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7-20 03:15:36都继萌刘晓爽高磊刘志杰张晓宁
经济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物流业河北京津冀

都继萌,刘晓爽,高磊,刘志杰,张晓宁

(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2.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指出,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做强做大国内市场,形成对全球要素的强大吸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2002—2020年,中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份额不断攀升,从5%上升至15%。2002—2015年,中国出口额在全球出口总额中占比直线攀升,2016年出现拐点,2016—2018年,连续3年占比下行,2019年、2020年再次上行(图1)。

图1 2002—2020年中国出口额及占全球出口总额比例

在近年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加之日益激烈的国外竞争环境,我国进出口受影响较大,压力倍增。加之欧美国家对中国经济和出口贸易的遏制等外界因素影响,如果经济高度依赖外贸和外需,就会非常被动。

双循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把内循环(内需)放在首位,这意味着外贸未来不做为主体结构,主体要回归到投资和消费上来。本文分析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和物流关系,希望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能够更好地看清现状,理清问题,梳理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战略。

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降本增效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对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研究,为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现状分析

京津冀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合成的区域,占地21.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年末,人口达到11040万人。截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4580.08亿元,其中北京占比为41.82%,天津占比为16.68%,河北占比为41.50%。可见,北京和河北经济占比趋同,天津经济体量较小。但京津冀三地产业定位和特点不同,不能单纯依据这一数据研究三地在未来京津冀合作中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区域合作,到20世纪90年代涵盖北京、天津和河北五市的“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区域合作一直在探索中。201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规划问题,把京津冀合作提到了战略高度。《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5年提出,并制定了三地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蓝图。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区域,1+1+1>3,通过区域内产业合作与转移,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和辐射北方经济的发展。

根据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特点,研究该地两大产业发展的联动效率问题对提高三地两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打造制造产业链与物流供应链高效协同发展模式有重要实际意义。

(一)定量分析

1.模型构建

(1)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假设时间t=1,2,…T,在t时期内有s个决策单元(r=1,2,….s),其中为第r决策单元在第t时期的第i项投入,则是第r决策单元在第t时期的第j项投入。依据DEA的CCR模型:

通过公式1求解出的Malmquist距离函数为:

技术效率指数:

技术进步指数:

(2)灰色关联度模型。模型步骤如下:

①选择参考序列。将制造业作为母序列,记为i=1,2…n;k=1,2…..t,表示指标i在第k年的数值,同时将物流业作为子序列,记为xi(k),j=1,2…n;k=1,2…..t,表示指标j在k年的数值。

②无量纲化处理。考虑到数据的存在不同的单位等量纲情况,为保障科学性,统一去量纲处理。

③求解差序列的最大值、最小值。首先根据对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母序列和子序列的差值的绝对值求解,然后在差值中求出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公式如下:

关联系数求解:

其中ρ是分辨系数,一般取值为0.5。

⑤关联度求解:

2.指标选取。在指标选取方面是根据以往文献中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指标的选取和确定,具体的指标选择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京津冀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指标

表2 京津冀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

3.数据实证。

(1)制造业与物流业DEA-Malmquist指数计算。准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2009—2019年的制造业与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具体数据见表3、表4。

表3 物流业投入产出原始数据

表4 制造业投入产出原始数据

图2 京津冀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图

(2)制造业效率分析。利用DEAP软件中Malmquist模型对京津冀整体、北京、天津、河北的2009年至2019年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京津冀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从计算结果显示:从京津冀整体的制造业全要素的生产率呈现上升-下降趋势。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北京和天津高于京津冀平均水平,河北则略低于京津冀平均水平,北京(1.19)>天津(1.14)>京津冀>(1.13)>河北(1.07)。

(3)物流业效率分析。利用DEAP软件中Malmquist模型对京津冀整体、北京、天津、河北的2009年至2019年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京津冀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

从计算结果显示:从京津冀整体方面可以看出整体的物流业全要素的生产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北京和河北高于京津冀平均水平,天津则略低于京津冀平均水平,河北(1.04)>北京(1.01)>京津冀>(1)>天津(0.95)。

(4)制造业与物流业灰色关联系数与关联度。通过对2010—2019年制造业和物流业从区域维度分析,天津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内部的联动效率(0.78)>北京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内部的联动效率(0.77)>河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内部的联动效率(0.71)。

图3 京津冀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图

(二)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都表现出本地特色优势,北京以“高精尖”制造业为特色。天津和河北制造业发展都依据本地经济,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其产业齐全,规模庞大。河北作为一个工业大省,以钢铁、化工、制药等产业为中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承接北京、天津外迁的制造业,如何形成产业集群和实现产业升级是一个关键问题。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发展还需突破瓶颈期。

在制造业发展的水平方面,北京与天津发展略高于河北,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依靠先进的制造能力,而高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京津地区拥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高端人才、科研院校,高端制造业人才往往留在这些发达地区。

表7 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效率关联系数与关联度

(三)京津冀物流业发展现状

北京物流产业随着产业升级、技术革新、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中心,智能物流为特点的现代化、多方面、产业化的产业布局。但是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迁徙,北京物流业由向内聚集到向外疏散,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溢出,造成北京物流业的巨大发展压力。

天津依托天然地理优势,以京津冀地域物流为基础、港口物流为特色、国际物流为框架的智能化、专业化的物流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天津已成为集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国际货物中转等为一体的物流服务重点地区,物流产业对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大。

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型物流企业的强势崛起。物流业政策导向性较强,北京和天津物流业在早期政策扶持下,物流发展水平较高,行业趋于饱和状态,而河北则与之相反,物流现代化水平也不如北京、天津,但是借助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承接由北京、天津搬迁来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园区,重点推动现代商贸物流的发展,促进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而河北在政策的加持下,大量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涌入给河北物流业发展机会。

目前,京津冀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物流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平台对接不畅,物流效率不高,三地物流资源分配不均衡,尤其体现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差距显著,对京津冀三地整体物流发展产生了影响,但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型物流企业的强势崛起,物流业未来可期。

(四)京津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

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业联动现状对比来看,京津冀地区的“虹吸效应”大于长三角地区的“辐射效应”,并形成了一定的“负效应”: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程度不一、行政分割现象严重,科技、人才等资源单向流动、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些导致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加剧,其中,三地物流业与制造业需进一步协调和整合。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内部的联动效率均超过了0.7,相对北京和天津而言河北的内部联动效率略低,由于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河北缺少吸引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与资本的优势,因此相对北京和天津而言,关联效率略低。

北京、天津的一体化道路差强人意,北京辐射到廊坊和三河,天津向东发展,说明京津在发展方向上缺乏协同,各走各的路,没有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意识。由此造成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利用缺乏力度,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

为了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做好对物流业服务好制造业的研究,对实现三地两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问题分析

(一)京津冀三地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三地政府在京津冀一体化问题有宏观层面的思考和举措,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三地政府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各自为政,更多的是考虑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和产业规划,长此以往,造成三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单一、重复建设严重、三地产业分布不合理,也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顺畅对接,三地政府对于京津冀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意识和举措,协同发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京津冀三地制造业发展不均衡

在北京制造业比例结构中,高技术类型企业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天津和河北高技术企业所占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三地制造业水平差距较大,出现不均衡现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天津传统制造业不断向河北转移,河北进行产业对接,河北省制造业总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北京和天津进行新旧产业更替阶段,出现了不同特征,北京制造业已经进入深层升级阶段,天津制造业产业结构还需不断完善。

(三)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缺乏有效互动

长期以来,制造业对外释放的物流需求量不大,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难度大,而且有些制造业企业担心物流外包会造成企业经营信息和客户信息泄露,会选择自营物流,这就造成企业需要分散人、财、物来做物流业务,物流业非制造业核心业务,自营物流很可能会牵扯精力,造成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影响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制造业如果选择物流外包,需要主动与物流企业深层次的交流,需要其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的物流服务。而当下物流企业数量虽然多,有些物流企业也形成一定规模,但是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实力不强,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落后,相关资源配置不到位。物流企业的升级发展需要在规范的市场秩序下进行,在京津冀一体化和内循环背景下,亟须制造业和物流业良性互动,互惠共生。

三、对策建议

(一)宏观规划助力协同发展

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与物流联动发展,政府合理谋划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物流体系,采取措施,推动京津冀融合与一体化步伐,发挥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效应和聚集效应,推动三地联动发展。三地政府通过相互间沟通、互通有无,认清合作的必要性。就三地资源调配和规划,进行宏观层面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发布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和物流业合作的政策,并且通过税收、交通等多方面政策优惠推动北京、天津带动河北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优势,推动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二)推动京津冀两业企业层面的合作,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两业共赢,制造业与物流业朝着供应目标,加快融合速度、深度,物流企业之间与制造业企业之间形成可靠的合作联盟共同发展。

例如两业联动发展不是只重视一个产业,必须系统协调,既要稳住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物流企业升级,提高两业联动发展的关联度,推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基于京津冀三地地域特点和制造业产业特点,争取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例如充分利用北京产业的高精尖、河北人力低成本和天津天然地理优势,打造京津冀特色产业集群。物流企业作为服务制造业的支撑行业,应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深挖制造行业与企业需求,以共赢为目标,考虑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通过政府层面和行业协会的沟通,京津冀物流企业的自身发展和通力合作,为京津冀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猜你喜欢
物流业河北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农机(2022年7期)2022-10-11 14:10:38
10.河北卷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孙婷婷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0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法人(2014年4期)2014-02-27 1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