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英语教育模式探索

2022-07-20 14:04:30方秋未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培养专业型英语人才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样性进行分析,再结合当前我国英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英语教育模式;专业型英语人才;文化多样性

作者简介:方秋未(1986.08-),贵州贵定人,贵州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

文化多样性是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政府设立“丝绸之路”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在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文化的有效吸收和高效传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我国外语教育中开设最广泛的语种,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我国英语教育一直以来注重应试,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难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本国文化的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如何大量培养国际性人才,对提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本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英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样性分析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这一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巨大,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性人才,以备文化吸收和传播所需,而英语这一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和重要性有目共睹。为适应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特點的英语人才,于是英语教育如何开展备受关注。

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教育何去何从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往中发挥着纽带作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提出这一建议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教育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据调查,在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主课时的10%,但英语却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网民和部分家长也认为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其实是充当“陪读”这一角色,并没有实际用处,花大量时间去学习一门孩子不感兴趣的语言,还不如增加汉语文化学习的课时,以便更多地了解本国文化,做好本国文化的传承。那么英语教育该怎样发展和规划呢?目前,社会各界对英语教育的现状、地位和作用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英语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素养培育中不可或缺作用的认识不够到位,消除部分社会人士对英语教育的疑虑或偏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黄源深教授指出,“改革目前必学英语的现状,不再把英语作为主课”这一说法和认识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尤其是现今全面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力飞速提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管是工业、农业、商业、科技、军事、文化,还是体育、旅游和外交等,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的强有力支撑。英语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建设好“一带一路”的软基础,国家的文化魅力、凝聚力和民族精神都是通过语言交流和传递的,只有学习好其他国家文化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扬和宣传本国文化。学会英语是打开其他国家文化宝库的钥匙,不仅可以满足交际的需要,还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文化传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好英语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世界,还可以通过自己所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因此,英语教育不但不应该被削弱或取消,更应该在各个领域培养出相应的英语人才来适应世界快速发展的形势,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英语教育模式

(一)以培养专业型英语人才为导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业、科技、军事、文化等存在很大差异,要对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优势进行学习吸收,从而弥补我国在该领域的不足或短板,离不开英语的助力。英语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软基础和纽带作用,是建设好“一带一路”的助推器。今天,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各国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下应该对英语教育进行专业分类和专业强化,从而对口沿线国家不同优秀领域进行强化学习和有效吸收,同时宣传我国在各领域的优势,以更好地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彰显我国综合国力。因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教育应以培养专业型英语人才为导向,培育“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国际化人才、文化吸收和宣传人才、经济磋商贸易人才和专业领域技术人才。

(二)英语教育模式在各领域的发展

第一,我国英语教师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英语教师或语言专家,以研讨、访谈和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展开即时互动,开展对话交流,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可以对学校外教老师进行中国文化培训,从而使外教老师可以将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相融合讲解给学生,从而达到文化对比和文化吸收的效果。第二,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后,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就业领域选择学习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战水平,还可以对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突出领域,使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和吸收。第三,英语教师可以选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业领域学习归国的专业英语人才,以促进我国和沿线国家各领域优势完美结合。第四,教师可以借助慕课、短视频和小程序等途径,鼓励学生学习合乎学科专业需求的英语或双语在线课程,并安排他们在课上口头汇报与推荐自己完成的课程。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独自完成,比如观看视频后、文章用英语录音表达或者书面表达观后心得。

(三)建立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英语教育模式

培养专业型英语人才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普通的教育模式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英语教育模式。首先,在英语笔试的听力与阅读部分,可适度加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素材;在写作和翻译部分,则可加入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内容,突出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相通性。第二,检测学生通过英语对“一帶一路”沿线国家的辨识力,也检验学生用书面英语诠释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最后,在初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之后,可适当根据专业性需求加入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该领域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专业型英语人才。这样做,一是可促进学生的英语表达与时俱进;二是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可理解性;三是增强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英语变体与当地文化的了解与宽容,而非单向接受与习得英语国家的语言规则与文化取向;四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技能与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他们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政策与文化的能力;五是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加强他们应用英语在国际社会展开专业领域交流的能力。

(四)英语在线教学的现状与未来

如今,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线下,英语在线教学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灵活、更多元化的学习环境。线上教学过程中,大数据可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不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同学生学习的时间段以及时长,不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对相关数据的挖掘以及系统分析,有助于英语线上教学流程以及内容的完善与优化,同时可以为英语线上教学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英语线上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准确地对英语线上学习人数进行预测,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及利用也值得探讨。

四、结语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样性,再结合当前我国英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可知,“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英语教育模式应当适应国家政策和国际化发展形势来作出相应调整,应突出对专业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保证英语学习多元化的前提下完成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郭慧敏.“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规划分析与当下启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18-122.

[2]王翔敏.“一带一路”建设下英语教育的ELF思路转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8):128-130.

[3]王雪梅,赵双花.“一带一路”沿线一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9(6):53-61.

[4]韩慧,周满江.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8):24-26.

[5]本刊讯.“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4):111-114.

[6]王霞.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9):17-18.

[7]李悦.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9):166-167.

[8]祝贺.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新解”——评《英语教学方法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115.

[9]陆辉.多维度培养教育英语专业人才的路径建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4):39-43.

[10]韩玫.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8):108-109.

[11]卞晓燕.人工智能助力英语教学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25-26.

[12]严宏尧.新媒体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J].海外英语,2021(17):153-154.

[13]杨芹.信息化领导力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1(36):180-182.

[14]师海歌.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育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探究——评《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人民长江,2021(7):233.

[15]赵明明.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7):818.

[16]陈美容.媒体融合技术对大学生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评《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教学反思方法与技术》[J].中国科技论文,2021(7):820.

[17]刘冶.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方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4-56.

猜你喜欢
文化多样性一带一路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22:06:59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1:50
如何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网络自制剧及其文化多样性缺失
今传媒(2016年6期)2016-07-02 23:44: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 13:23:53
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 13:16:26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