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力设计:构成要素与教学策略

2022-07-19 13:04陈金慧盛群力
数字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陈金慧 盛群力

摘 要:学习活力设计是当代国际学校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推进课堂和学校中更广泛的文化发展,系统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让学生沉着、自信而又创造性地面对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学习活力设计让学生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知道学习本身是可以不断提高和进阶的。学习活力设计研究主要提升四种学习素养,涉及情感、认知、策略和社交等四个领域,即坚韧不拔、足智多谋、深思熟虑以及互助互惠等方面。此外,在学习活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精心讲解指导、鼓励发表意见、细致统筹规划和提供榜样示范等四个方面予以着力。学习活力研究的价值体现在驱动学校变革、转变评价标准、转变学习观念、扩展学习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学习活力设计;学习活力法;教學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2)03-0001-09

收稿日期:2021-1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智能教学系统的精准教学模式与发生机制研究”(61977057)

作者简介:陈金慧(1995— ),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理论与设计、课程史;盛群力(1957—   ),男,上海崇明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理论与设计。

教学是一种合作性交互作用过程,教与学并不是单纯的并存关系,真正的教学唯有教师通过教授活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并得以实现,才能得以完成[1]。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指导和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学习的本质层面进行思考。面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生需要在心理、情感和社会支持方面得到外界的帮助以应对各种挑战。学习活力是一种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认知载体,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自身特定的行为和信仰下自己对学习的感受,我们通常把它看成一种认知,但它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素养。本文主要介绍学习活力设计(Building Learning Power,又称学习活力法)的构成及其培养方式,以帮助年轻人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学校内外成长为更好的学习者。学习活力设计由英国温彻斯特大学学习科学领域的荣休教授盖伊·克莱斯顿(Guy Claxton)倡导和研发。他目前担任“世界学习中心”的联合主任,曾任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是英国心理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克莱斯顿关于学习活力设计的研究成果是学习科学领域的重要成就,对面向21世纪教育转型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学习活力设计的主要观点。

一、学习活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活力设计是一种在学校里学习的共同语言,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标签,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过程,使其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培养学习活力应从学生学习的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培育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来抵御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干扰;二是养成足智多谋的思维技能,灵活利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三是养成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这对学习本身和学习者自身有利;四是树立同伴互助的价值观,以最高效、愉快和负责任的方式有效利用同伴关系。上述四种素养都由许多学习行为组成,我们称之为“能力”。由于学习能力本质上是非常具体的,因此可以对它们分别加以指导、培养和训练。这四种素养就像一组“学习肌肉”,正如我们可以锻炼身上的肌肉一样,“学习肌肉”也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发展与壮大。但另一方面,当这些“学习肌肉”未能得到合理“锻炼”时,由于缺乏学习机会或适当鼓励,“学习肌肉”也很容易发生“萎缩”。学习活力设计扎根于学校之中,教师、家长和负责教育的公务员等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目标源自学习者在21世纪的实际需求、风险和机遇,对所有的年轻人都有吸引力和可利用性,而不仅仅是那些在学术上“有能力”的人[2]。学习活力设计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让学生能够在展开学习计划时更加具有自我意识,培养其养成成为成功学习者应具备的习惯并不断加以丰富和改善。

(一)情感方面:坚韧不拔,专心学习

第一是专注用心,即让学生能够沉浸于学习环境中,专注于他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可以在嬉闹和专心的状态之间收放自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激动、沮丧、困惑等。虽然优秀的学习者也会产生不安情绪,但他们更多是将其视为一种挑战并能够专注于学习。专注有多种方式,有时是注意力集中、深思熟虑和自我监督,有时却是某种不容忽视的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活力意味着发展其能力,使其可以专注于正在进行中的学习,排除其他有吸引力而使人分心的事物。因此,学生要注意锁定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和活动,适时分散注意力,在面对有吸引力的事物时,仍然能够坚持保持对长期目标的关注。

第二是排除干扰,即学生能够知晓并减少令自己分心的事,知道什么时候收回注意力,为自己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无论从内在还是外在因素来看,都有很多干扰专注、使人分心的事情,如饥饿、疲惫或焦虑等,在这些状态下学生很难专心于一件事。优秀学习者能够发觉使自己分心的事情来自何处,并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小其受影响的程度。但并非所有的干扰问题都容易应对,控制分心的能力也因人而异,因此只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状态就可以。

第三是关注差异,即让学生能够感知实际学习经历中学习模式和内容细节上的差别。很多专家都具备这种细心“关注”的素质,能够发现重要的细节或在脑中对潜在的、有联系的模式加以衔接。学生要发现学习内容上的细节差异或可以用来参照的榜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关注”差异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练习不断进行强化。通常来说,这种能力的获取来自榜样示范,特别是当榜样是通过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转换为准确的语言文字加以描述时。

第四是坚韧不拔,即学生能够不惧困难继续前行,具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并知晓学习过程会经常处于缓慢发展和不确定的情境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阻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做到有效保持注意力或可以从干扰中迅速收回注意力。当事物的发展速度比预想缓慢时,学生具备耐力和毅力这两项素质的重要性即彰显出来了。当遇到困难时,如果学生感到不安并开始否认自己,他们就无法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所有的注意力都将用来抑制这种不良情绪,这将会导致白日空想、制造干扰或指责他人等行为的出现。帮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降低其陷入困境的可能性。

(二)认知方面:足智多谋,左右逢源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曾经将智力定义为“当你无所适从时能够找到方向的能力”[3]。足智多谋即当事物发展趋势混乱时所具备的积极态度和有效应对策略的能力。如果坚韧不拔的品质能够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那么,足智多谋就是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娴熟的技能,可以使其正确探究事物的本质。

第一是质疑问难,即学生能够对自己和他人提出疑问,对事物充满好奇而思路广泛,善于深入钻研,有能力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素养。优秀学习者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当困难出现时不惧怕“无所适从”的思维状态,他们会努力探究隐藏在事物表面下的价值并独立探索结果,不会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他人观点。

第二是建立联系,即学生能够看到不同事件与经历之间的关联,创建应对模式。“阐释”是意义建构的桥梁,即在“新的经历”与“旧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当我们用自己的思维系统接受新的观点时,该观点就会变得颇有意义。它们所建立起来的联系模式是复杂而微妙的,并可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统思维”。优秀学习者能够将所学事物联系起来,从中扩展出新的内容知识,寻找与自己目标和兴趣相符的联系,发现新的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并运用新的理论或观点来解释过去的经历。

第三是善于想象,即学生利用想象力和直觉,通过新的体验来继续探索其他可能性的能力。优秀学习者在运用想象时,通常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采纳不同的观点,使用图表辅助思考和学习,虽然有时未能找到清晰的思路,但同样可以获得思维上的引导。想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动态的想象,另一种为静态的想象。在动态的想象中,人们会有意识地在头脑中描绘一种行动方案,如体育运动员会采用在头脑中“内部演练”的方式来有效提高其自身技能水平。静态的想象就是让问题进入思绪,然后逐渐进入半醒的冥想状态,脑中所描绘的图像和想法均不受控制。

第四是合理推理,即学生提高逻辑和理性思维能力,有条不紊地以严谨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论据,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合理推理是一种有明确逻辑的分析性思维,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发展。尽管将思维或学习能力从与其相连接的特定背景和问题中提取出来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可以通过建构逻辑上的论据等方式,将这些能力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

第五是善用资源,即学生从多种资源中汲取精华,如书籍、互联网、他人的观点、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机会等。优秀学习者善于运用身边的一切事物,留意那些有助于当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材料、资源以及环境中各种形式的支持,如房屋空间、档案柜、词典、笔记本等,发展灵活运用各种资源的能力。表1为促进该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学习框架。

(三)策略方面:深思熟虑,机智灵活

第一是明确规划,即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以及可能遇到的阻碍等。明确规划是对学习能够进行策略式概述,并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包括盘点问题与特征、评估可利用的内部和外部资源、预估所需学习时间、设计出学习路线图、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等。优秀学习者通常可以自己计划和组织学习,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研究表明,能够合理评估完成任务所需时长的人更有可能按时并高质量完成任务。

第二是据情调整,即学生能够灵活变通,监控和审查事情的进展情况,根据不同情况改变计划并发现新的机会。优秀学习者能够随时灵活地改变计划和思维方向,基于实际情况的成本效益分析做出最佳决策,不会因挫折、愤怒或自尊受到打击而停滞不前。学生需要不断监测学习的进展情况,定期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并做好调整工作,在脑中保持对策略目标的自我意识并适时调整方向。学生可以通过向身边的人(如教师以及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的人)请教来促进该能力的发展,使其中的思维过程具体化。

第三是提炼精华,即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基本特征并加以提炼和整合,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提炼精华包括斟酌学习经验,寻找易于描述的有效经验和总结,并将其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从某种程度上看,通过提炼精华,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寻找学习经验可运用的新领域或新环境,包含扩展洞察力、概念或技能运用范围。通过学习在一种环境下所采用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探索在其他环境下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模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这种思维习惯来对学科领域进行扩展。

第四是自我完善,即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应如何最好地进行学习,如何正确看待学习过程。自我完善建立在提炼精华中特定部分的基础上,它包括从学习经验中提取对学习过程更普遍、明确的释义。优秀的学习者即使面对不熟悉的領域,也能够提出许多新的想法。学生越积极地讨论学习,就越可能将知识运用到新领域之中。优秀的学习者在权衡学习挑战或决定专业发展方向时需要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定位。

(四)社交方面:互助互惠,协同努力

第一是互相依靠,即学生知道自己何时适合独立学习或与他人共同学习,并能够在辩论中站稳脚跟。有时学习是一种合作活动,合作不同于相互依赖。优秀学习者知道如何处理好学习中合作与独立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通常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情况,而不同人所需的相互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要成为优秀学习者,就需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独立采取判断,即使在合作过程中也同样保持相对独立。

第二是真诚合作,即学生了解如何在其学习小组中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合作关系,尊重并认可其他人的观点,增加和汲取团队的力量。在学习中,学生要知道如何与他人共同学习,即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每个人都各尽其职,分工明确,分享信息和交流观点。真诚合作就是愿意与他人分享并具备有效完成合作任务的沟通技能。

第三是换位思考,即学生通过倾听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意思,并进行同理思考,是互帮互助的核心技能,是移情发展的主要媒介。自闭症患者通常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就如同多数矫情之人缺乏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换位思考是一种鼓励发展的重要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做游戏和练习等形式发展倾听他人的能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第四是互利借鉴,即学生善于观察他人所选取的方法、具备的习惯或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学习他人思考、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并观察他人处理问题的模式。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指出,和我们一起工作、玩耍或解决问题的“重要他人”能够教会我们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因为人们通常会接受和吸收他们所钦佩或信任之人的思维策略和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刻意教学。

二、学习活力设计的教学策略

将学习活力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思维、教学方式以及校园文化和社会思潮。学习活力设计的动力部分源自课堂,因为在这里学生可以最真实地感受和经历学习正式课程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力发展:(1)明确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并与全班讨论;(2)明确如何与他人或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学习与收获;(3)学生所选择的活动;(4)学生建构学习的方法。

(一)精心讲解指导:直接和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活力相关内容

在开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知晓学习将贯串其一生,并且所有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肌肉”,通过与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学习活力四种素养,探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阐释和运用这些素养。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学习活力的重要性,有必要构建一些可以代表学习活力四种素养的模型。

第一是明确目标,即交代课堂的总体目标。课堂目标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程度的方向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习活力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活力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长期的优先目标。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之中,便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及其价值。教师使用的语言风格和内容以及一些知识细节的数量应该随课堂中学生的年龄以及教学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是多次提示,即不间断地提示有关学习活力的信息。学生有驾轻就熟的习惯,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巩固其学习活力在学习之中的优先地位,防止他们受到定向思维驱使出现偏离正常学习轨道的情况,例如仅仅关注学习内容和主题而忽略了学习过程。重复讲解相同的刻板内容会使教师和学生感到沉闷与乏味,因此教师应寻找能够使学生始终对知识保持新鲜感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例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在每次教学中关注学习活力的不同方面,提示学生在这一阶段所涉及的能力范围,配合对应的活动进行训练,避免出现超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质疑探讨,即让学生提出自己关于学习的想法与观点。教师和学生都是知识的消费者,教授和学习不应只是搬运知识的过程,更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理解和消化知识之后能够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优秀的学习者拥有开放的思想,不会贸然接受“是”的回答,他们可能怀疑自己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内容,并深入理解和分析事物的内涵[4]。通过这种方式,知识不断得到探索、质疑和发展,学生和教师在创造中得到获得感并产生进步和继续努力的动力。这种方式也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兴趣保持新鲜感的方式之一。

第四是辅助训练,即提供直接的学习信息和实践技能,如小贴士和操作方式等。教师除了对观点进行阐释和讨论,还应适时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巧。训练的目标不总是教授学生新的技巧,有时旨在让学生知道教师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明白“为什么”。

(二)鼓励发表意见:通过非正式对话和多种类评估来传达学习活力相关信息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相对其取得的学业成就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其学业成就,学习活力评价更重视根据个体的学习情况来做出学习活力发展的评估,探索一种能够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估的评价标准,激发他们思考判断需要运用哪种能力来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们探寻其他可能涉及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第一是积极鼓励,即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由于学生会对感兴趣的事物多加关注,因此为学生设置有挑战性的趣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教师应适当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对学习结果、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指导意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对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促进和激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任务的不同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用一些非正式、简短、互动性的词汇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另一些词语可能产生相反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学习任务时,设置有难度的学习挑战要比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答案的欲望。

第二是充分回应,即对学生的意见和问题进行回应时,引导他们发展学习迁移能力,学会学习。教师如何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建议和观点对于学习活力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压制学生,对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看法表示期待与欢迎,尽管这样做也许不能和课本内容或授课进度保持完全一致,但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一种示范作用。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作答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影响,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地提出问题。

第三是评估反馈,即帮助学生找到对策,反馈方式以鼓励为主。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不要简单地下判断,要找到学生遇到的问题的根源并鼓励他,尽量避免使用“能力语言”(例如“脑子真不开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将遇到的困难视为一种发展学习活力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视为学生懒惰的表現形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可以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习活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适当提供辅助,使学生明晰相关标准和过程,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和素养。发展学习能力最好的评估方法是与自己之前的表现进行对比,而不是与群体标准或固定标准进行比较。布里斯托大学的专家研究表明,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比被告知其在班级中排名的提升更有动力[5]。

第四是跟踪记录,即记录学生学习活力的发展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记录下来整理成档,定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能够促进其自信心的提高。学习活力的运用领域是广泛的,在教室中很少有学生能够通过外部标准或与其他同学比较来判断自己所具备的学习活力,因此可以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估计,判断出是否产生了能力的迁移。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的“有效终身学习清单”为教师提供了学生日常坚韧不拔、足智多谋、深思熟虑和互助互惠能力发展的简要概述。

(三)细致统筹规划:选择学习活动和安排学习环境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计划,通过观察一节课、一天和一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出可以扩展和延伸学习内容的活动。活动的设计至少要包含一种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确内容目标和學习活力目标,在活动结束后将过程呈现给学生,从而让他们了解活动的本质,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灵活性和独立性。

第一是精心选择,教师选择可以发展学习活力四种素养的活动。其中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选择教学内容,二是选择学习活动。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权,但这些内容应促进四个方面(坚韧不拔、足智多谋、深思熟虑以及互助互惠)的发展,在符合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相对于学习内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即使课程已经安排得非常紧凑,如何呈现具体内容和安排相应活动仍然取决于教师本身。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尝试开展大量的讨论和互动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工具,变换和重组学习活动和内容,从而训练“学习肌肉”中的不同成分。

第二是明确意图,即明确具体活动背后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可以领会所参与的活动背后的目标,把握总体方向,当学生不能理解活动要点时,教师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和阐释。事实上,教师的意识中会有两种目标:第一种与学习内容有关,可以帮助学生走进实际生活情景,或者成功完成活动。例如,当学习活动是“画彩虹”时,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搭配颜色;学习活动是“用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物”时,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清洁实验室仪器并达到标准。第二种是学习活力目标,教师要确保学生了解学习活动能给他们带来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它们如何促进自身学习活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在活动时有针对性地探究“方程”或“文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肌肉”和提升学习耐力。

第三是目标设定,即帮助学生设立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力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设定,重点提高技能和发展学习活力四种素养(提出问题、保持专注、合作互助以及强化策略)。当学生和教师明确发展学习活力所需要优先提高的方面时,学生更容易获得进步。当然,在设定目标时需要逐一进行,过多的目标会使学生不堪重负,甚至会出现迷茫或灰心的情况,每次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将想法付诸行动。

第四是协调安排,即通过有效安排课堂内容与环境,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在“细致统筹规划”中还需要考虑课堂环境的本质,因为课堂环境的安排会间接影响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有效的教学环境需要统筹好课堂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中展示的图像和信息应该与学生所要提高的学习活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安排的课程学习内容要相互呼应,所用到的资源要有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鼓励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学习笔记并同他人分享,在互相参考借鉴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如果这种做法成为学生的自然习惯,将会促进坚韧不拔和足智多谋学习素养的提高。

(四)提供榜样示范:展示什么是高效学习者

提供榜样示范是指教师向学生敞开心扉,真实地展示他们生活或性格中存在或缺少的学习活力。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学生建立广泛、实用的智慧上,而不是无休止地一点一滴地教他们做事、不停地分析和解释[6]。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认为,唯一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如果教师不知如何帮助学生,就应该拿自己的错例来警示学生[7]。教师在课堂中不经意间显现出的态度、价值观和兴趣都将构成学习信息的来源和师生之间沟通的媒介。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展示优秀的学习习惯与素养,而不仅仅是传统上对学科内容的熟练掌握或回答学生所提出的任何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加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正确答案,用“可能”“应该”等词代替确定性的词,勇于承认自己出现的错误并让学生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第一是从容应对,对未预见的事件和问题从容而真实地回应,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课堂中意料之外的事件如何应答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学习活力。教师作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应该敢于说“不知道”,而不是碍于面子和权威对学生的质疑充满防御心理。教师既要对所掌握的知识保持自信,又要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或不确定的内容,因为学生能够理解教师也并非无所不知,他们希望看到和尊敬的是作为一个学习者的教师,而不仅是获取答案的来源。

第二是多样表现,即具体表现出思维、感受和学习者行动决策。这是一种以外化的方式在不经意间为学生模拟学习者经历的思维过程的能力。虽然态度和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会外显在所做、所说以及行事方式上,但很多学习技能通常存在于学习者的内心世界中,因此从不同方面将其外化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活力能够为处理学习中骤然出现的内部决策、挑战和挫折提供支撑。在发生意外情况的背景之下,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案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活力所起到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建立信心,教师可以从易到难,逐渐向更有挑战的情境过渡。

第三是重视过程,即展示一切在课堂上可见的学习项目。学校常规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往往倾向于将学习内容中的具体知识点详细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疑问、异议和试错阶段都已经被排除掉了,这虽然是一种走捷径的学习方式,但却缺少了失败经历所带来的升华。人们往往没有看到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提出自然选择理论背后多年的困扰和艰辛观察,也不会看到D.H.劳伦斯(D.H.Lawrence)写出令自己满意的诗歌《蛇》之前在苦涩中所写的成堆的手稿[8]。但是教师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学习是经历漫长而充满迷茫的过程。

第四是公开分享,即与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过往经验。教师作为曾经的学习者,可以向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课外学习活动,比如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感到愚笨时的自我斗争过程,以及如何成功摆脱困境并得到进步和成长的成功经验,他们在成长后有哪些改变以及还有哪些地方想在今后继续完善等,教师甚至可以展示对自己不足的自嘲和对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自豪感。当学生开始将学习视为一种持续的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需要课本、教师和成绩时,他们就会发现学习中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自己。

三、培养学习活力的启示

(一)驱动学校变革

世界瞬息万变,教育也要努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变得多元化,如果学生在校只接受书本教育,那么将会限制思维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数字革命的推进,不断推动着学校的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招聘能独立思考、表现出主动性和有效合作的人[9]。事实上,当前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21世纪劳动力的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成功的教育包括对知识的获取,而且也必须包括对创造性技能、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的锻炼。教育的目的是为年轻人的未来做准备,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发展促使他们茁壮成长的能力[10]。在学校里,学生常常获得特定学科的知识,但尚未具备在教育系统之外的世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们知道如何通往成功,但却不知如何渡过成功之路上的难关[11]。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心脏,应是一套精心挑选的、多种多样的思维练习。学校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得更好,而且还要用更长远的眼光培养学习习惯、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学生“能够学”,而且还要学生“准备学”和“愿意学”。未来的学校将不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多元化、个性化、弹性化和去标准化的发展过程[12]。

(二)聚焦现实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是你忘记学校教授的一切内容后所剩下的东西。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学科不断出现,传统学科知识边界不断扩展,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传统的学校教育都不再是温暖的避风港。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学校学习的种类必须与更广阔的世界中的学习相匹配。但是,学校的学习往往是零碎的、个人的和竞争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终结,学生所学的技能与写作、阐释、讨论、评论和通过考试有关;而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只需基于一个背景聚焦于某点上,通过合作发展理解力和专业知识,学习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剑桥大学教授琼.鲁德伯格(Joan Rudduck)提出,大多数学生在中学之后往往会非常渴望获得“3R”,即责任(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和真实(Real),以及“3C”,即选择(Choice)、挑战(Challenge)和合作(Collaboration)[13]。它们与学习活力的“4R”,即坚韧不拔(Resilience)、足智多谋(Resourcefulness)、深思熟虑(Reflectiveness)和互助互惠(Reciprocity)相互补益,均专注于人的整体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既是一种对自己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觉醒,也是学生从意识到认知最终达到实践的过程。学习活力是一种可以不断扩展的横向能力,是聚焦现实学习的核心指标,促进学生用“学习者”的眼光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从而发展学会学习素养。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三)转变评价标准

教育的核心不是对事实的掌握,而是如何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教育并不等同于过度评估的考试文化。学业成绩不是学校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毕业后仅仅拥有一叠考试证书不足以在21世纪的今天获得激烈竞争的资本,提高学生能力与学业表现密不可分且具有同等重要性。学业表现不仅与智力相关,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中的抱负、独立性、好胜心、自我意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14]。学生的进步不再局限于学业成绩在数据上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能力的强度、广度和深度上的多元化进步,学校对学生的评估与培养学习活力相辅相成。因此,将评价的标准转向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考察已成为教育中一种有价值的学习结果,而不单作为针对现有指标提高分数的一种方式。培养学习活力以扩展有价值学习结果的范围,在校内外促进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各种知识的能力的发展,不仅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将显著增加[15],而且将有益于学生个性、能力和态度的发展。

(四)拓展学习能力

智力是一个人思维习惯的总和,即坚持不懈地尝试理解事物,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16]。智力既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學习获得的[17],智力的发展方式会对学习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18]。随着时代的加速变革与用人单位招聘趋势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从发展智力逐渐转向对智力的横向扩展,即发展多种能力与素养。学校传统上重视并经常运用的“智力”绝大多数是语言的、数字的和理性的,广泛的智力还包括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与想象力等。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所缺少的和需要发展的素养来自具有许多个性品质的“学习肌肉”,它们是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结合。因此,学生智力得到扩展的关键在于寻找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伸展和强化的方法,而非用一种不会改变的假设性“智力”来给他们贴上标签[19]。学习活力的培养与发展重视学习能力的内化与外化的形成,它不仅是学习能力或某种技能,而且还是一种内外循环过程,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素养。这些能力的逐步发展将让学生面对严峻的挑战时具有更多的自信,从而足以发挥其潜能来面对未来真实世界的生活。

[1]钟启泉.教学方法:概念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7,38(1):95-105.

[2]CLAXTON G,CHAMBERS M.The Learning Powered School Pioneer-ing 21st Century Education[M].Bristol:TLO Limited,2011.

[3]CLAXTON G.Building Learning Power[M].Bristol:TLO Limited,2002:25.

[4][6][10]CLAXTON G.What’s the Point of School[M].London:One World Publications,2008.

[5]HARLEN W,CRICK R D.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Tests on Students’Motivation for Learning[EB/OL].[2022-01-05].https://dspace.stir.ac.uk/bitstream/1893/19607/1/SysRevImpSummativeAssessment2002.pdf.

[7]EINSTEIN A.Ideas and Opinions[M].London:Souvenir Press,1986.

[8]CLAXTON G.Building Learning Power[M].Bristol:TLO Limited,2002:97.

[9]LUCAS B,CLAXTON G.Wide Skills for,Learning:What Are They,How Can They Be Cultivated, How Could They Be Measured,and Why Are They Important for Innovation? [M].London:NESTA,2009.

[11]DWECK C.Mindset[M].New York:Ballantine,2006.

[12]李丹.未來已来,让教育回归最本质的天性:朱永新谈“未来教育中的教育国际化”[J].留学,2018(10):42-44,7.

[13]FLUTTER J,RUDDUCK J.Consulting Pupils:What’s in It for School? [M].London:Routledge Falmer,2004.

[14]徐汇区《中学生心理辅导研究》课题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相关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2(3):54-56.

[15]CLAXTON G,CHAMBERS M.The Learning Powered School Pio-neering 21st Century Education[M].Bristol:TLO Limited,2011:245-248.

[16]RESNICK L.Making America Smarter[J].Education Week,1999,18(40):38-40.

[17]GARDNER H.The Unschooled Mind[M].New York:Basin Books, 1991:81.

[18]DWECK C.Self-theories:Their Role in Motivation,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M].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0.

[19]DWECK C.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M].New York:Random House,2007.

(责任编辑 王策)

Building Learning Power: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CHEN Jinhui,SHENG Qunli

(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China 310030)

Abstract: Building Learning Power is a new instructional model 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chool reform,which aims to cultivate the broader culture of classroom and school,and systematically cultivate learners’ excellent learning habits and attitudes;let students face difficulty and uncertainty calmly,confidently and creatively.Building Learning Power lets the learners engage in their own learning,and know that learning itself can be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improved.Building Learning Power mainly involves cultivating four learning competencies,such as emotional,cognitive,strategic and social aspects,namely Resilience,Resourcefulness,Reflectiveness,and Reciprocity.In addition,i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Learning Power,teachers need to carry out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from four aspects:explaining,commentating,orchestrating and modelling.The value of Building Learning Power is reflected in driving school reform,changing evaluation criteria,changing learning concept,and expanding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Building Learning Power;Learning Power Approach;instructional design;instructional model;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