个两”模式所需的地势条件,由此推测,“三个两”模式适用于广西大多数村庄。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1年广西立项建设了“三个两”模式设施示范项目332个。
广西辖超1.4万个行政村、约16万个自然村,但目前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9.2%左右。在众多的农村地区,厕所粪污(黑水)经户用化粪池即排入村内沟渠,洗浴、厨房等其他生活污水(灰水)则直接排放在房前屋后,形成臭水沟、臭水塘等黑臭水体;部分村庄的地下水被黑灰污水所污染,导致户用井水无法饮用、水井被迫废弃。农村黑灰污水污染是当前影响广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阻碍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主要突出问题之一,居民对此强烈不满。
相关部门之间工作统筹衔接难。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牵头部门先后经历了原卫生健康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还涉及经济贸易、旅游、环境保护等部门。由于涉及部门和资金来源多,且基层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频繁变动,不同部门在实施厕所改造方面的理念、侧重点和标准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单独户厕改造,有的更希望实施整村推进。例如,2019年以前由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牵头改造的厕所,两格化粪池类厕所占比较大;转由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改造后,全部是三格化粪池的无害化卫生厕所。不同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台账数据管理承接也很难到位,保持政策延续不容易。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传统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式大部分是简单照搬城市模式,采取黑灰污水混合处理,主体污水站需要借助电力运行,运行电费居高不下,农民更不愿意缴纳生活污水处理费。据了解,每100户所产生的黑灰污水,年运行电费为1.5万元左右,且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几年后就要维修,运行和维修成本高。由于基层政府财力有限、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无力负担后期运维费用,导致一些农村污处理设施“建得起、用不起”,处于非正常或停运状态,设施设备闲置,有的成为“晒太阳工程”和新的污染源,造成“二次污染”。
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壮年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诸多乡村沦为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的空心村,而且化粪池污水收集工作脏、累、苦,大部分村民不愿意干。另外,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建设和使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但由于涉及地域广,项目建设分散,机构改革后县、乡镇缺乏专业技术工作人员,难以逐户上门指导,很难发挥技术指导和监督的功能,改造建设质量标准不统一。例如,部分农户的洗浴、厨房等生活污水与粪污排放设施不实行分离设计建造或是使用中不注意,黑水、灰水一并排入化粪池,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无害化厕所的使用效果。
有的村镇外出务工人员多,日常居住人员少,缺乏参与意向;有的村镇农村居民资金投入有限,厕所改造不够彻底,只是改善了室内厕所环境,但污水处理利用还达不到要求;有的村民经济条件相对不足,无力承担改造费用。按照广西最新的补助政策,对户厕改造自治区财政补助每户1 000元,市县财政补助原则上不低于自治区补助标准。而南宁市测算每户建设1座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需要3 000~5 000元。河池市测算每户新建、改建1座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需要投入3 500元左右。政府补助与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成本有一定差距,号召村镇居民改变原有习惯,主动增加开支,对原有厕所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存在一定困难。
建立健全地方为主的政府投入机制,上级按规定予以适当补助,支持整村、整乡(镇)、整县推进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升级,扎实开展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开展户用厕所无害化升级改造,重点支持厕所改造、后续管护维修、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依法依规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投入。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理顺部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整合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加大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力度,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村委+自然屯的多层次管护机制,并建立“发现、上报、解决”治理机制。
大力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模式,实现黑水灰水两污同治、户用化粪池和集中式化粪池+人工湿地两次处理,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目标。降低后续运行成本,节省电费成本及减少人工成本,减轻基层财政压力。积极探索多样化后续管护方式,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建立便捷、经济的运维体系,加强运维监管,保障设施稳定运行。
组建农村专业改厕施工队伍,规范农村公厕改造项目建设,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动态监管和指导,严格把好工程标准关、质量关、验收关。采取以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录制视频、组织已完成改造居民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夯实对单户居民的技术指导成效,提升农村厕所改造项目建设质量。
重视宣传引导,加强示范引领,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带领居民参观改厕示范户,积极宣传改厕意义和政策,以此提升农户改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年来,广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农村实际,勇于创新,破解难题,在探索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十四五”期间,广西将通过精准制订农村改厕方案,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差异化推进农村改厕,开展农村改厕示范建设,完善建管运行机制,强化农村改厕技术支撑等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农村改厕工作,努力补齐这块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