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赫哲族、鄂伦春族壁画装饰艺术的历史变容及传承研究

2022-07-20 09:13邱岩峰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鄂伦春族鱼皮赫哲族

邱岩峰

摘要: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壁画装饰艺术形态的历史发展悠久,建国前和建国后都发现有典型少数民族装饰壁画的遗存,本文以建国前后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壁画研究为基础,重点研究赫哲族和鄂伦春族在改革开放以来壁画装饰艺术的发展表现形态。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赫哲族鄂伦春族壁画装饰

黑龙江流域世居的赫哲族和鄂伦春族在民间美术的发展主要伴随着生产生活,以及北方渔猎民族悠久的信仰——萨满教而产生,艺术形态极为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民间美术作品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内外装饰、民族服饰图案、生活器皿的刻印纹样、祭祀祈福的器具和神画、节日欢庆的挂饰和粘贴等方面,这些艺术样式是不同民族历经百年岁月变迁和磨砺后所留存的“技艺”与“记忆”,也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得以不断延续和传承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一、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壁画装饰艺术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流域典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研究

中,传统装饰壁画纹样的演进和形态都发生着重要改变。这里“壁画”的概念不等同于我国中部地区考古出土的墓室壁画,例如唐代懿德太子墓壁画,以佛教经文故事为题材,是对皇权及宗教信仰的歌颂,历代画工运用阴刻、阳刻、浮雕、圆雕、彩塑等造型方法创作的壁画属于我国传统壁画范畴。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壁画”范畴更为丰富多样,装饰性和艺术表现性更强,主要体现在对纹饰、图案、材料、工艺等的研究制作上,具体呈现在少数民族的住宅、服饰、器具、雕刻、鱼(兽)皮镂剪、剪纸和拼贴等不同材质的艺术品中。

二、建国前和建国后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壁画遗存

建国以前,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鄂伦春族传统壁画图案主要体现在岩画和神像画中。岩(壁)画记录着象形图案和象形文字,图案等形象充满了打磨、雕凿和染色的遗迹;神像画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狩猎或治病时向神祈福祭拜。岩画,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东部的黑龙江畔,萨卡奇·阿粱岩画就是赫哲族早期壁画的遗存,壁画运用象形图案描绘了狩猎和祭祀等图景,其中《拜日图》充满了原始绘画的美感;《宁安县志》记载黑龙江省海林县柴河镇的群力岩画,也是运用原始的磨、刻等手法记录下撒网捕鱼的场景。神像画,1954年苏联学者 C. B.伊凡诺夫在专著《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伯利亚各族造型艺术资料》中记载的赫哲族神像画,分别是治病和狩猎的题材,治病题材的画面中天、龙、蛇和中间清代朝服的“中国人像”描绘的很深入具体;狩猎题材的画面中描绘了萨满鼓和双人形的狩猎神的形象。《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也曾记载两幅打围(狩猎)神像画,类似于毛笔绘制而成,画中有两条相对的龙、骑马的主神和神树等形象,动势生动优美,造型概括用笔奔放。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神像画逐渐减少并消亡,但用于祭祀的神像画还依旧延续和留存于各少数民族中。据原《瑷珲县志》记载,黑龙江流域满、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绘画艺术中有神像画,主要用于在摇篮上描绘花边,棺材上画图案等,壁画装饰的表现形态逐步多样化,装饰水平不断提升。

三、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流域典型少数民族壁画装饰形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壁画装饰图案主要体现室内装饰、服饰、生产生活器具中。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作为典型少数民族,在壁画装饰艺术形态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 赫哲族壁畫装饰艺术

1.鱼皮服饰装饰艺术

改革开放之后的赫哲族鱼皮衣在领口、衣袖、裤脚、衣襟、下摆等处增加了很多传统纹饰图案,运用怀头鱼和草根鱼等不同的颜色鱼皮进行拼接和缝制,工艺制作更加细致考究,并采用装裱悬挂的方法进行展示,多套并置形成了完整的墙壁装饰效果,被赋予更多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

80年代初这幅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装饰代表,在领口和衣襟较易磨损处缝制花边图案,左右下摆处多呈现出“S”图案,整件服饰以大马哈鱼皮为主材,运用草根鱼皮的色泽差和肌理效果,剪成半圆形并不断延伸重复,形成二方连续的形式来装饰袖口和衣襟处。90年代赫哲族民间艺人刘升所制作的鱼皮坎肩,缝制鱼皮衣运用特制的鲢鱼皮线连接,并在缝制图案的基础上,对沿襟、袖口、拖领、下摆等处进行植物染色,服饰的边饰多为红、黄、绿、蓝等色,也同时运用黑色或黄色棉布镶嵌装饰成云纹和各种吉祥动物图案。近年来,还将传统清末民初的样式,如海贝壳、小铜铃、铜钱等缝制在下摆处作为点缀装饰,更加凸显出民族艺术之美。

2.鱼皮画装饰艺术

鱼皮画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应用于屋内炕围装饰画、木质隔窗画等,总体上属于建筑内墙壁装饰画范畴,主要采取鱼皮粘贴、鱼皮剪镂等创作手法,赫哲族传统图案纹饰中经典的饕餮纹和鱼皮花纹图案都是鱼皮剪制所成,充分体现出赫哲族人民的审美意趣。

80年代中期民间艺人王丽梅在室内木质隔窗上创作独立的鱼皮贴画(图1),画面镶嵌在深褐色的木框中,画面底板使用重色的纤维板,鱼皮画图案粘贴完成后,在表面均匀涂刷一层透明清漆来统一画面色调,产生一种古朴的美感。画面中的四个人一起在烧着柴的吊锅中烤“他拉哈”(赫哲族特色美食半生的鱼片),每人用木棍串着一条大鱼,远处山石也有图案交代,平面化构图和场景相得益彰,改革开放以来鱼皮画在室内墙壁装饰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桦皮画装饰艺术

赫哲族桦皮艺术的主要造型方法就是镂刻,刻成图案或具体形象进行拼接组合。80年代中期后,随着桦木开采与加工水平的提升,桦皮原料、桦皮纹样和色泽能够进一步仔细筛选,制作中主要运用剪贴式、熏烫式、压雕式、镂刻式等方法,桦皮画主要以室内墙壁装饰作为装饰形态,也做室内门板和炕柜的装饰。

90年代中期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桦皮画艺术家付占祥,主要采取两种创作方法,一种是用画笔或烙铁在桦树皮上绘制和烙烫,另一种是选取带有木纹图案的板面上,将桦树皮剪刻成各种形状进行粘贴形成画面。曾创作出《敬山神》《砸坠》等优秀作品,充分运用桦树皮的肌理和桦树开裂的疤痕、色泽深浅和大小因素对画面场景进行布置,实现画面空间近实远虚的效果,桦树皮正反拼贴可以呈现出渐变的色彩组合效果,如桦皮人物画(图2)造型淳朴感人。

4.赫哲族其他装饰艺术

赫哲族壁画装饰作品中充满了祥和、质朴、温馨、祈福的美好意愿。80年代初赫哲族民间画家尤永贵创作了近50多幅水彩、水粉作品,典型作品《冰上人家》在1983年获得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农民画二等奖,《补重图》《冬福园》等这些绘画装饰作品画法稚拙感性,充满故事性和环境感,人物场景构图考究,在室内墙壁悬挂具有强烈的装饰感。

2000年初赫哲族民间艺术家刘升创作了大量反映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剪纸作品,其中涵盖一定数量的,作品主要应用于墙壁、玻璃窗、炕柜、炕围等装饰效果,剪刻素材主要源于历史书籍和名人故事插画,和对博物馆历史照片的研究,创作了《恰喀拉》《猎人》《欢乐的白桦林》(图3)等著名作品,近年来他的作品中也融入了赫哲族建筑装饰等特征。

(二) 鄂伦春族壁画装饰艺术

1.鄂伦春桦皮浮雕装饰艺术

鄂伦春族桦皮工艺制品虽不是鄂伦春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但却创造出独特的民族艺术样式。改革开放后,桦皮浮雕制作上线型多为阴刻,运用犴骨制的雕刻工具在桦树皮上雕压,也被称为“压刻艺术”,主要有骨针画底样、犴骨或鹿骨雕刻花(团花、水泉纹、云纹、回转纹、十字纹、太阳纹等)、淡彩刷涂等制作工艺,色泽的深浅渐变也多使用电烙铁进行熏烫,颜色变化自然稳定,凹凸变化的纹饰形成一组或多组完整的装饰图案,从当代壁画装饰的工艺效果来看,桦皮装饰浮雕更具有民族性与当代性。

2.鄂伦春族木雕、菌雕装饰艺术

鄂伦春族木雕主要采用松木和桦木为主要原料,桦木的质地相对较硬,雕刻难度也较高,松木质地相对较软,可以雕刻出马、鹿、袍子和人物等形态,传统的木板、圆木上雕刻的题材主要以萨满教的图腾图案为主,有神像雕刻、动物雕刻、民俗雕刻(图4)等艺术样式。90年代初,木板和原木雕刻主要采取室内陈列的展示方式,作品在墙壁上安装固定,通过雕刻的内容、场景等故事情节形成一幅或多幅壁画装饰效果。

鄂伦春族的菌雕装饰是采取圆雕造型方法,在桦树皮上生长的“桦皮包子”(菌类)上雕刻。这些菌类质地松软,去其外壳留內心雕刻,既可以雕刻成生活器皿用具等,也可以雕刻成人物、动物形象。生活器皿的雕刻常见的有桦皮箱、桦皮篓等实用物件,器皿的顶盖和外壁上常以连贯的斜线纹和几何纹进行装饰。人物形象的雕刻在80年代中后期趋于写实,人物的头饰、躯干、四肢都有较明确的区分,上身或全身伴有斜线纹饰象征各种服饰,很多形象表面也有布料和动物皮毛粘贴而成的效果,动物形象主要有马、野猪、犴、鹿和狍子。21世纪以来,精细雕刻的工具日益进步,雕刻技巧日臻成熟,工艺制作日趋精美。菌雕装饰作品既可以作为艺术品摆件,也可以形成系列雕塑作品在室内进行陈设展示,墙壁彩绘、灯光环境与菌雕作品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丰富了传统单一的壁画装饰效果,完全符合当代装置艺术的表现范畴。

3.鄂伦春族剪皮装饰艺术

鄂伦春族妇女的传统手工技能就是剪皮装饰,剪皮的主要材料是动物毛皮和桦树皮,使用猎刀或各种剪刀在动物的皮板上剪出各种自然气象、花草树木、各种动物和人物的图案。90年代中期,剪皮装饰艺术充分结合了满族、汉族的剪纸技巧,折叠剪、阴阳刻剪、套色剪、分色剪等一系列剪刻技巧融入其中。进入21世纪,剪皮艺术作品有三种展示模式,第一,独立装裱剪皮作品进入到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从经济和文化契合的角度进行推广传播。第二,剪皮艺术的装饰图案与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现代服饰制作相结合。很多少数民族现代服饰中的帽子、口袋、领口、袖口、手套的口沿都运用了剪皮装饰图案(图5),常见图案有“额勒敦”(花卉、飞鸟、月亮、太阳、火神等鄂伦春人自然崇拜的图案)和“嘎乌毛”(一种木本植物的树形剪画,具有祝福吉祥的寓意),并以狍筋线、鹿筋线缝制加以固定,既耐磨又美观,不断提升着少数民族服饰制作的工艺水平。第三,剪皮装饰壁画逐步进入到家庭、公共空间、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家庭壁画装饰中,剪皮造型作品常表现山林打猎场景、四季白桦林景色、传统“额勒敦”图案中的角偶花等内容,作品在房间墙壁悬挂有着祈福、平安的美好寓意。公共空间壁画展示中,主要以山林美景、鄂伦春等北方少数民族故事传说(月亮神、雨神、雷神等)、祈福平安的装饰图案等为主要表现内容。进入21世纪后,剪刻手法也融入皮面雕刻、皮面压塑、皮面雕花、皮革染色等多种现代工艺制作技巧,极大提高了鄂伦春族的剪皮工艺制作水平,结合壁画的装裱技术和现代博物馆展示环境,都为现代壁画装饰艺术的表现形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四、结语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装饰壁画的艺术表现形态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壁画在材料应用、制作技巧、内容题材、表现形式都有巨大的进步与改变,创作中呈现出的民族性、主题性、故事性等因素都极其多元化,只有不断研究、整理并挖掘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技艺传承,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创造出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刘玉亮.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鄂伦春族卷[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玉亮.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赫哲族卷[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注: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扶持共建项目,项目名称:《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壁画的历史变容与传承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19YSE351。

猜你喜欢
鄂伦春族鱼皮赫哲族
鱼皮画,指尖上的猎鱼文化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研究
凉拌鱼皮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