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题的不同解法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短文改错题特点分析

2019-04-25 07:39陆嘉琦
出版与印刷 2019年1期
关键词:差错出版物错误

陆嘉琦

历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总设有审稿题、编辑加工题和校对题。这三种题型的表面形式非常相似,都是给出一篇短文,要求考生直接在答题卡上对短文作标注来解答。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总是有部分考生不顾答题引导语的提示,对这三种题型一概用相同方法解答,结果得分往往很低。实际上,三种题型虽然表面形式相似,考核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分别与出版物生产实践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对应而各不相同。

本文拟结合中级考试的相关真题,对上述三种题型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答题要点所在。

一、审稿题的特点

审稿是出版单位收到稿件后第一步需做的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以及对可接受出版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1]42,其目的是对未来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防止有害或低劣的作品成为出版物流向社会。

(一)审稿题的考核要求

审稿时要对内容质量进行把关,那么,涉及的知识内容必须是审稿者应该知道的。否则,“把关”就无从谈起。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分别从事不同专业领域的出版物生产工作,各有各的专业知识背景。如果考试的内容偏向部分考生的专业特长,对其他考生来说就有失公平。因此,审稿题设在“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科目,涉及的知识点都在出版专业范围内,而这方面的知识是所有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都应该熟知的,可谓不偏不倚。这样,审稿题就既测试了考生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也考核了他们明察差错、对稿件内容进行把关的专业技能。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审稿者首先要善于发现稿件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按照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者查阅有关资料后有能力改正的,就要说明正确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再提请作者核实;如果由于受到种种客观上的限制(如专业知识不足、具体事实状况不明等),对其中某些问题难以修改,也可以只提出疑问请作者处理。

考试中对审稿题的解答,也是首先要发现问题,但是随后必须对问题予以指正。考生如果不能指正错误,就被视为不懂得相应的出版专业知识,不能得分。所以,有些考生解答审稿题时仅仅停留在指出问题的层面上,标明“这里有错”“这种说法有误”等,却没有进一步说明正确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就导致失分。

审稿题的具体内容近年来稍有变化。2016年之前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卷设有两道审稿题,其中一道主要考核出版概论方面的知识,一道主要考核出版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但从2016年起,该科目试卷中只有一道审稿题,主要考核出版概论(涵盖初级的“出版、出版物与出版工作”“出版业”)方面的知识,偶尔涉及编辑概论、出版史、出版行政管理、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和著作权等方面的知识。

(二)审稿题的考点

审稿时要着重从宏观上把握稿件的内容质量,而对语言文字和格式方面的个别问题一般不必一一具体处理(这是编辑加工的任务),仅在这类问题过多时,在总体上向作者提出意见,请其处理。据此,审稿题主要设置出版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错误,以考核判别、纠正内容错误的能力,而不设置语言文字或者格式方面的错误。

这里选取中级考题中得分率偏低的若干考点为例略加说明(所引题目内容中标有下划线的词句即为错误所在之处)。

【例1】就目前所知,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英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实际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文期刊,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中级》[2](简称《中级基础》)第2页有介绍。另外,从题目中的“使用‘出版’这个词”一语,也可推断出该期刊不会是英文版的。

【例2】清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该法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并给“出版”作出明确的定义。

《大清印刷物专律》虽然使用了“出版”一词,但是并没有给它作出定义,给“出版”作出明确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级基础》第3页对此有说明。

【例3】对此,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创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也要看到这些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予以引导和规范。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是自然人个体的行为,而不是涉及整个社会的社会化活动。即使是多人合作创作作品,也是仅仅在讨论时可能涉及若干自然人,而具体创作仍由个人进行。所以,创作活动具有个体化特征,而不是社会化特征。具有社会化特征的是传播活动,因为作品一旦传播,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级基础》第4页对此有相关的讲述。

【例4】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与工、农业产品等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本质区别。

出版物的物质生产,无论是书刊的印刷装订,还是磁带复制、光盘刻压,或者把作品内容下载复制到用户终端设备上,都是以物质材料为劳动对象,通过对物质材料施加影响、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产品。工农业产品等其他物质产品,也都是通过对物质材料施加影响、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所以,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初级》[3](简称《初级基础》)第10页指出,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与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以上各例,都属于“表述不正确”。这类错误在审稿题中是主要的,数量相对较多。除此之外,审稿题中有时还会设置“遗漏关键要点”的错误。例如:

【例5】出版单位要多出优秀出版物,……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国的出版方针一直强调“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亦即经济效益应该服从社会效益。《中级基础》第20—21页对此有说明。题中的说法则恰恰遗漏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可能会产生“首先保证经济效益,然后再考虑社会效益”的误导作用,所以是错误的。

从上举各例可以看出,审稿题中设置的种种错误,利用辅导教材(包括初级教材)讲述的内容都是可以辨别的。

(三)审稿题的解答方式

考生解答审稿题时宜采取的方式是:第一,通读试卷上的全文,基本了解短文的主题内容,阅读过程中对初步怀疑有错的地方做好标记。第二,逐字逐句精读答题卡上的内容,根据短文的主题并结合试卷上所做标记,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句子上,运用教材中讲述的出版专业知识判断其所表达的知识内容是否正确、全面、到位,发现确实有错之处,用色笔按操作规范在答题卡上版心外的空白处标注意见,但不要直接对词句作修改。第三,再次通读短文,复核所标意见是否正确、到位,检查是否遗漏错误,但不需检查文字或格式情况。

二、编辑加工题的特点

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稿件“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符合出版标准,所以重点是要从微观上具体检查原稿,对其加以匡正、修饰和润色,使其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语言文字更通达、规范”[4]114。编辑加工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对出版物的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有鉴于此,中级考试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试卷中都设有编辑加工题。

(一)编辑加工题的考核要求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编辑加工的任务主要包括消灭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一,以及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题,撰写和规范辅文等工作[1]58-61。其中,润饰提高的目的是使原本无错的语言表达更加完美。然而,语言表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是无止境的,也难以有一致公认的标准,而考题的答案必须有相对统一的公认标准。所以,编辑加工题一般对润饰提高的能力不进行考核。至于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等工作,都需要利用本稿件之外的文献资料,这在考试环境下是无法做到的。推敲标题的工作,则往往因所给文章篇幅过小和唯一性不强,也难以列为考核内容。因此,编辑加工题主要考核消灭差错、规范统一的能力。当然,操作规范也在考核范围内。

与审稿题的解答不同,解答编辑加工题时必须对存在错误的词句直接进行修改,使之内容正确,逻辑合理,文字表述通顺、规范,而不仅仅停留在指明问题所在。

此外,在出版工作实践中,编辑加工的工作对象是作者原稿,而版式是原稿审定发稿后才由排版单位按照整体设计方案统一制作形成的。不论原稿的版式如何,排版时一般都要重新审核处理,不会影响到正式出版物的版式。所以,编辑加工题不要求对排版格式进行审核和加工处理。这也是编辑加工题与校对题的最大区别。

(二)编辑加工题的考点

编辑加工题中设置的考点是多方面的,大致上可以分成改正知识内容错误、改正逻辑错误和改正语言文字错误三类。不过,这仅是粗略划分,就某个具体考点来看,往往是有交叉的,即从不同角度着眼,可以划归不同的类型。

1.改正知识内容错误

编辑加工题中设置的知识内容错误,按科目不同而有所区别。“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科目的编辑加工题的短文知识内容在出版专业范围内,是辅导教材中讲述过的,只不过主要为编辑概论、出版史方面的知识,偶尔涉及出版概论、出版行政管理等知识。“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科目的编辑加工题,内容一般与大众报刊上的文章类似,主题往往是科普方面的,而考点仅限于常识性差错。

试选择中级考题中较难的若干实例稍作分析。

【例6】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出版工作的规模、特点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为大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而产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质量须经编辑工作把关。所以,编辑工作之所以成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由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与出版单位的规模大小无关。因此,题中的“规模”应改“性质”。《中级基础》第77页对此有说明。

【例7】作者创作的作品,只有经过编辑人员的选择、加工,才能进入精神生产过程,转化成为出版物。

出版物的生产有两个过程,其中的精神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对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选择、加工。作品审定发稿之后进行的排版制作、批量复制等工作,都不牵涉到精神文化内容,属于物质生产过程。所以,题目中的“精神生产”应改成“物质生产”。《初级基础》第5—7页对此有说明。

【例8】白鳍豚……有肺,靠一个朝天的鼻孔在水里呼吸。

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肺是不能吸进水的,不然就会窒息。因此,白鳍豚应该是在水面上靠朝天的鼻孔呼吸空气。题目中的“在水里呼吸”应改成“在水面呼吸”。

2.改正逻辑错误

编辑加工题中设置的逻辑错误主要是词句顺序错位、主题前后不呼应、自相矛盾等方面。

【例9】可见,编辑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出版工作来实现的。

编辑工作包含于出版工作中,是它的下位概念。表述时用上位概念,可以同时也包括其下位概念,反之则不可。所以,题中的说法颠倒了上下位概念,应该把“编辑工作”与“出版工作”的位置对调。

【例10】鱼类有腮,可以在水中呼吸。白鳍豚没有腮,有肺,……白鳍豚的体温是恒定的,而鱼没有恒定的体温……鱼的脑子非常小,白鳍豚的脑容量却……

指称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应该用“鳃”,题中两处都误作“腮”。这是别字,属于语言文字类错误。从逻辑上来看,提到呼吸器官、脑子时,都是先讲鱼类、后说白鳍豚,而比较体温时却白鳍豚在先、鱼类在后。这就有违逻辑规律了。所以,应该把“白鳍豚的体温是恒定的”与“鱼没有恒定的体温”对调位置。

【例11】有人会脱口而出:“好大一条鱼啊!”然而这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白鳍豚。……

鱼类有腮,可以在水中呼吸。……

白鳍豚的体温是恒定的,……

鱼的脑子非常小,……

白鳍豚的确很大,……它也有胸鳍、背鳍和尾鳍,乍一看,确实像条大鱼。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与鱼类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段中先说白鳍豚“好大”,然后说“这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第二、第三、第四段都是讲鱼类与白鳍豚的具体区别,而到第五段,却又先讲白鳍豚的“大”,然后又说“它与鱼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叙述有违逻辑规律。所以,应该把第五段“白鳍豚的确很大,……本质的区别”调整到前面,作为第二段。这样,先介绍白鳍豚的大小与外形,再总提有区别,然后分段逐项具体说明有哪些区别,各段的主题内容便能与第一段中的叙述相呼应,逻辑上就顺当了。

3.改正语言文字错误

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主要是语言性错误,如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冗余、句子结构凌乱等。文字性错误(如写别字或漏字、多字,数字或计量单位形式不当或前后不统一,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汉语拼音不符合正词法基本规则等)虽然也有,但是很少,这是为了避免与校对题简单重复。下面举些实例说明。

【例12】患肾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几率便会上升,……

“几率”是“概率的旧称”[5]598,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结果,应该统一使用“概率”。[3]207-208因此,题目中再用“几率”也属于用词不当,应该改正。

【例13】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有的特点,包括……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5]1281,再用“特有”来限定,显然是语义冗余,属搭配不当。宜把“特有的”删除。

【例14】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例如洗手、戴口罩、饮食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是采取的措施,应该是行为,而指称行为不可缺少动词。题中的最后一个短语却没有动词,属成分残缺。宜补上动词,改成“注意饮食卫生”。

【例15】它可以用于生产有防水防油要求的服装面料、地毯、食物包装物等的生产,……

把这个句子的结构紧缩为“用于生产……等的生产”,便会发现成分冗余,导致结构混乱。应该删去“的生产”。

【例16】编辑工作还是沟通作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桥粱,……

【例17】劈开浪花飞速游戈。

这两个句子中都存在别字。“梁”误作音同形似的“粱”,而“弋”误作形似的“戈”。应相应改成正确的字。

【例18】来自全氟化合物的“污染”

这是短文标题中的标点符号差错。引号除了标示直接引语外,还“标示行文中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对象,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3]185,而“污染”一词在这个标题中的使用并不符合这几种情况。因此,引号多余,应该删除。

【例19】流感使约10亿人(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受感染,造成近4千万人死亡。

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可以与阿拉伯数字连用的数词有“亿”“万”。“千”不能作为数词单独与阿拉伯数字连用,仅可在作为词头(词素的一种)参与构成一些固定形式的计量单位用词(如“千米、千克、千瓦、千字、千册”等)后,才能与阿拉伯数字一起用。因此,这里的“4千万”应该改成“4000万”。

(三)解答编辑加工题的方式

解答编辑加工题的方式是:第一,通读试卷上的全文,了解主题内容,同时对怀疑有错之处顺手做标记。这时的思维着眼于全文,往往能够发现一些跨句子、跨段落的逻辑错误、内容错误和一些比较明显的语言文字错误。第二,逐字逐句地阅读答题卡上的文章,结合试卷上的标记(但不限于做标记之处),从科技人文常识、逻辑规律、语言文字规范等方面分析语句是否存在差错,同时将发现的错误随即予以改正。这时的思维是点状的,着眼于微观,容易发现一些宏观性通读时疏漏的错误。第三,再次通读答题卡上的全文,注意是否存在内容前后矛盾或语言表述形式(尤其是专业词语、专有名词、计量单位、数字形式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以及该改而漏改之处。

可以说,编辑加工题是最难解答的,但相关的专业技能又是出版工作中最需要用到的。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切忌一上来就边匆匆浏览短文边进行修改,更加忌讳对短文只审改一遍就认为已经完成任务。

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解答编辑加工题时一定要记住编辑加工的原则“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4]116-118,只改正硬错。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或爱好,大量改写原文(修改主题、数据)或者润饰词句(尤其是改成同义词或同义句子)。

三、校对题的特点

校对工作是对出版物“母版”的质量作全面检查,把差错消灭在批量复制之前,从而保证出版物成品的传播价值和积累价值。所以,它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因为如此,在每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科目中,都必然设有校对题。初级校对题采取对校方式,主要考核校异同的能力,虽然也考核校是非能力,但是数量很少。中级校对题采用通读方式,没有原稿作对照,集中考核校是非能力。

(一)校对题的考核要求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校对的工作对象是校样,而校样是根据经过编辑加工和审定后发稿的原稿制作的。从理论上说,发排的原稿应该不存在错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原稿的处理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情况,尤其是相对来说较为“微小”的语言文字错误,因为编辑加工时往往对内容的正确性及表述的逻辑性特别关注,而对夹杂其中的文字性差错较易忽视。此外,在排版制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失误也会增加新的差错,且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校样与原稿不同,必须反映一定的版式,而版式是由排版人员按照设计要求在版面上进行不同的格式安排才形成的。版式设计本身不够规范合理,排版人员未能严格遵照设计方案执行、操作存在瑕疵等,都有可能造成版式差错。

正因为如此,根据原稿排版制作后打印出来的校样必须进行校对,而考试中的校对题也主要考核发现、改正语言文字差错和版式差错的能力。

图1 校对题片段

(二)校对题的考点

校对题与审稿题的区别,就是要求考生必须直接进行修改,不能仅仅指出问题,并且设置的错误类型完全不同;与编辑加工题的区别,则主要在于只要求考生改正校样上的语言文字差错和排版格式差错,而不必审改内容差错、逻辑差错。

校对题中要求考生改正的语言文字差错,大多属于文字性差错,如误用别字(尤其是音同或音近的形似别字)、漏字、多字、字序颠倒、误用繁体字或异体字、错用标点符号,以及数字、量和单位使用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偶尔也有用词差错。

要求改正的排版格式错误有两类:一类是字词格式差错,包括字体或者字号前后不一致,字母的正体、斜体使用不当等。另一类是字行空间位置的格式差错,包括间空缺少或者多余;字距或行距前后不一致;左缩不一致,个别字行缩格过多或太少;右缩不一致,若干字行缩得过多或不足,导致应该右齐的各个段落不平齐;应该处于同一段落中的字行被分置于不同段落,或者应该属于两个段落的字行被排在同一段落里,等等。

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排版格式错误,且以2018年中级实务校对题前4段的截图为例(见图1)稍作分析。

例文中有较多别字,如“积垫(淀)、横垣(亘)、雕粱(梁)、庞(磅)礴、做(作)为”(括号里是正字);还有字符位置颠倒,如“四合”前后的引号形式用反了,“冬凉夏暖”应是“冬暖夏凉”;以及标点符号差错和个别用词差错,如“颐和园……,等等”应该删去“,等等”或删去省略号,“四种”应改成“五种”。

例文中的排版格式差错也不少,如“北京是世界……”段的行距过大,应改成与其他段落相同;“北京常见……”段首行缩格过多,应改成缩二字;“除此之外……”段右缩太少,应改成与其他段落平齐;“家园林”应改成宋体字,与前后文字保持一致。

(三)解答校对题的方式

建议考生们务必充分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集中注意力于检查字形,不要“滥改”。段落的调整、语句的增删、句子结构的变更都没有必要,更不能新增内容,对词语也只要关注其形体(即用字)是否正确,不必考虑搭配得当、切合语境、修辞美化等方面。

二是注意同类字符前后一致。校对题中同类字符不一致的情况,大多见于数字(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计量单位符号(字母符号与中文符号混用)、专有名词等。考生在答题时,对前后都出现的同类字符要善于进行对比,特别是对某一处作了修改后,更要看看其与前后的同类字符是否一致。

三是必须熟练使用校对符号。除了所用符号准确外,还应该注意在版心外对校改之处有相应反映。

四是要通观检查版式。文字校改完毕后,应该再对整个版面的格式通观检查一遍,防止遗漏对排版格式差错的改正。

四、务必做到操作规范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必须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且都有相应的规范。考试当然也要求操作技能规范,如果考生的操作方法不规范,将被扣除操作技能分。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实务•初级》在讲述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的章节中,都对相应的操作方法规范有比较详细的讲解,还附有示意图,而拙作《善于学习 加强练习——给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生的一些建议》[6]又结合考试的实际情况提请考生们注意一些较易忽视的问题,大家不妨参考。

猜你喜欢
差错出版物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2017年出版物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