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印象
——浅析德彪西《欢乐岛》

2022-07-20 08:51吕璟琳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音型引子德彪西

吕璟琳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德彪西被称为“自李斯特以来最有创意精神的钢琴作曲家”,他几乎将所有的钢琴手法都用于《欢乐岛》的创作中,高超的技巧,丰富的表现力,丰满而细腻的音响效果,光与影的变幻,声与色的结合,给人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一开始接触《欢乐岛》,便可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特有的朦胧与飘逸。深入了解欣赏之后,就能真切感受到德彪西音乐的美妙之处,随着音乐的进行,就像置身于梦境中,与少女们一同乘船前往西德尔岛,祈祷美丽的爱情,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在眼前浮现。

一、《欢乐岛》简介

《欢乐岛》于1904年创作,是德彪西在卢浮宫中对法国画家华托的画作《乘船前往西德尔岛》有感而作的。这部作品是德彪西作品中感官色彩最浓,是音乐与技巧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德彪西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钢琴创作的一个缩影。德彪西的许多独特的创作技法在这部作品里都有呈现,对于我们研究德彪西,研究印象主义音乐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欢乐岛》之后,德彪西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创作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思想和创作也给后世音乐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曲式结构分析

《欢乐岛》基本上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和尾声。全曲的主调为A大调。

引子(1-6)。类似于一个华彩乐段,引子主题由#C音的长颤音开始,加上以三十二分音符为时值的四音组增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在1、2、4、5小节的第一拍和每个四音组的第一个音,形成了半音阶;而在第3小节的最后一拍的旋律声部构成了全音阶,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表现。这种类似的乐思处理方式,还可以在前奏曲《牧神午后》长笛的悠缓表现中找到。

呈示部(7-98),可看做一个单三部曲式。第7小节和第8小节是伴奏性的引子。主题a在第9小节正式出现到第20小节结束,由两个不等长的乐句组成,为6小节(9-14)加13小节(15-20),在A大调大三和弦背景上,采用十六分附点和三连音的节奏型。主题a在高、中音区跳跃进行,透出一种欢快之情,而后音区下降,趋渐平静,进入主题b。主题b(21-27)的特点是左手在高声部进行三度音的分解和右手三连音作全音阶上、下进行。虽然与主题a同样是低音A与全音阶的乐思,但是主题完全不同。

从第28小节到第51小节是一个3/8拍得过渡段,将主题a作为素材自由展开,右手的固定音型仍然是三连音,半音阶的上、下进行作为中声部出现。第52小节开始是呈示部的再现。引子的颤音素材再次出现,从原先的6小节发展成12小节。紧接着是主题a的短暂再现(64-66),节拍又变回原来的4/4拍,音域也从高音区降至中音区,力度减弱,为全新主题c的出现作了连接。

从第67小节开始节拍又变成3/8拍,主题c出现了(67-98),它是一个方整的富有歌唱性的乐段,为A大调,全音阶和增三和弦全都消失了,左手低音地分解五连音音型平稳柔和,就如海上的波浪荡漾,右手八度和弦静谧而深沉,宛如浩瀚的大海。主题c比起之前两个主题的欢乐,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情感,低沉而深远。

展开部(99-159),从第99小节开始,转为E大调,由华丽的大、小三和弦的分解音型构成,实际上为呈示部主题的变奏展开。从105小节开始的4个小节里,主题a在#G大调主和弦的分解伴奏下,再次出现。到第115小节,音乐转到G大调。继续延用前面的华丽分解音型,左手声部的旋律线条开始向复杂的和声色彩转变。第137小节,乐曲开始渐强并逐步转向C大调,直至第141小节有力地进入C大调。到第145小节音乐又突然柔和下来,主题a与主题b交替出现,为后面的真正再现做铺垫。展开部的最后两小节(158-159),在bB音上,以三连音的形式,全音阶下行,以主调的属音bF强收。

再现部(160-219),调性转回A大调,主题a、b再次出现,相比呈示部更加欢快,音乐在第186小节突然以二拍子似的节奏变得极弱,两小节后原本的三拍子变成二拍子,随即又回到三拍子,有力地上行模进。第200小节,降Ⅴ级和弦强劲出现,随即三连音音型穿插出现,情绪继续上升。第216小节开始,A音持续出现和节奏的频繁变化,将音乐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尾声(220-255),刚开始以主题c为材料,强烈而浓重地进行,第236小节,主题c的材料由A大调转至F大调。第244小节,重回A调,高、低音各向外扩展一个小二度,引子材料#C音的颤音的华彩乐段再次出现,与乐曲开头相呼应。第252、253小节,不协和的四度和九度音程双手作交替的震音演奏,音乐欢腾至顶点,最后以主和弦附加增四度音下行分解的装饰音快速滑至最低点,强劲地落在低音区的主音A上,音乐强力结束。

三、和声分析

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德彪西对和声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比起旋律,和声对于他来说更为重要。德彪西的和声基调是色彩,宛如画家的调色板那般千变万化。德彪西的和声就像他音乐作品的灵魂,在《欢乐岛》中,他自由地运用不协和音程(谱例1),一般没有准备和弦,也没有解决和弦,并且常常是连续的平行进行,因为在他眼中没有协和与不协和之分。

谱例1

印象主义的音乐家为了摆脱传统功能的和声经常使用平行进行的和声,包括以往不被允许的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德彪西也算是使用这种平行音程的早期开拓者的其中一人。在《欢乐岛》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用法,例如平行四度、五度、八度的和弦(谱例2)。

谱例2

高叠和弦是指三度叠置结构中九和弦以上的更多音叠加形成的和弦,德彪西常用它来削弱和声原本的功能性丰富其色彩,在《欢乐岛》中也有出现(谱例3)。

谱例3

在《欢乐岛》的终止中,德彪西使用了附加的增四度音,使终止产生了特殊的色彩效果,并在这种效果与力度的双重作用下,让结尾变得辉煌、热烈(谱例1)。

全音音阶是一种平均音阶,它既不是大调也不是小调,相邻之间的两个音都是大二度。这也是德彪西最常用的手法,几乎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全音阶的使用。在曲子最开始的引子就是全音阶与半音阶结合的增三和弦的分解除此之外,全曲中还有很多地方使用了全音阶,例如全音阶式的增三和弦作开放式的平行写法以及三全音音调的不完全的全音阶等。

四、演奏分析

引子,一开始音区一直控制在p,总体上比较平静,带有一点神秘感,就像即将前往的未知的大海,直到第6小节才出现突强,就像是起航前鸣笛声,弹奏要坚定而有穿透力。为了控制音量可以踩上弱音踏板,在32分音符和弦的地方,延音踏板随之慢慢抬起,保持音的清晰干净,也可以营造一种慢慢消失的感觉。

呈示部,左手弱起的32分音符以及带倚音的分解音型要弹得连贯、轻柔、要有节奏感和律动性,仿佛像是船在海上随着波浪轻轻摇摆。第9小节主题a出现,欢快活泼,就像情侣们想象着接下来的旅程而激动欢唱,无拘无束,第15小节,主题a再次出现,不过是在更高的音区,弹奏时要将更加兴奋的感觉弹出来。第25小节后,注意四对三的节奏型要弹均匀,弹出渐强后立刻渐弱,像是海浪来来回回地推着船往欢乐岛驶去。第28小节到第51小节,音量要弱,要将朦胧的感觉弹出来。德彪西本人希望弹奏这段时,能够很轻柔,所以他都会将三角琴盖盖上,我们在这段可以加上弱音踏板,控制音量。第67小节到第98小节,速度比之前慢一些,右手和弦要连贯,突出小指高音,注意乐句之间的气口,左手五连音伴奏要柔和地连奏,稍稍弱一点,突出右手旋律。富有表情的,像在歌颂大海一样,平静而悠长。

展开部,华丽的分解音型要快速清晰连贯,像流水一样清澈透明,注意左右手快速跑动时的交替配合,手指要灵活敏捷。从第137小节开始渐强,将音乐一步一步往前推,调性和声的不稳定性,营造了一种不安定的气氛,广阔的大海像是要变天了。到第145小节,又突然弱下来,以三连音音型为推动,随着乐句扩展力度增强。最后,二度八度音的交替推向高潮,要注意将拍点突出,和弦的弹奏要有弹性。

再现部,主题再次出现,要弹得比之前更加活泼欢快,像是即将到达目的地那般喜悦。之后出现得高、中、低三层的和弦以及不和谐音响,弹奏要深厚而强烈,运用全臂的力量,就像突然的暴风雨一样,雷电交加,阻挡了人们到达欢乐岛的最后一步。

尾声,历经艰辛终于到达欢乐岛了,人们欢天喜地,奏乐庆祝。要突出左手大拇指的音,声音要结实、短促有力,就像人们庆祝的号角声一般。和弦要弹到底,手腕动作协调。从第244小节到全曲结束,要一气呵成,与刚开始的宁静的引子不同,这次的引子素材再现,非常有力且活泼,表达了人们到达欢乐岛的喜悦之情。第252、253小节的以全曲最强的三个f双手交替演奏四度和九度音程震音,突出重音,控制好情绪,将欢乐的气氛推到最高点,强劲的结束,最后的下行分解装饰音要快速准确地弹奏。

五、技术难点的解决

弹奏引子的带颤音地分解增三和弦时,手指要贴键,触键要有弹性放松,乐句的渐强渐弱要弹出来。弹奏附点32分音符分解和弦要运用手腕的转动来弹出旋转的感觉,每个音都要清晰。

第67小节到第98小节,弹右手和弦时,保持手指整齐慢触键,放松手腕使和弦之间的衔接更加连贯,把重心放在小指上。练习时,可以将手指放在和弦位置上,只弹小指高音,锻炼小指的力量和歌唱性,控制弹奏和弦时手指的力量分配。左手五连音伴奏,贴键弹奏,运用手腕辅助手指连奏,控制手指力量,弹出朦胧的效果。

全曲有非常多的左右手不规则的3对2、3对4、5对3的节奏型,不能机械地按数学的算法硬合,容易造成不均匀或赶节奏。需要先分手将左右手各自的节奏练好,再以主旋律的节奏型为主,打好拍子,伴奏声部适当减弱音量配合主旋律的节奏进行。多听录音,抓住这类节奏型的音响效果,多加练习。

在演奏琶音音型时,手指要紧贴琴键,触键要快,完全放松,配合手腕动作,换指要迅速,保持音与音之间连贯流畅。

本曲的节奏较为复杂,在初期练习时就应该注意节奏,要将拍点弹出来,但不能过于强调,破坏曲子的整体连贯性。心中要有节奏,才不会在节奏转换时,造成速度前后脱节的情况。

《欢乐岛》整体的音响是朦胧,恬静,虚幻的,追求大篇幅的弱音效果,这对手指的敏感度以及层次的把握要求更高,需要多用指腹触键,贴键且轻而薄地在琴键上弹奏。但也不能因为它追求的是朦胧的效果,就把音弹糊掉,每个音仍然要清楚弹出来。

德彪西突破了传统,开启了现代主义音乐的大门。他不仅为法国音乐做出了伟大贡献,也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他的音乐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二十世纪许多音乐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创作出了奇特新颖的作品。就如现代作曲家伊戈·斯特拉文斯基就曾说过:“我们这一代音乐家以及我自己多归功于德彪西。”他的印象主义音乐梦幻飘逸朦胧的意境,时至今日仍旧生生不息。在创作《欢乐岛》之后,德彪西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创作特点及其音乐风格。德彪西就像是一门学科,需要你不断地挖掘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他的灵魂所在。

猜你喜欢
音型引子德彪西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美丽的邂逅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午后的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