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国家生存、发展和实现善治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党百年来,国家审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保驾护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总结党领导国家审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和辉煌成就,对于推动新时代国家审计工作接续奋斗、守正创新,扛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更好地发挥经济监督职能、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国家审计 光辉历程 辉煌成就 经验启示 新时代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壮阔征途,中国共产党人
始终不忘初心,凝聚民族力量,于危局中力挽狂澜,于困顿中勇毅前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国家生存、发展和实现善治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国家审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保驾护航。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回顾总结党领导国家审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和辉煌成就,对于推动新时代国家审计工作接续奋斗、守正创新,扛起“两个维护”政治责任,更好地发挥经济监督职能、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国家审计百年栉风沐雨的光辉历程
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国家审计始终是这段风雨历程的“剧中人”和“护卫者”。自党组织领导革命运动起始,就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审计理念。从建党伊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聚焦经费收支、服务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服务恢复国民经济,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规范权力运行等,国家审计在组织形式、职责内涵等方面的每一次演变均源自不同时期我们党中心任务的变迁,国家审计在持续变革过程中扎实推进了党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效保障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审计工作筑基立业。党自成立伊始便在审计监督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设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审查部和经济审查委员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审计局、中央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对党领导下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通过加强预算与开支审核,有力保障了后勤供给。这一时期,尽管囿于战争环境未能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审计机构,但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始终将经济监督作为主要职能,严格开展审计工作,力求“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通过全面从严审查财政財务收支的真实合规,推动党的财经纪律执行和工作作风转变,很好地服务了革命斗争需要和革命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审计工作曲折前进。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审计赓续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未再专门设立审计监督机构,而是由财政部门内设的监察等机构代行审计职责。比如,中央财政部设置了财政检查司,各级政府设置了财政监察机构,探索建立了财政监察制度,明确了各级财政监察机构职权。总体而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的国家审计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国家审计工作遭到严重冲击,但这一时期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审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审计工作步入正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审计“边组建、边工作”,主要发挥了“查错纠弊”严肃财经法纪的作用,有力配合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战略的落地实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等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3年审计署正式成立,随后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在内的专门法律规范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审计工作进入法治化的新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审计工作于经济制度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系统推进,形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基础框架。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审计在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及国有企业改革等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比如,通过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了权力运行,支撑了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很好地解决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持续深化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审计工作开创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面深化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改革,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更加稳固。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2018年,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国家审计迎来改革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原归属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的相关监督职责划入审计署,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制度建设和人才培育得到明显改善,审计监督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国家审计通过人、法、技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系统性改革,构建起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国家审计高效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国家审计百年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审计事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守正创新,国家审计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促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稳筑了根基、累积了动能,交出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我国国家审计也实现了由“跟跑”到“赶上”再到“引领”的飞跃,在国际及区域性审计组织机构中勇立潮头,为国家审计这个世界性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一是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彰显制度自信。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部署要求,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作为党中央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审计委员会为高质高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筑牢了体制根基。为高效整合审计监督资源,党中央作出优化审计署职责等重大部署,有效避免了重复监督、减少了检查盲区,更好提升了监督效能。后续随着各级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运行,审计资源统筹力度逐步增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得到彰显,覆盖全国、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国家审计工作领导体系成功构建,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格局加快形成,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深入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国家审计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是党中央关于国家审计方面的顶层设计,是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举,向全世界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二是依法治国、依法审计,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审计硕果。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审计随历史发展将法治建设置于广阔时代图景和丰富社会实践中,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审计局组织法》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审计条例(草案)》,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到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星河转换之间,国家审计法治建设历经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为国家审计法治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目前,国家审计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统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为补充,同时辅以审计准则等一系列审计规范的较为健全完善的审计法治体系,真正使得审计工作开展于法有据,履责依法依规,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层次与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設贡献了丰硕的审计成果。
三是全面覆盖、服务大局,极大拓展了国家审计广度深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审计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并提出了实行审计全覆盖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审计全覆盖作出了制度化规定。各级国家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消除监督盲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方位审计,全面拓宽了国家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比如,通过创新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环境专项审计等工作,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积极推动科技强审,科技赋能审计监督,促进全覆盖落到实处。
四是动态跟踪、狠抓落实,有力保障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持续开展跟踪审计,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为实现审计目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提供了有效手段。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找出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好方法、好经验进行推广,指出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整改追踪,动态推动党中央决策的高质量实施,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前移审计关口,关注被审计事项发展过程,提高审计频率,监督和规范被审计事项的实施,及时发现偏离预期结果的情况并就其提出整改意见。比如,在脱贫攻坚战中,审计署广泛组织审计力量对扶贫工作开展审计监督,完成了全国832个贫困县的审计,坚持全国扶贫审计工作“一盘棋”,通过细致梳理扶贫资金流向、资金使用效率、扶贫项目实施等重点事项,抓好审计执行,持续强化扶贫政策执行情况分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跟踪提出针对性审计意见建议,促进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很好地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党和人民赋予国家审计的重大任务。
五是开放合作、广泛交往,站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审计风采。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在不断加强,持续借鉴和汲取欧美等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经验与成就。在国家审计领域,我国成功地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成为全球国家审计研究与实践的一支生力军,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代表性力量。我国不断深化与国外审计机关的双多边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审计组织活动,开展审计对外援助,推动国际间审计经验交流,在国际或地区性审计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从2007年起就进入世界审计组织理事会,承担或参与了世界审计组织的相关委员会及工作组的大量工作,并在2013年至2016年担任世审组织主席;审计署还积极为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开展审计培训,培育审计人才,在经验交流间深化了友谊,于友好合作中展现了风采。
三、国家审计百年千淘万漉的宝贵经验
百年历史实践表明,党领导的国家审计已由革命年代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的监督,到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国家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权力规范运行等的监督,再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对国民经济秩序、公共资源、政策执行等国家治理内容的全覆盖监督。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在总结中提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阶段,更加需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国家审计事业前行,充分发挥好国家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国家审计行稳致远的政治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审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审计发展史所清晰展现的终极制胜法宝。百年来,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国家审计行稳致远深入谋划顶层设计,带领国家审计由“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适时制定涉审重大方针政策,为国家审计工作解决许多棘手难办的“梗阻”提供了坚强领导,指引国家审计创新了组织建设、强化了制度保障、扩展了监督范围、优化了监督手段,正因如此,才有了国家审计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再至积厚成势,由“跟随者”变成“引领者”的巨大转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巩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国家审计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至上。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扶贫政策落实、保障扶贫资金安全、提升扶贫项目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年间,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源自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点关注涉及民生福祉的政策落实,于各项审计监督工作中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评判标准,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涉农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到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审计,乃至近年来的扶贫审计、乡村振兴审计,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始终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切实关注民情,关注重大民生项目,监督惠民富民政策顺利落实,排解民忧、维护民利、保障民生;通过揭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改革持续深化,解人民群众之所急,分人民群众之所忧。真正做到坚持人民至上,“为民而审”。
三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国家审计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国家审计事业始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扎根中华大地、传承华夏文明,探索并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国家审计发展道路。纵观建党百年历史,我们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总结国际、国内历史发展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指导国家审计实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效仿苏联经验进行的財政监察尝试,到审计署成立之前关于隶属问题的讨论,及至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一步步走来,我国国家审计事业之所以能在我国反腐倡廉、权力制约、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之所以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体现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它根植于我国土壤、立足于我国国情、作用于我国实际。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注入国家审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改革创新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于国家审计而言,我国将国际审计经验与我国具体实际及传统审计文化相结合,进行了审计改革创新,更好指导了国家审计实践,丰富了世界国家审计文化内涵。比如,在审计类型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发端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在三十余年的探索过程中由基层自发探索,到中央统一规范,形成了当前基于审计视角构建的领导人员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将权力的监督制约与“三个区分开来”有机融合,科学兼顾监督权力运行与促进履责担当,为国家审计发展开拓了创新图景、为国家治理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五是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国家审计薪火相传的人才根基。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审计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集聚人才、造就人才的历史。审计人员是国家审计事业的践行者,一代代优秀审计人才在党的带领下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在党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通过不断锤炼技能、强化本领,铸就了业务精通、勇于担当的国家审计队伍,为国家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支撑。从建党之初党的财务“监督员”到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从公共财政的“看门人”到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国家审计人始终紧密回应党和国家需要。如今,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已启航,随着国家审计全覆盖的系统全面推进,国家审计工作亟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更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未来仍需继续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多重途径、通过教育与培训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培育国家审计人才“铁军”,让更多有激情、有梦想的人才立足华夏大地,接续书写国家审计动人篇章,向世界讲好中国审计故事。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邮政编码:100142,电子邮箱:xuyude352@sina.cn)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江华,刘誉泽,杜相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发展历程与改革重点[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9):58-62
[2]刘胜强,邱帆,刘三昌.中国国家审计变革演进历程回顾及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 2020(3):10-15
[3]鹿斌,沈荣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70年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研究, 2019(5):33-41
[4]上官泽明,刘力云.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特征研究-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1(3):12-20
[5]徐玉德,温泉.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变迁与未来展望[J].财会月刊, 2020(14):91-96
[6]张晓玲.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研究(1921—1949)[J].财经研究, 2021(11):20-33
[7]赵广礼.试论审计体制改革:变迁和未来[J].审计研究, 2019(6):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