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2016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并向为这两项重大文化工程付出大量心血的广大专家学者及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慰问。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辞海》和《大辞海》是大型综合性词典,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通过不断实施高质量的重大文化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如今,距总书记为《辞海》《大辞海》题写贺信已过2年有余,《辞海》(第七版)也将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前面世,在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过程中,回首《辞海》80余年的历程,不难发现,历次《辞海》的编纂和修订工作,无一例外将创新精神融贯其中,如果以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传承而创新,因创新而恒久”。传承与创新是《辞海》编纂和修订历史上始终不变的主题。《辞海》的创新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
《辞海》是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身,而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国内唯一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词典,是我国的原创性精品文化工程。
1915年,在著名出版家、辞书编纂家陆费逵动议下,《辞海》开始了编纂历程。历经曲折,1936年,《辞海》(第一版)面世。《辞海》(第一版)编纂的初衷,就是为了编写一部超过《辞源》的大辞典,因此,它借鉴和吸收了《辞源》的优点,取长补短,后出转精。它的参照体系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通行的《韦氏大词典》,而其收词范围则不仅着眼历史典籍中的旧词,而且重点收录当时出现的一些新词,以及当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释义方面,《辞海》单字的音义分辨较详,词语的解释比较确切,引证完善,并标出作者、书名和篇名,便于读者查考,这也是《辞海》有别于《辞源》的一个特点。而且,《辞海》的体例也更加严整。
1957年9月,《辞海》主编舒新城向毛泽东主席提议修订《辞海》和出版百科全书,毛泽东极为赞成,并主张先修订《辞海》,请舒新城挂帅。《辞海》第一次修订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在1965年完成《辞海》(未定稿)的编纂,作为内部出版物出版,也就是《辞海》(第二版)。《辞海》(第二版)修订原则是按照舒新城对《辞海》(第一版)的“剃、梳、篦、增”四字修订意见,“有意识地选择政治上能鼓舞人或生活上有意义的事例作证”[3]。淘汰了一部分不适合的条目,增加了反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条目,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条目,以体现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新变化,并对旧有条目进行了大规模修订。这是中国辞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辞海》(第二版)的问世,改变了“大国家小辞书”的面貌。从总体上说,《辞海》(第二版)文字简练,体例严谨,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自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初的世界风云变幻,既包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变化,也涵盖自然界活动的变化,都作了记载和概括。但它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1978年10月初,中共中央宣传部紧急指示,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要求《辞海》(第三版)必须在1979年国庆节前正式出版。修订新版《辞海》时间紧张,困难重重,队伍不齐,政治禁区尚未突破。为此,以束纫秋社长为首的上海辞书出版社领导宵衣旰食、夜以继日地工作,迅速提出了方案。中共上海市委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王一平为首的辞海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同时决定由夏征农担任主编,并请尚未“解放”的罗竹风继续担任副主编,主持常务工作。在编纂原则方面,时任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巢峰起草了《〈辞海〉处理稿件的几点具体意见》,共8条39款,大胆否定了《辞海》(第二版)编纂中存在的“左”的倾向。在编纂队伍方面,上海辞书出版社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兄弟单位商调了几十名编辑和校对人员,通宵达旦地展开了编纂工作。在各方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辞海》(第三版)问世,造就了辞书编纂史上的奇迹。这部于1979年7月出版的《辞海》(第三版),里面的许多词条的解释具有历史性的突破,因此客观上承担了改革开放初期所需要的思想解放动员任务,成了改革开放的一支报春花。
1981年,辞海编辑委员会确立了《辞海》10年修订1次的制度。《辞海》(第四版)修订工作是从1984年启动的,于1989年国庆节前夕出版。《辞海》(第四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正是在这一版的编纂过程中,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法、国际学、固体物理学、环境保护等学科成为《辞海》中的独立学科,完善了《辞海》的学科体系,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研究水平。
第二,清除了“左”的思想的残余。如对人物的介绍不再“戴帽子”“贴标签”;对有些术语类条目,不再有思想倾向,而改为“中性”介绍。
第三,增补了一些反映历史事实的条目。如反映抗日战争历史的条目,原来只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役,第四版增补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战役的条目。
第四,订正错误,更新内容,进一步完善了释文。
第五,在检索方式上,除了保留原有的笔画查字表、音序索引、外文索引以及部首查字法,增加了四角号码检字索引。
1996年,《辞海》(第五版)编纂正式启动。经过3年多的努力,《辞海》(第五版)于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前夕如期出版。《辞海》(第五版)除了内容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原则之外,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是主体版本改为彩图本,这在我国大型辞典的编纂中尚属首创。前四版《辞海》都是黑白印刷,图片使用线描图的形式。《辞海》(第五版)的主体版本使用彩色印刷,通过多种途径共征集了1.6万余幅彩色照片,版面图文并茂,图片和文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在主体版本的编排上将原来的按部首编排改为按拼音音序编排,方便读者检索查阅。三是聘请名家精心设计。《辞海》(第五版)在整体设计上更具现代感,但也体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彰显出独特的品位和价值。《辞海》(第五版)甫一问世,即收获了读者的大量好评。
《辞海》(第六版)的编纂工作始于2005年初。这一版《辞海》在版本上推陈出新,共有5个版本。2009年国庆节前夕,5卷本《辞海》(第六版•彩图本)率先面世。之后,又相继推出1卷本《辞海》(第六版•缩印本)、3卷本《辞海》(第六版•普及本)和9卷本《辞海》(第六版•典藏本)。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010年4月又推出了1卷本《辞海》(第六版•世博珍藏版)。其中,《辞海》(第六版•典藏本)是《辞海》(第六版)系列中的高端品牌,其特点是字号大、图片多、版式新、装帧精、防盗版,并配有收藏证书。《辞海》(第六版•典藏本)增加了200多幅图片,全彩精印,图文并茂。正文用纸更考究,版面更雅致。所用纸张为80克米色高档纯质纸,版心部位另敷米黄底色。词目用赭石色印刷,使读者阅读时不容易感到视力疲劳,具有较好的阅读效果。为方便读者查阅,原在书眉处的页面单字索引移至页脚处。装帧形式采用精装,整体效果赏心悦目、舒适大气。封面用艺术纸加刺绣工艺制作。每3卷分装一个函套,每个函套外再以仿羊皮包覆。《辞海》(第六版•典藏本)首次采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防盗版技术,每一部典藏本都拥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编号。每一部典藏本还配有一份收藏证书,这不仅彰显出典藏本的珍藏价值,而且便于广大收藏爱好者保存和收藏。
《辞海》(第六版)在内容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增加和充实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指导思想的条目。比如,增补和充实了有关邓小平理论的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系列条目;增收了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条目形成系列。
第二,突破了《辞海》只收古代汉语的惯例,增收了5000条常用的近现代汉语,使《辞海》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贴近时代发展。
第三,增加了大量科学技术条目,反映了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如,新增了航天科学、生物学、医学、纺织学等领域新的科学技术;新增了反映我国最新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工程和建筑;等等。
第四,传统学科推陈出新。在文学、艺术、传播、出版、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收词和释义上,都体现了学科的发展变化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辞海》(第六版)推出了适应当时数字化发展的《辞海》悦读器,在辞书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辞海》悦读器是全球第一款由传统出版机构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电子阅读器,不仅拥有独家自主版权的内容,更采用了当时全球领先的搜索引擎、手写输入等先进技术,旨在为中高端读者带来完美的新读写体验。《辞海》悦读器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一个薄薄的电子阅读器里。阅读器不仅内置了一整套《辞海》(第六版),还载入全套《中华文化通志》,收录了5000册各类书籍。读者不仅能阅读,还可以搜索内容、收藏图书、书写心得。为了适应读者不同检索需求及习惯,《辞海》悦读器首创了独有检索方式、五种输入法。2011年,《辞海》悦读器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电子出版物提名奖。
《辞海》(第七版)自2015年4月启动,计划于2019年10月前推出,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辞海》(第七版)的编纂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除了要出版一部反映时代特色、内容更精、质量更高的纸质版之外,将与纸质版同步推出网络版,在数字化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实现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编辑制作中的《辞海》网络版将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有声、有色、有形。在纸质版原有的准确、精炼释文的基础上,结合音频、图像、视频、动画,以及三维模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多种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纸质版仅能阅读文字和少量图片的局限,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第二,实时更新。继承纸质版释文准确可靠的特点(即查得准),根据网络使用的需要和网络容量不受限制的特性,大幅度地扩展词条,确保用户查得率高(即查得全),同时还能够及时改错纠错、及时增补新词条、及时补充完善新义项、及时充实多媒体内容以及提供深度学习相关的链接等。
第三,随时随地可查询。《辞海》网络版将不仅有基于PC端使用的网络版,还将推出手机版或微信版,甚至将其嵌入汉字输入法,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便捷使用。[4]
《辞海》的创新之路,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开拓。《辞海》的每一次修订,都立足于前一版且有所超越,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前一版的良好基础,才有了新一版后出转精的可能。《辞海》的每一次创新,都与国家和世界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反映了时代特色,使《辞海》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档案馆、大事记和里程碑。
研究《辞海》编纂史,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每一次重大创新,距前一次重大创新的时间间距在不断缩短。在《辞海》(第四版)之前,历版《辞海》修订仅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到了《辞海》(第五版),在形式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这条路走了30余年;从《辞海》(第五版),到《辞海》(第六版)推出《辞海》悦读器进行数字化尝试,仅仅用了10年;《辞海》(第七版)在出版纸质版同时,将同步推出网络版,而且网络版将做到实时更新,更新的周期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更短,远远少于10年1次的修订周期。这充分反映了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日千里,出版人也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观念。
《辞海》创新的源泉,来自编纂者的勇气和智慧。《辞海》(第一版)是一部开创性的词典,无论在体例、条目的收列、释义等方面都比以前出版的辞典更胜一筹。《辞海》(第二版)是对第一版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规定了各学科收词比例,在注音、字体、体例、插图、编排、版式等方面都做了较大改革,并开始组建高水平的作者队伍、编辑队伍。《辞海》(第三版)更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原则,成为突破当时思想禁锢的典范。《辞海》(第四版)进一步健全了学科体系,肃清了“左”的思想的影响,成为精益求精之作。《辞海》(第五版)收列新的词目,采用新的解释,执行新的规范,使用新的数据,选用新的图片,改革了编排方式,并顺应“读图时代”的要求,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彩图版。《辞海》(第六版)出版了多种纸质版本,如为适应高端读者的消费需求,推出豪华典雅的典藏本;为了纪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出版了世博珍藏版。为了适应数字时代读者的需求,《辞海》(第六版)还推出了《辞海》悦读器,对辞书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新一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迫切要求尽快推出《辞海》网络版和手机版,以适应读者的需求。新一代辞海人,正以创新精神,继续开拓《辞海》创新之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