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语言体系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之一,具备着非常广阔的使用空间,由此也推动英语翻译行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和国家之间,除了经济、政治上存在不同,在文化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差错和障碍,致使交流双方产生误解。翻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差异性,明确各国的文化差异性,获取更多实用的翻译技巧,改善跨文化交流效率和交流质量。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这一角度,对英语翻译的障碍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翻译;翻译障碍;对策
作者简介:马燕(1984.01-)女,广西合浦人,梧州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世界各国文化背景以及在语言表达体系上的差异性,致使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而基于客观层次展开分析,对英语进行翻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跨越文化的壁垒,对汉语和英语进行进一步地深入融合,翻译工作人员在对英语和汉语紧进行互译时,除了需要注意翻译方式之外,还需要明确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思维逻辑方式、文化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够促使翻译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的跨文化语言翻译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关的翻译工作者需要了解实际发展状况,并在翻译工作上持续努力,获得更为可观的翻译成果,推动文化交流质量提升。
一、跨文化视角概述
(一)跨文化的定义
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逐步演化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跨文化交际这一理念也开始逐渐普及,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跨文化视角,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基于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对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实践交往沟通过程中,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和对文化的认可。所有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形式的差异性上。伴随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日渐深入,基于跨文化这一角度对翻译障碍展开分析,也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沟通和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也会出现较多的翻译誤会,而想要消解障碍,就需要基于不同文化视角,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与此同时,实现翻译和跨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以保障国家之间的语言交流更为流畅。
(二)跨文化视角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在和西方国家的沟通以及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此同时,跨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例如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促使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为密切,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学著作展现在国人面前。但是由于不同国家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读者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也会存在理解障碍。因此,翻译工作者在对文化作品进行翻译时,需要基于不同的跨文化视角,了解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性,表达出原著的思想意识和内涵,反之,则会导致文化交流受到阻碍。因此,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对作者意愿进行还原的基础条件下,对语言艺术展开再度创造,保障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也能够让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有意义。而基于沟通和交流,跨文化视角之下的英语翻译工作,需要翻译工作者具备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基于更为真实的语境,掌握表达者的意图,同时综合我国语言体系,对文化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翻译。
二、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的障碍
(一)受文化差异影响精准度差
国家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等有所不同,文化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也常常会出现由于文化所导致的翻译不准确问题。英语翻译不光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更多的是在商务英语以及国际交流等重大场合中进行使用,由此导致在翻译时,常常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语言表达的习惯上,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言逻辑、表达形式和词汇运用上。翻译工作人员,对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掌握程度不足,则会导致翻译不够精准,最终影响翻译的成果。例如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汉语和英语自有其不同的特征和优势,如,在汉语表达中,让人先走常常会说“你先走”,但是用英语来进行表达,则是“you go first”,将这句话进行直译,就是“你走先”。因此也可以看出,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对英语翻译所带来的表达差异还是非常显著的。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人们思维逻辑的养成模式和身处的环境有着无法分别的重要联系,大多数都是通过周边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形成不同的思维体系,由此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有所不同,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若是没有了解到中西方的思维差异性,那么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则会碰到阻碍。除此之外,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思维意识上相对来说较为含蓄,更为保守和内向,因此,在语言体系的表述过程中,也常常善于拐弯抹角。但是西方人则更为直接,语言表达更为开放,对人或事件进行描述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直给”。例如,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对“是、否”进行表述的过程中,国人较为含蓄,常常通过否定来表达肯定,但是西方人则会直接表达肯定和否定。若是不了解中西方国家存在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英语翻译存在误差。
(三)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宗教信仰就是人类群体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也是不同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代表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更是导致翻译存在障碍的重大因素之一。举例来说,西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引用《圣经》中的典故,例如犹大的亲吻,并不是代表着普通的亲吻,而是意指可耻的背叛行为,犹大假装亲吻耶稣,但是内心已经背叛了耶稣,最终导致耶稣被抓捕。若是不能够理解圣经这些典故,那么则会导致翻译工作失去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跨文化视角下排除英语翻译障碍的对策
(一)认识文化差异,进行引申或联想翻译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中国语言文字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很多的歇后语和四字成语,而这些语言体系独具风格,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俚语。基于跨文化这一视角来,想要进一步解决其中存在的障碍问题,就需要了解到西方国家和我国在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时运用联想和涵义引申,对句子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也可以对词语进行替换,既可以确保翻译的精准性,也能够让文章翻译得更加生动形象。
举例来说,在英语中,在对单词“eleventh hour”,进行翻译时,应该将其翻译为“最后时刻”,而并不是对字面意思进行直译“十一点”;单词“busybody”,将其翻译为中文,应该是“喜欢管闲事的人”,并不是“大忙人”;“blue stocking”,应该翻译为“女才子”,而并不是将其进行直译为“蓝色长筒袜”。对于这种英语中的短句或是俚语,不能够基于字面意思来对其进行解释,而是需要了解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联想,对含义进行引申,随后进行翻译,以保障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我国语言能够和西方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展现出不同国家语言的魅力和价值。
(二)合理进行英语翻译的语言转换
基于跨文化这一视角,掌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障碍,应该综合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语言特征,对英语翻译进行进一步的语言转换。
首先是语言词句的转换。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当地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因此在对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够直接将这些词语进行翻译,而应该综合词句运用得灵活多样,通过正反词语的转换,保障翻译结果的精准性。可以依照西方国家和我国语言的使用习惯,展开词句的转换,从正面和反面两个不同的层次,将文章的内涵真正表述清楚。在对语言进行转换时,还需要重点关注最终翻译出来的语句是否顺畅,各种词语的运用是否科学合理。一方面需要将原本句子中的含义清晰地表述出来;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展现出文化和文化之间的特征,保障其符合翻译语言的表达习惯。
其次是英语翻译角色的转换。对于英语翻译来说,句子是翻译的重点内容,而且基于跨文化这一视角,常常会存在一些表达形式较为特殊的语句,因此翻译难度也较大。举例来说,英语句型中有很多强调句和倒装句,而在汉语中,有一些专用句可以解决翻译问题,通过句子的转换,将原句中的特殊句含义地表述出来。例如《红楼梦》这本书,可以将其翻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而这一翻译结果,也是通过句子转换的翻译模式来实现的。
再次是可以将英语翻译相悖语态进行转换。英语和汉语在对语态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英语体系中,被动语态使用较为常见,但是在汉语的表达过程中,主动语态使用较为常见。而基于跨文化这一视角,应该关注不同语态的有机转换,以保障翻译过程的生动形象,确保符合读者的思想认知。
(三)巧妙运用直译、音译等方法
基于跨文化这一视角,解决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障碍问题,需要使用更为灵活,更为丰富多样的翻译技巧,在确保留存原本语言特征的基础条件下,确保句子翻译的顺畅性和准确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较为常用的翻译技巧,包括音译法和直译法,首先是直译法,能够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对两项语言体系中都不存在的词汇展开精准翻译,例如地名和人名,这样的翻译模式,能够确保留存原本语言体系的文化特征。其次是音译,根据词语的发音,将其翻译为汉语,例如英语中的chocolate、coffee,用中文进行翻译,就是巧克力和咖啡。而中文中的麻将、功夫,用英语进行翻译,就是mahjong、Kung Fu,这种翻译技巧就是音译法。
(四)灵活运用归化翻译法
所谓的归化翻译法,主要就是指在对英语展开翻译时,为了确保人们的沟通和交流过程更为顺畅,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进行精准表述,所用到的翻译技巧,让翻译出来的含义能够轻松被人所接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翻译语言和被翻译语言的表达形式完全相反。举例来说,在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碰见西方国家的谚语,例如,“love me,love my dog ”,若是对这句话进行直接翻译,则无法表达出这句话的本质和内涵。但是综合我国的语言体系以及成语,则可以将其翻译为“爱屋及乌(喜欢我,就喜欢我的狗)”。这样就能够促使西方语言体系逐步实现和我国语言体系的深度融合,变得更为本土化,也更加容易被国人所理解,接受起来也更为简单。而基于归化翻译技巧来展开分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分别为人称转换、角色的转换和语态的转换。举例来说,在对某件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西方人更加习慣将事件作为主语,而中国人则更加习惯将人作为主语,因此翻译时,需要将不同国家语言体系的主语进行转换。与此同时,英语中一个句子可能是由多个简单句构成的,整句复杂;但是汉语表达句子比较简单,因此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需要将英语中的复杂句拆解为不同的简单句子,以表达其含义。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自有其不同的特征,因此在对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跨文化这一视角,掌握不同的翻译技巧,充分考量到国家和国家,地区和地区,民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文化习俗、思维逻辑、语言使用习惯,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从而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经济和文化交流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婕.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J].福建茶叶,2020(4):358-359.
[2]刘昱吉.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探究[J].现代英语,2020(4):43-45.
[3]徐桔林.跨文化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评《商务翻译:译·注·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2.
[4]代芳芳.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137,139.
[5]刘一帆.跨文化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19-120.
[6]张辂.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15.
[7]王小睿.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对策分析[J].海外英语,2017(1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