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探析

2022-07-20 02:13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韦 燕

(安徽大学 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中央一号文件多次从金融政策和财政方面增加对“三农”发展的政策支持。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尤其是银行业发展规模和实力都较大,但金融体系层次单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全、金融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中小金融机构不足,金融发展仍然呈现着明显的“需求侧驱动”的特征。农村金融发展一直困难重重,农业经济发展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效率低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本文依托“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实施为切入点,将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二者结合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金融供给和农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数据分析,分别指出金融供给当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以及农业经济金融供给体系现状和问题;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对金融供给的新需求;最终,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建议,落实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供给,以推动农业经济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供给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由简单向复杂的不断演进,金融活动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金融需求的变化。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活动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加大,金融工具种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在经济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然而,在金融不断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金融资本逐渐脱离了原本对商业活动的依附,开始逐渐独立,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对商业资本和整个社会资本的运行的巨大影响和支配。因此,从辩证的角度看,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1](P16-18)。虽然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经济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慢,农村资金缺口较大,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严重,农村金融供给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金融供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血液”

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仍是“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而资金缺乏则是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工具都是通过资金获得,所以资金是农业生产的持续推动力。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金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大,单纯依靠自有资金、国家补贴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因而,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获得满足[2]。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供给主体,金融机构能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农村金融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

(二)农业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供给发展和创新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发展规模和市场化水平不断升级。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数量和需求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本身风险高、回报率低、周期性长等特征,农村金融供给也面临着不同于城市金融供给的独特个性。为了适应农业发展对金融供给的特殊性需求,同时保障金融机构自身的效益型、安全性,这就需要农村金融供给不断地了解和适应农村市场变化、开发创造满足农村地区和农业生产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政府支持也必不可少。近年来,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发展,金融供给普遍化,政府不断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普惠金融的发展,让金融服务确切落实到农业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保险体制的建立。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了金融供给的发展和创新。

综上,金融供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血液,为农业提供必需的资金要素,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链形成和现代化市场机制的完善;反过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又提出新要求,不仅对金融需求量不断增加,更推动金融供给方面的工具创新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升级。

二、我国金融供给的现状和问题

(一)金融供给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金融业也一直处于各行业发展领头地位。金融资金总量逐年扩增,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金融供给总量是充足的。

从表1和表2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2016年至2020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供给总量不断扩大,金融信贷量占总体国内生产总值比也一直稳定保持在8%左右的较高水平。金融对经济发展供给的资金总量是相应充足的。

表1 2016-2020年我国金融机构运用信贷资金量 单位:亿元

表2 2016-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单位:亿元

(二)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

金融起源于经济的发展,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的需求量越大,也就吸引了更多金融机构的建立。从供给量上,近年来,我国金融供给总量相对充足,但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金融机构的分布却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首先,东西部差距明显: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城市,金融机构密布,金融机构种类丰富;欠发达的中西部,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其次,从城市和农村区域差距来看:城市区域以国有银行等大规模银行为中心,还包括股份制银行、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相反的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机构层次单一,金融机构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提供的金融服务十分有限。

2.金融供给结构不平衡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较高,金融供给总量充足。但同时,金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中,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充分等限制因素,资金需求获取渠道依然以间接融资为主,大多数企业融资只有通过银行贷款这单一渠道。另一方面,为了规避风险、追求利润,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上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和大型集团,而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一般会设置较高的融资条件和门槛,这使得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有效发展。

3.金融供给偏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配置

众所周知,金融起源于商品经济,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金融业的演进,却逐渐出现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甚至在某些方面显示出金融资本对商业资本和产业的控制和制约。当前,由于实体经济投资风险较高、资金回笼速度较慢、投资收益水平较低等问题,金融机构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为规避风险、提高自身收益,更倾向于将把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资金流动周期短、收益较高的金融市场和相应的资本市场,而降低了对实体经济进行贷款的其他服务。在这种市场趋利机制的导向下,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资金总量大,但同时实体经济资金缺乏的特殊现象,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必然最终会引起金融市场的“泡沫”[3](P56)。

4.金融机构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的金融供给主体仍然以商业银行为主。银行提供的产品种类虽然繁多,但大多数是在传统产品上进行改良,衍生金融产品创新较少,各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和独特性不强。由于产品高度相似,使得银行之间的竞争集中到单纯的价格竞争,而忽视了从服务功能和产品差异化上进行根本性改良。银行间的价格战也最终导致银行收益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行业风险加大,不利于银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我国农业金融供给现状和问题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农业经济的发展,除了受到农业生产条件、自然因素、市场作用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农业生产资本投入的制约。当前,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经济改革,以期达到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和转型,但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前进的一大障碍。当前,金融能否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是决定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的特色,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4]。自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的信贷补贴;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农村金融也开始由依赖政府开始转向市场;至90年代后,由于市场的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开始进入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时代。笔者认为,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是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垄断因素等普遍问题,政府对农村金融的适当宏观调控是必要的,应有效利用这只“有形的手”来引导农村金融的发展改革。

(一)我国农业金融供给现状

在供给渠道方面,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信贷,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首先,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依据国家政策指向进行农业优惠金融服务和产业扶持;其次,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主力军;第三,农商行、合作银行和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蓬勃发展;最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村镇银行等形式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这四个层次的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了我国覆盖面广泛的农村金融体系,依据我国金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改革提供金融信贷服务,加快改革进程,降低改革风险[5]。

在供给产品方面,传统的存贷款和汇款业务仍然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存款产品比较单一、贷款限制条件过高、服务质量欠佳。金融服务缺乏对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农村企业贷款限制条件、以及农民贷款能力和收入水平的考量。总体而言,现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需要之间存在较大距离

(二)我国农业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农村金融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供给量上的短缺和金融贷款效率低下[6](P115)。

1.农村资金短缺、供给不足

在农村金融供给方面,金融机构作为盈利性企业,面对风险较高的农业企业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进行贷款的,即使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也转而投向城镇企业,这导致了农村金融出现了严重不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分析,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7万亿元,全年增加3087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7]。国家虽然从多方面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扶持,但农村资金仍然缺口较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严峻阻碍。

2.农村信息透明度低,信贷效率差

金融信贷效率低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农民居住较为分散,这使得农村金融供需信息沟通不畅,金融机构获得借贷人的相应信息需要花费相应的成本,从而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借贷业务。农村企业也因为信息公开性差,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难以购置生产设备、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

四、农业经济发展对金融供给的新需求

(一)融资规模总量将显著扩大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规模提升以及农业发展技术含量增加等一系列变化,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对资金产生更大的需求[8](P51-54)。大量的资金除了来自于农村资金积累和政府的投入,大部分需要将依赖于金融机构融资解决。同时, 随着农业现代水平的提升,农业经济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应提升,将有利于融资的实现。

(二)融资形式将趋于多元化

在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农业融资的形式也将改貌,趋于多元化发展。一方面,短期贷款将无法满足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购置,将更需要中、长期贷款组合;第二,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将会更多的被抵押贷款取代,以满足较大额度的资金使用需求。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需求

除银行类金融机构,农村融资也将扩大更多渠道选择,如租赁形式的补充。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农村市场,也是解决农业经济发展对融资需求的选择。

五、落实金融支农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建议

针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金融供给问题及新需求,应充分利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契机,努力提升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9],抓住农业金融供给的关键问题。

(一)建设农村多层次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供给力

一方面,基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有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优势,依托国家政策指导和扶持,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农村金融市场,在充分调查市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扩大网点建设力度和现有服务的改革升级;同时,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法稳步的发展,形成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广层次的格局体系。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监管,统筹规划,积极推动组建农业金融租赁公司、农村金融互助组织等新型金融组织,形成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

(二)创造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供给质量

在产品开发方面,金融机构应当充分了解“三农”金融需求与城镇地区的差异,针对“三农”金融需求的特点,积极开发出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农村资源少、农民可抵押资产匮乏、农业保障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应当在保障自身贷款安全的基础上,扩大贷款可行性。向农民贷款可以灵活盘活土地、房屋、林地等资源作为抵押物,农村企业可开展厂房或产品抵押贷款和代理融通等融资业务。银行注重提升自身技术安全,并积极引导农村企业和农民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网络销售平台,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来提高收益[9](P32)。

(四)加快农村信息系统建立,降低信息不对称

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客户缺乏信用信息记录,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情况,制约了向农民和农村企业的信贷发展。为获取真实有效的客户信息,降低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自身需加大投入,获取农村贷款客户信息数据。同时,政府应加快农村征信信息体系建立,加大对农村数据信息库建设的投放力度,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并向金融机构进行传达,降低农村金融信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五)加快农村保险机制建设,完善农村风险监管机制

农业经济总体风险相对较大,金融机构作为商业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是风险厌恶的。因此,金融机构单纯依据市场选择必然会降低对农业经济的资源分配意愿,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要推动普惠制金融在农村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快政策性农业经济保险机制建立的步伐,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专门的风险补偿机制,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促使农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国家应加大农村金融风险监督力度,监督金融机构对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结合相关制度开展相关业务,保障产业链条风险监督工作依规落实。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