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探究

2022-07-20 14:00邵祖敏
中国内部审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碳内部审计

邵祖敏

[摘要]本文阐释了民航运输企业开展“双碳”审计的必要性,并对开展“双碳”审计的目标和审计内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内部审计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服务民航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航运输企业   内部审计   “双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民航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其碳排放已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约2%(新冠疫情前数据)。随着客货航空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民航行业碳排放量仍在不断增长。民航运输企业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及满足行业监管要求,纷纷采取各种举措推进节能减排,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双碳”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民航运输企业绿色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从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1997年联合国召开气候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都在积极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从中国自身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了我国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从民航行业角度看,201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39届大会形成了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确定了国际航空碳抵消及减排机制(CORSIA)的基本框架。近日中国民航局印发《“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到2035年运输航空实现碳中性增长,还提出了涉及航空公司的3个定量预期性指标。

二、开展“双碳”审计的必要性

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双碳”审计,对推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民航企业合规管理,防范重大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发布,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双碳”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18年1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明确提到要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双碳”审计是职责所在。

(二)提升合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为实现“双碳”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将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域的硬约束将不断增强,民航企业在各地均属能耗大户,在此背景下,民航能耗与排放问题将成为地方政府及媒体舆论重点关注的对象。开展“双碳”内部审计有利于提升民航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管理能力,提升参与全球竞争、跻身世界一流的竞争力。

(三)完善公司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的现实需要

在民航机队机龄较低的情况下,飞机燃效水平提升空间收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及民众消费结构升级,快速增长的民航运输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继安全、效率和服务之后,环境问题也将成为可能诱发行业重大风险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双碳”审计提出咨询建议,能促进民航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多渠道提升節能减排成效,防范化解环境问题导致的风险。

三、审计目标及审计内容

(一)审计目标

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双碳”审计,主要从能源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内部控制运行和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开展调查,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民航企业履行合规性义务,加大绿色能源和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快科技创新,降低单位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碳排放信息进行真实、可靠披露,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内容

1.主体责任落实及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包括组织管理架构设置及专业队伍配备情况,能源及环保管理职能是否清晰合理,下属单位管理体系延伸设置情况。

2.约束性文件梳理和遵守情况。包括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生态环境部、民航局的制度规章,国际民航组织的约束性文件,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的所在地属地化约束性文件等,以及对照文件的合规性自评价情况。

3.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包括企业为贯彻上级要求自身规范性文件建设情况;能源及环保管理体系手册编制情况;中长期绿色环保规划编制情况等。

4.环保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情况。包括能源环保资金投入及绩效情况;环保罚款支出情况;政府奖励及补贴规范使用情况。

5.监测统计及考核情况。包括《民航局关于印发〈民用航空飞行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落实情况;能耗考核指标设立、分解及考核情况;考核奖惩兑现及责任追究情况。

6.监管检查及整改。包括接受外部监管检查情况,受到外部行政处罚和通报情况;内部监督检查开展情况;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情况。

7.行业对标。包括对能源与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能耗指标完成,绿色可持续管理理念的落地方面进行比较,查找差异,分析原因。

8.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完成情况。包括机场内车辆“油改电”、飞机APU替代使用、碳排放监测体系建立及年度报告等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

四、内部审计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確了航空公司绿色发展主要指标:吨公里油耗由2020年的0.295千克降低到2025年的0.293千克,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由2020年的0.928千克降低到2025年的0.886千克。内部审计要发挥“督察员”和“别动队”作用,把监督检查“双碳”目标的部署落实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及时跟进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反映“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落地和“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民航运输企业内部审计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首先是厘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节能减排责任,然后通过审计过程监督责任的落实,并加强考核激励,最终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根据耗油的影响因素明确内部单位责任

影响飞机耗油的主要因素包括飞机自身重量、耗油时间(含空中时间及地面时间)、燃油效率等三大类,各大类又包括一些具体因素。节能减排需要内部部门在减轻飞机自重、减少无效耗油时间、提高燃油效率等方面做出努力。各因素涉及的民航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单位)如表1所示。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民航运输企业内部部门,还涉及企业外部单位,如降低飞机滑行等待时间、盘旋下降时间等,还需要协调空管部门,这些也需要内部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统筹好节能减排与安全运营。

(二)评价内部单位责任履行情况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或绿色环保专项审计中,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评价内部各单位责任履行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投资决策阶段。主要包括飞机引进、发动机改进、机舱内部改装、地面辅助设备采购等。在此阶段,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参谋决策,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一看是否通过飞机性能参数的比选,推进机型迭代更新,引进新一代高效机型,退出老旧机型,打造机型精简、机龄年轻的机队,提升机队整体航油使用效率。二看是否对发动机进行节油升级改造,加装翼尖小翼,改进机身构型,有效降低飞机小时油耗。三看是否优化机舱内设备选型,例如选用质量更轻的座椅、餐车、货板等。四看在地面设备投资方面,是否推广机场内新能源车辆的应用,并完善充电桩等配套保障设施。

2.日常生产经营阶段。通过提质增效、业财融合项目等专项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检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提出审计意见和管理建议,促进节能减排。一是关注飞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情况,是否在准备、滑行、起飞、巡航、下降、滑入各阶段,全面推进科学化的燃油管控措施,持续降低燃油能耗。比如推广电子飞行包、优化应急油量、电动滑行、最优放轮高度、单发滑入、廊桥电源替代APU等。二是关注飞行技术应用情况,是否积极应用卫星着陆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等航行新技术,有效降低航油消耗和排放,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3.外部市场机制的参与情况。除了企业投资决策和日常精细化运营,还应“眼睛向外”,关注碳交易市场和能源市场情况。一是是否加强国内外不同碳市场机制研究,做到吃透政策,既要严格遵守政策,又要用好用足政策,努力降低碳交易成本。二是是否关注碳金融市场,充分运用碳金融衍生产品,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关注能源市场,是否关注氢能、生物能等可持续航空燃油研发进展,加速航空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四是是否关注国内外其他民航运输企业的减碳状况,以及本公司在其中的对比优劣情况,分析原因、补足短板。

(三)以审计整改促进内部单位在节能减排中履职尽责

评价内部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差距与不足,并通过有效整改,督促减排责任落实落地。一是内部审计发挥整改的监督责任,定期跟踪内部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及时通报整改不到位情况。二是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双碳”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干部及员工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参考,督促节能减排责任落地。三是督促责任单位对于外部监管机构的处罚和通报,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闭环管理。

五、问题与不足

在“双碳”审计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改进与完善。

(一)对“双碳”审计的研究不够深入

“双碳”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也没有直接的审计准则等给予指引。“双碳”审计专业性较强,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数据,还涉及碳排放相关的非财务性信息。且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机制也不同,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还不能完全满足碳审计发展需要,审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加强研究,不断摸索创新。

(二)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充分

当前“双碳”审计偏重于内控审计及合规审计,主要通过翻阅账簿、查阅业务档案及会议纪要、座谈了解等手段来发现问题。由于审计力量和项目时间的限制,往往采取抽查或抽样的方式进行审计。随着民航碳排放数据检测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审计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的水平也必须与监督对象的信息化水平相适应,不断进行转型升级。

(三)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依照民航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不断摸索“双碳”审计的方式方法,取得不少进展。从实践看,审计多偏重于内控流程审计和定性审计,定量审计还不够多。原因在于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民航企业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外部因素较多,碳排放与管理活动的具体数量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

(四)复合型“双碳”审计专业人才缺乏

“双碳”审计涉及到多个领域,比如能源、化工、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对审计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双碳”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会计和审计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传统审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审计知识,但对于碳排放相关知识积累不多,对审计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审计人员亟需补齐短板。

六、改进措施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弥补现阶段“双碳”审计的不足,更好地做好“双碳”审计工作,民航企业内部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

(一)大力开展研究型审计

为进一步提高“双碳”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应响应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提出的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号召,不断加强对“双碳”领域相关政策制度的学习研究,细化深化审前调查,对“双碳”目标实现中面临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做好前瞻性研讨,并落实到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中。同时,注重日常学习积累和工作谋划,及时总结项目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二)探索大数据审计

坚持科技强审,在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展非现场审计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审计信息系统与民航企业碳排放信息系统的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碳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力度,强化风险预警,加强对标分析,及时发现机型、航线等口径的碳排放数据异常,查找异常原因,堵塞管理漏洞。

(三)完善“双碳”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标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航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不断健全“双碳”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科学设定评价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突出上级监管部门设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统筹考虑下属企业属地化政策要求及差异,在指标设置上做到科学精准,确保审计评价结论经得起检验。

(四)加强“双碳”审计人才培养

多途径加强“双碳”审计人才培养,一是激励现有审计人员加强碳审计知识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创造条件,选派审计业务骨干参加民航协会、科研院所的碳排放管理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引进碳管理背景的专业人才,然后进行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尽快满足碳审计需求。

七、结语

当前,民航绿色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挑战和压力,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民航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助力打好民航减污降碳主动仗、攻坚仗、整体仗,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201100,电子邮箱:shaozumin@126.com)

猜你喜欢
双碳内部审计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
绿田机械:净利润复合增速超80%“双碳”目标加速企业绿色发展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