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第七版)词条注音拼写实践研究*

2022-07-20 01:54
辞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辞海注音辞书

姜 岚 周 琳 杨 兰

一、辞书注音与《辞海》(第七版)注音

辞书注音是注音的基础,注音是使注音拼写规范化的重要过程。张敏(2019)指出:《辞海》的编纂和修订工作于第七版开启“互联网+”创新模式,与纸质版同步推出网络版,实现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而《辞海》(第七版)正是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辞书数字化的表现,它将利用互联网,更方便地为大众提供读音服务。《辞海》在第七版之前的版本中,都没有进行词条注音。这次第七版给全部词条注音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第一次、最大规模的辞书注音实践。这项工作不仅是《辞海》的一次突破,也是对现有汉语拼音注音拼写规则的检验和完善,同时为《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未来修订和完善做了准备。辞书注音,特别是网络版辞书,未来必将普遍需要注音,以方便大众在线查阅,本次《辞海》(第七版)词条注音工作必能为以后的诸多辞书注音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于汉语拼音注音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本体研究和理论应用研究。理论本体研究主要是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985)和《汉语拼音方案》 (1958)进行探讨,分析这些注音规则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自身不足、展望设想等。理论应用研究则侧重于研究在运用注音理论规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按不同领域可分为辞书注音研究、汉语教学注音研究、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注音研究等。

学界目前关于辞书注音的研究,可分为宏观整体研究和微观个案研究两类。

宏观整体研究又可以分为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研究,共时层面主要是对不同类型辞书进行注音研究,如有任念麒(1983)对双语专科词典不注音而导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梁光华(1997)对《汉语大词典》的注音进行研究,周家筠(1987)对《四川方言词典》的收词和注音进行了研究,陈长书(2012)对先秦文献词典的注音进行了探讨。历时层面主要是对某一辞书的不同版本进行注音研究,如王婷婷(2012)对1957年版至2011年版新华字典的注音进行了研究。

微观个案研究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辞书的注音规范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如王金鑫(2000)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成语注音的不当之处进行了探讨, 苏少波(2001)讨论了词典中轻声词和文白读音的规范问题,余桂林(2007)对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从注音的特点和不足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王俊霞(2010)、赵贤德(2012)针对词典所收方言词语的注音问题进行相关探讨,李丽云、林瑀欢(2017)对词典中带有显性标记的异读字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陶莎(2017)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中的所有异读字进行了逐条分析。另一类是分析辞书中的某一类词的注音情况,如 王宇君(2013)对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四音节词语的探讨,刘本才(2009)对第 5版《现代汉语词典》ABB式形容词的注音分析,吴汉江(2008)对《现代汉语词典》中三字词语的相关研究等。

关于《辞海》注音方面的研究,如裘锡圭(1985)对1979年版《辞海》(第三版)的部分注音进行商榷,简硕(1999)对1989年版《辞海》(第四版)注音修订工作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总结,刘凌(2013)对2009年版《辞海》(第六版)的注音情况进行了概述。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辞海》(第七版)注音问题的研究几乎空白。因此,对《辞海》(第七版)具体注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最直接的意义是可以有效解决汉语拼音在标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助于完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相关规定;推动辞书研究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就汉语而言,语音规范化是语言规范化最重要的环节,(胡明扬 1982)110而注音工作有利于增强语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提升大众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辞海》(第七版)共有14万个词条,“《辞海》(第七版)注音研究”项目主要包括注音和拼写两个阶段。前期的注音校稿,即对词条的注音逐字检查,修订读音;后期的拼写标注,即对词条进行大小写标注及分词连写等。本文所探讨的是《辞海》(第七版)的前期注音校稿,即注音阶段的实践工作。

关于注音工作,胡明扬(1982)认为,词典为条目标注读音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向读者提供字、词的读音知识,二是有助于民族共同语实现语音规范化。要标注字、词的标准读音,就要在事先做好注音工作,具体来说有正音和订音两项工作。正音又分为两项工作,一是在同一个字、词的各种分歧的读音中审定出一个规范的读音来,二是确定某些词的轻声或儿化的标注问题。订音是指对已经收进词典,但在普通话里找不到读音根据的字、词,要分别审订出他们合适的普通话读音来,主要针对的是特殊用字,例如古字、僻字以及方言字、行业字、人名地名字等。在《辞海》(第七版)的具体注音实践中,正音工作和订音工作都有所涉及。

曹先擢(2002)认为,注音对象分为两个层面,形式层面和内容层面。形式层面,从语言上说,所审的音是词的音还是词素的音,或兼而有之;内容层面即注音的具体对象问题,包括单音词、多音词、文白异读、破读、轻声、连读变调六个方面。《辞海》(第七版)的注音工作,形式层面既包括词的音,也包括词素的音;内容层面主要包括单音词、多音词、文白异读、破读、轻声五个方面。

辞书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具体落实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解决的固然好,但由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审订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读音,而《辞海》(第七版)14万词条中存在运用其无法解决的词条,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寻找其他方法逐一进行考究审定。

二、《辞海》(第七版)注音方法研究

注音即取舍的过程,如何取舍就是注音标准的问题。(曹先擢 2002)84《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注音原则是: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为原则,以便利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为着眼点,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魏励 2014)308曹先擢(2002)提出了三项注音标准: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音义结合的原则,异读的取舍要与语义挂钩;语音规范要与词汇规范相结合。第三条原则由于涉及词条的选择问题,即注音时排斥土语词,在此次注音实践中不涉及。在遵循《注音表》和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参照文献注音

1. 遵从国家标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汉语拼音方案》三个国家标准,是所有汉语注音以及拼写工作的重要规范。对于此三者的有效合理运用,是我们进行注音与拼写研究的基础保障。但这样的规范性和基础性,也导致了其不能涵盖日常注音以及拼写实践的所有细节问题。而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对《辞海》(第七版)网络版词条的标注实践来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料进行搜集、归类整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来完善细化现有文件的相关规定,补充细则。而对具体词条的研究,则可以给其他汉语词汇注音与拼写等相关工作,提供直接参考和 借鉴。

关于有异读的字和词,目前遵从的国家标准是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法定标准,到目前为止都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例如:

傧:原有bīn和bìn两音,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统读为bīn。故《辞海》(第七版)将该词条处理为:(一) (bīn,旧读bìn)①导引,迎接宾客。②陈列。③通“摈”,摈弃。(二)(bīn)①敬;礼。②通“颦”,蹙眉。

澄清: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该词主要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时“澄”读作“dèng”,如“把这壶水澄清了”。书面语时“澄”读作“chéng”,如“澄清相关问题”。经检索,《辞海》(第七版)收录的相关词条有“澄(dèng)清池”“荜澄(chéng)茄”“澄(chéng)怀味象”等。

2. 参考其他材料

第一,参考其他权威观点。目前主要参考的专业词典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曾担任《辞海》编委和分科主编的鲁国尧先生是最早主张协调国内各大型工具书注音统一的知名学者,在单字注音审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按比例,以上述四部专业词典为参考基础,从众注音。若出现2∶2的情况,就再查阅参考一部词典,但目前这种情况尚未出现。例如:

慥:《辞海》(第六版)注音为cào,释义为:①仓促;急忙。②见“慥慥”。忠厚诚实貌。经检索,该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音为zào,释义为:慥慥,忠厚诚恳的样子。在《汉语大词典》中注音亦为zào,释义为:①仓猝,急忙。②笃诚貌。参见“慥慥”。《汉语大字典》标注“cào”实为该字的旧读,故我们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汉语大词典》的注音,《辞海》(第七版)将该字读音标注为zào。

喀:《辞海》(第六版)注音为:kè,又读kā。经检索,该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注音“kā”;该字在《汉语大词典》中标注为:喀(Ⅰ)kā,①呕吐声。②吐。 ③象声词。参见“喀啦”、“喀嚓”;喀(Ⅱ)ke,方言。语气词。据此,《辞海》(第七版)对该字注音进行了调整,主音和又读音互换。标注为:喀(kā,又读kè)。

第二,参考其他辞书。主要参考的有《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汉语大词典》以及《辞源》等。其中,某些复音节词条的注音直接以权威的《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为标准。例如:

第三,参考通行做法。主要表现在处理“一”“ 不”二字及含有西文字母词条问题上。

对于“一”“ 不”二字,《辞海》均不注变调,只注本调。例如:

对于含有西文字母的词条,《辞海》只给词条中的汉字加注拼音,西文字母均不注音。经筛选查询,《辞海》共收录含有西文字母的词条267条,其中纯西文字母词条86条,数字加西文字母词条8条,汉字加西文字母词条173条。例如:

第四,参考传统音注材料。在坚持理据性与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参照传统的音注材料,注音时保留古音。例如:

万俟卨:“万俟”作为一个复姓,万音墨,俟音其。在《广韵·德韵》中:“万,莫北切,虏复姓。”在《微韵》中:“俟,渠希切,虏复姓。”故《辞海》(第七版)最终将该词条的注音为:万俟卨(Mò Qíxiè)。

第五,参考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士的意见。部分复音节词条,如涉及某一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我们以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士的规定、意见作为定音标准,如机械电气工程中的“钻井”一词、地质学中的“钻探”一词。经核实,确定“钻井”系列的复音节词条均注音“zuàn”,“钻探”系列的复音节词条均注音“zuān”。

再如:

石:复词条目中一般定为shí音,包括官职“二千石(shí)”。

父:历史名词一般取fǔ音。

冲:机械工业类词汇,多取冲压义,定为chòng。

(二) 根据释义注音

根据释义注音是遵循曹先擢先生提出的三项标准中的第二项“音义结合的原则,导读的取舍要与语义挂钩”。语言是音义结合体,离开了语义,语音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曹先擢 2002)85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单字的音义关系和整个词条的释义来进行注音。

1. 根据单字的音义关系

在注音过程中,部分复音节词条根据其单字字音和字义之间对应关系的一致性来确定其读音。例如:

蒙:在与“蒙古”意义相关的词条中,均读“měng”。如蒙哥(即“元宪宗”,蒙古大汗)、蒙古包、蒙鞑备录、蒙兀儿史记、满蒙五路换文等词条。在作为“姓氏”以及音译词条中,均读“méng”。如蒙文通(中国历史学家)、蒙恬(秦名将)、蒙特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等。

间:纸质版校稿时,在“间苯二酚”“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两个词条中,“间”的读音被注成了“jiān”。经查,在有机化学中,苯环上有两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若是在1、2位就是邻位,1、3位就是间位,1、4位则为对位。据此,在“间苯二酚”“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两个词条中,“间”为“间隔”之义,应读“jiàn”。

2. 根据整个词条的释义

对于复音节词条中部分尚有争议的读音,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确定其读音。

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整个词条的具体释义来进行注音工作。例如:

抽分:该词原注音为“chōu fèn”,“分”的读音存疑,到底读“fēn”还是“fèn”?我们可以通过查询该复词的具体意义,来确定其准确读音。抽分,亦称“抽解”。中国历史上对国内外商货贸易征收实物税。唐建中三年(782),在各商路要津对竹木等商货抽收十分之一。宋对贩运竹木、砖瓦、柴炭等物一般征十分之一,但不固定。国外进口海舶,市舶司收购一部分,名抽买,又征收一部分,名抽解。粗货抽十分之三,细货抽十分之一,南宋一度一律提高到十分之四。抽分商货供宫廷和官府消费,或再行售出。元沿宋制。进口粗货抽十五分之一,细货抽十分之一。明对贩运竹木等货仍设局(后改工关)抽分。外商货物起初除收购外不征税,正德间对市舶抽十分之二,万历间改征饷银。清对竹、木等商货征税,间或还用抽分名目。因此,“抽分”中的“分”若理解为所抽货物的几分之几,即取“分”释义中“表示数学中的分数”这一义项,那么读音便为“fēn”,而不为“fèn”。其二,“抽分” 亦称“抽解”,而“解”的释义中有“分开”这一义项,与“分”中的“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连在一起的事物分开”这一义项相对,如词“难解难分”。综上,《辞海》(第七版)中“抽分”一词注音为“chōu fēn”。

另一方面,复音节词条中有一部分人名词条和地名词条,可以根据其蕴含的独特意义来确定读音。例如:

刘熙载:该词条的主要疑惑在于“载”的读音,到底读“zài”还是“zǎi”?经查,“熙载”在人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已经成为一个取名时的固有搭配。而此名的美好含义主要来自于《书·舜典》中的“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汉书·叙传下》:“畴咨熙载,髦俊并作。”颜师古注:“熙,兴也;载,事也。”“熙载”表示“弘扬功业”。《汉语大字典》当“载”表示“事,事业”一义时,读“zài”。故《辞海》(第7版)对该词条的注音为:刘熙载(Liú Xīzài)。收录的类似人名词条还有“韩熙载(Hán Xīzài)”和“吴熙载(Wú Xīzài)”。

(三) 根据现实情况注音

语言具有社会属性,只有正确总结语言的发展规律,了解人们读音的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注音原则。(荣蓉 2010)42这是遵循曹先擢先生提出的“语音发展规律”原则以及赵贤德、冯寿忠(2012)倡导的“从众、从俗、从今”原则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根据实际,保留方音

关于方音,“名从主人”作为一条在实践中自然形成又被大众所认可,且具有一定社会效用的原则,符合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规律。因此,对于复音节词条中的部分地名词条,我们理应尊重当地人的一贯读法,从众从俗,保留方音。这也是坚持实用性的注音原则的重要体现。如“乐亭”一词,该词条中的“乐”,当地人均念作“lào”。因此,《辞海》(第七版)中“乐亭”一词的注音为:Làotíng。与此类似的还有蔚县(Yù Xiàn)、台州(Tāi Zhōu)等。但即使是同样一个字,不同地名中的读音也不尽相同,这往往是由当地人约定俗成而造成的。如“荥”在“荥阳(Xíngyáng)”和“荥经(Yíngjīng)”两个地名词条中读音就不相同。

2. 根据实际,调整读音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根据语言生活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最新的语言调查成果,适当调整和增补读音,以确保辞书与时俱进。例如:

栟:该字在《辞海》(第六版)中只有一个读音:bīng,见“栟榈”(树木名称)。但该字在“栟茶”(地名,栟茶镇,江苏南通的历史名镇)一词中读音实为“bēn”,故《辞海》(第七版)补充读音:bēn。

漴:该字在《辞海》(第六版)中只有一个读音:chóng,见“漴漴”(水声)。但该字在“漴缺”(地名,位于上海)一词中读音实为“shuāng”,故《辞海》(第七版)补充读音:shuāng。

(四) 特殊词条具体分析

针对一些特殊类别的词条,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1. 历史词汇问题

对于复音节词条中的历史词汇,涉及的大多是标注本调还是轻声调的问题。这一部分词条主要是一些词牌名、曲牌名、作品名等,该部分词条统一标注本调,不标注轻声调。例如:

词牌名:南歌子(Nángēzǐ)、女冠子(Nǚguānzǐ)

曲牌名:朝天子(Cháotiānzǐ)、捣练子(Dǎoliànzǐ)

作品名:雉子班(Zhìzǐbān)、懒真子(Lǎnzhēnzǐ)

若词条中含有与现代词义相同的词语,则应标注轻声。如词牌名“粉蝶儿(Fěndié’er)”、曲牌名“黄莺儿(Huángyīng’er)”以及作品名“敦煌曲子词集(Dūnhuáng Qǔzicí Jí)”等。

2. 音译词问题

音译外来词在汉字的选用和注音上,已有《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中国地名委员会1979年颁布)、《外国地名译名手册》(1993)、《英语姓名译名手册》(1989)等文献资料作为参考,但由于音译外来词多选用多音字、现有规定不够全面等原因,其注音问题依然繁杂。《辞海》(第七版)音译词条中常用的多音字有“扎”“累”“塞”“什”等。这些多音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探讨:一是由于声母不同而造成的读音不同;二是由于韵母不同而造成的读音不同;三是由于声调不同而造成的读音不同。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于这些字,应综合考虑、统一处理。

第一,多取平声调读音。本着语言的交际原则以及经济原则,对于这部分由声调平、仄不同而造成读音不同的多音字,我们往往取其平声调,而不取仄声调。例如:

撒:该字是音译人名、地名中的常用字,有“sā”“sǎ”两个读音。根据取平声调的注音方法,该字一般取“sā”音,而不取“sǎ”音。如词条“撒旦(sādàn)”“撒马利亚(Sāmǎlìyà)”等。

累:该字有“léi”“lěi”“lèi”三个读音。根据取平声调的注音方法,该字统一取“léi”音。如词条“马累(Mǎléi)” “巴米累克人(Bāmǐléikèrén)”“达累斯萨拉姆(Dáléisīsàlāmǔ)”等。

第二,从众从俗定音。在注音问题上,要注重体现其实用性。因此,在对一些音译词条的多音字注音选择时,多从众从俗。例如:

什:该字有“shén”和“shí”两个读音。根据从众从俗的注音方法,该字往往取“shí”音,而不取“shén”音。如收录的词条“什切青(Shíqiēqīng)”“什梅廖夫(Shíméiliàofū)” “阿什哈巴德(Āshíhābādé)”等。

扎:该字有“zā”“zhā”“zhá”三个读音。根据从众从俗的注音方法,该字在作为音译词使用时,通常取“zhā”音。如“申扎(Shēnzhā)” “阿布扎比(Ābùzhābǐ)”“卡赞扎基斯(Kǎzànzhājīsī)”等。

3. 通假字问题

《辞海》(第七版)坚持理据性原则,根据古代字韵书或者注疏音据来决定该字的注音,看其是否有必要分列读音。例如:

昔:通“错”,粗糙。经查,“昔”字在《广韵》《集韵》中有思积切、仓各切,折合今音分别为“xī”和“cuò”二音;“错”字在《集韵》中是仓各切,折合今音为“cuò”。因此,“昔”读“cuò”音有韵书依据。综上,《辞海》(第七版)中“昔”字分列两个读音,一为“xī”,二为“cuò”,通“错”。

罢:通“疲”,疲劳。经查,“罢”字在《广韵》中有薄蟹切、符羁切,折合今音分别为“bà”和“pí”二音;“疲”字在《广韵》中为符羁切,折合今音为“pí”。因此,“罢”读“pí”音有韵书依据。综上,《辞海》(第七版)中将“罢”字二音分列。

三、《辞海》(第七版)注音规则探讨

《辞海》(第七版)的前期注音工作共涉及约14万个词条,其中的校对重难点是一些人名地名词条中分歧较大的多音字、各版本词典注音不统一的字以及译音字等。因此,对于读音的取舍,必须遵循辞书注音的相关原则。经过实践和分析,我们将注音总则归纳如下:

理据性原则:即所有读音的确定都要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如:根据国家已有的规范文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确定读音;根据语言生活实际情况来确定读音;考究词条的得名缘由,以其蕴含的独特意义来确定读音;参考其他词典等文献资料、按照“名从主人”来保留方音等。对词条读音进行逐一考证,为每一个存疑之处寻找理论依据,不能仅凭个人主观意愿随意定音。

一致性原则:即对《辞海》(第七版)中性质相同的问题,保持前后一致的处理方式。字音材料必须内部一致,这是辞书注音工作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潘悟云 1984)如:音译外来词中的“累”字统一取阳平声,而不取上声和去声;对于合同、葡萄、琵琶、玫瑰等本调和轻声两可的词及其构成的复词,全部统一标注本调,不可有本调和轻声混注的情况出现;对于儿化词的注音,“儿”不单独成音节,而是紧跟前面的音节进行连写,且不标注声调,如“蛐蛐儿”标注为“qūqūr”;此外,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词条中出现的英文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等都要采取统一的处理方式,保证词条的注音标注具有一 致性。

实用性原则:即在坚持理据性和一致性两个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在使用和学习时是否方便和实用。《辞海》作为一本大型综合性辞书,涉及面广泛,收词量巨大,读者众多,其学术性和实用性不可偏废。在某些词条读音的确定上,应以该词条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况为主要依据,从俗从众,以此定音。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名类词条,更应该考虑其实用性,尊重当地人的惯用读法,而不是强制性的按照普通话来标注,如词条丽水(Líshuǐ)、蔚县(Yù Xiàn)等。

语言具有社会属性,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注音原则之间不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要在具体词条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对于汉语拼音注音拼写工作而言,难点在于:一是部分专有名词和不常见词条中的多音字,很难直接确定其读音;二是对于人名地名词条的读音,其注音理据难以寻找。甚至有的多音字姓氏,要参考该词条人物发表的外文期刊,对外文期刊中的姓氏进行考究。此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部分词条还采用了参考当地电视广播发音、咨询该词条相关人员等特殊方法,但由于这些词条只是个例,故未在文中提及。

《辞海》第一次推出网络版,并首次进行了所有词条的注音和拼写工作。本文目前所进行的研究也仅仅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本文的注音拼写实践研究主要是从微观问题入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对于后续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从细节入手,对某一类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比如对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注音考究,对于长音节俗语的拼写分析等,以期以小见大地对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辞书的注音质量。

本文虽是对网络版《辞海》(第七版)词条进行的举例分析,但是研究的角度还是停留在传统注音拼写问题上。后续可以从融媒体视角入手,进行辞书的网络化研究,进而推动其在辞书编纂、电视媒体、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发展。

本文对语料的描写比较多,对语料背后的理论挖掘还不够,某些部分的研究不够充实,缺乏深入的分析研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以理论为主,以材料为辅,相辅相成。同时由于本文是以《辞海》(第七版)14万词条为封闭域进行的语料搜集,因此在对语料的整理上,某些部分稍有欠缺。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扩大研究的词条范围,使举例更丰富、更全面。

猜你喜欢
辞海注音辞书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辞海》的创新之路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我国最大综合性辞典《辞海》启动第七版编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有变化
东巴文从音补到注音式形声字的演变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