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黄义华
摘要:妇女工作是中国革命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党工作任务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边区实际情况,通过破解女性固化身份、拓展其生活空间、提升其政治话语权的工作方法,有序地组织、引导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支援抗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显示了党在妇女工作中的思路逻辑,留下了妇女工作的历史经验,并对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边区;历史经验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妇女工作,积极发展吸纳女党员,注意培养女干部。一大召开时,全国57名党员中有2名女党员。她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地方党组织、领导工农、学生运动等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党在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中就明确要号召妇女积极参加苏维埃运动,参加革命斗争;全面抗战时期,党在总结苏区妇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领导边区妇女工作的独特方法。
一、 破解女性的固化形象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活动空间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无论是“三从四德”还是“七出”都对女性的伦理道德提出苛刻,甚至是扭曲的要求,忽略了女性的政治、社会、家庭、自我价值。20世纪初,反帝反封的思潮席卷中国大地,妇女解放问题首先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关注,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后,先进的共产主义分子便相继投入到各地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其中一部分人被派到陕西,创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传播新文化、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为当地的妇女解放运动注入一股清流,但收效甚微,广大的劳动妇女仍生活在性别歧视的牢笼中,缺乏争取人格尊严和政治权利的意识。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破解妇女被自身、家庭、社会固化的形象入手,运用妇女自救和他救的领导方法,深入妇女工作。
从婚姻问题着手,恢复女性独立形象。全面抗战时期,边区妇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改变婚姻中妇女的受奴役的形象,婚姻生活有所改善。1939年4月,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实行婚姻登记的制度,男女双方自愿结婚或自愿离婚,都要向当地乡政府登记,发给结婚证或离婚证。孕期的妇女对婚姻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力,1944年,边区政府对《条例》修订时又规定,女性同志的结婚、离婚、再婚都要遵从自己的意愿,回归妇女独立人格的本性,改变了长期以来妇女在婚姻中的从属、被动的角色。
在支援抗战中边区妇女全身心投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为了将“新女性”的形象加以推广,树立典型模范成社会效应。在抗战期间,志丹县旦八区铁牛乡一个妇女康金花曾将自己的白菜亲自送给红三团五百斤,并鼓励战士努力革命工作,一方面又号召其他妇女大家来慰劳抗日部队。在大生产劳动中,也涌现出为数众多的劳动模范,如《新中华》记载的夏耕女英雄,五乡李凤英,从春天以来,已帮助她的丈夫耕种了二十多垧田地;延安市县,甘泉县选出十九位男女劳动英雄,延安县府召开给奖大会。到会群众百余名,劳动英雄七位(有女英雄二位)。新的妇女形象,边区政府一般都会通过诸如“三八”妇女节、劳动英雄大会、总结生产大会等仪式进行宣传,塑造女性独立的形象,增强社会女性意识。
陕甘宁边区地处偏远,医疗卫生条件简陋,群众科学意识薄弱,封建迷信、巫术驱鬼的风俗盛行,对妇科疾病视而不见,更谈不上科学生产。据调查,边区妇女40%~60%都有月经病,婴儿的存活率也不高。中央到达陕北之后,边区政府和边区妇联开展妇女宣传教育工作,1938年3月举办妇女生活展览会,向妇女介绍科学的生养育办法,1940年12月,边区妇联扩大委员会决定成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研究妇女保健儿童保育的问题。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要求边区政府卫生厅协同民政厅于1941年3月前办保育训练班,进行短期训练,助产接生。以中共中央医院在1940-1941年间收取的产妇为例,565个产妇,死亡2人,死亡率为0.36%,1942-1943年间,住院893个产妇,没有一个死亡。
二、 拓宽女性的活动空间
解放女性的身体是拓展其活动空间的前提。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就着手边区妇女的缠足问题,成立了苏维埃放足委员会负责此事情。1937年7月19日,边区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禁止妇女缠足决议案。1939年8月1日,边区政府又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妇女缠足条例》,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措施禁止缠足,鼓励放足。边区政府颁布禁止妇女缠足命令后,各巿县展开了热烈的放足运动,成绩斐然。志丹县与区都成立了放足突击委员会,各乡组织了突击队,进行深入的动员;华池县的水泛、吴旗的白马效果明显,妇女全改穿平底鞋,青年女子全拒绝缠脚。其次是温台、柔远、悦来三区,则只有小部分还未放足。放足解放了妇女的身体,改变了妇女的生活状態、行为习惯,影响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推进了社会改革,加深了妇女对女性解放理念政策的正确理解,扩大了党中央边区的群众影响,逐步树立了中共进行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奋斗的权威形象。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根据地的经济日益困难,中共中央号召人民群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朱德在陕甘宁边区妇联第二次扩大执委会议上要求边区发动广大妇女参加到公共生产运动中来。 1941年,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封锁下,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在中央自力更生政策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开始开展大生产运动。
据统计,1944年,边区有纺纱妇女152645人。根据延长、延川、固林、安塞、甘泉、安定、定边、盐池等八个县及延安的四个区,志丹的两个区及靖边的一个区1941年1月的开荒统计,妇女已经开垦了30626亩荒地,超过原订计划8226亩。通过参加劳动,妇女积极融入到公共空间中,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独立,摆脱对男人的依附,能提高自己的家庭地位,而且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1937年12月28日,邓颖超在《对现阶段的妇女运动的意见》谈到,妇女运动随着抗日自卫运动展开了新阵容。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国通电,明确指出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动员群众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是当时迫切的任务,如何发动人数居多的妇女参加到抗日战争中来。边区政府根据依靠女工、农妇、城市贫民妇女及学生,团结小资产阶级妇女,加强妇女统一战线的原则,鼓励广大妇女走出厨房,走出家庭,围绕支援军队、救护伤员,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7年9月12日,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38年3月8日,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选举了陕甘宁各界妇女联合会。1939年3月,《中共中央妇委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中强调,要首先动员和组织知识界的妇女及女学生,培养和训练她们成为妇运的干部,成为到女工、农妇和家庭妇女中去工作的桥梁和先锋。1943年5月13日,边区妇联和边区总工会、边区青救会合并为陕甘宁边区妇女各界联合会,有组织有计划地领导妇女参与抗日救援、生产劳动等社会活动。
抗日战争之前,陕甘宁边区整体文化水平低下,文盲达到99%,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几乎没有。边区政府成立之后,1937年9月到12月,中央决定利用冬暇时间续办冬学,在党和边区妇女干部的动员之下,许多家庭逐渐改变对妇女上学的态度。1938年冬,冬学妇女学员占1/7,达1470名。1939年各地冬校數量增加,延安县六处,延安市创建三处,据边区妇联1939年初的统计,边区有10%的妇女能识字200个左右。1944年6月3日,边区政府要求每乡办一处冬学,尽量让边区群众更大范围内接受教育。除冬学之外,夜校、半日校、识字组,提供了妇女接受教育的场所。
三、 提升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力
近代中国的女性由于受到多重权力的压迫,基本上属于集体失声的状态。伴随着妇女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共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妇女干部的重要性。1937 年 9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抗战时期妇女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妇女工作大纲》指出,培养大批党的与群众团体的女干部,来迎接抗战新阶段工作的开展,是我们妇女工作的中心一环。1938年,邓颖超、孟庆树在《我们对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训练和培养大批妇女干部。
1939年7月,延安女子大学成立,它在简章中明确规定是以培养妇女干部人才为目的,以养成具有革命理论基础、革命工作方法、妇女运动专业和相当职业技能等抗战建国知识的妇女干部为目的。毛泽东在女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强调妇女干部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周恩来在开学典礼上也激励女大培养更多的女干部为抗战服务。1939年7月女大创办时在校生只有600人,到1940年7月发展到1000余人,女大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对当地老百姓进行家庭访问、调查研究、传授卫生医疗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在党的领导下,边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在她们的宣传、教育下广大妇女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体会到了做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保卫边区、建设边区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5月,边区政府通过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区域的居民,年满16岁,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抗日民主选举制度赋予女性获得与男子相同的政治权利。当选的女参议员逐步学会用议案向政府提出建议,维护妇女的合法权利。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高敏珍、冯兰英等六人联名提出“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她们认为,不发动占全国人口之半的妇女群众参加到抗战中来,最后胜利是困难的。同年7月,广大妇女因大多数不识字,便采用画圈、画杠、投豆、烧洞等形式参加边区政府的第一次参议会选举,其中有6位妇女当选为女参议员,在第一次普选中还出现了全国第一位女区长。1941年第二届参议会选举中,全区30%妇女参加,17名妇女当选为参议员,167名妇女当选为县级参议员,2005名当选为乡级参议员。除各级都有女参议员外,还有约20个政府女委员,一些妇女还当上了乡长、区长、县长。妇女通过参政议政,在边区政治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参与了边区政治事件的决策过程,提高了政治能力,提升了政治话语权,增强了参政议政意识。
四、启示
全面抗战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依据妇女工作的特点,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边区群众的家庭中,耐心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最终领导妇女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真正实现了人格上的独立,思想上、行动上的自由,获得政治上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为党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党的妇女工作提供了借鉴,同时,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抗战时期妇女工作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正如上述,对比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前后,边区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救人民于水火,致国家于富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会真正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地位人民着想。
妇女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党在边区妇女解放的工作中,先是调研陕甘宁边区的实际状况, 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央妇委和西北局联合组成妇女生活调查团,深入边区乡村,考察农村妇女的生活。同时各地方妇联也组织干部下乡进行调查研究。调研农村妇女的生产状况、经济状况及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等,针对性提出边区农村妇女生活和妇女工作的方法,把改变妇女形象、拓展空间、提升妇女的话语权有机组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关怀女性生活任重道远。全面抗战时期,党从边区工作的整体布局出发,对妇女工作进行宏观思考和全面计划,对女性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新时代,对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女性在家庭、社会、国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者巨大的工作压力,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也是体现一个国家进步的衡量标准,呼吁全社会都关注女性的生活,关心妇女工作,共同推进妇女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解放。
总之,全面抗战时期党在妇女工作的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是妇女工作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及世界妇女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临时中央政府文告[N].红色中华,1932-7-7(5).
[2] 生产战线上的光荣边府奖励劳动英雄[N].新中华报,1938-12-20(3).
[3] 傅连璋.中共中央医院的四周年[N].解放日报,1943-11-14(4).
[4] 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M].北京:工人运动出版社,1988:49.
[5] 陕甘宁边区妇女生产运动通讯[J].中国妇女,1939,1(4):9.
[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44.
[7]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566.
[8]两年来边区妇女教育统计表[N].新中华报,1940-5-10(2).
[9] 陕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陕西志 妇女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52.
[10] 女大实习集团之来信一 来信二[J].中国妇女,1940,2(1):20.
[11]陕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陕西志 妇女志(第62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65.
[12] 西北五省区编撰领导小组 中央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M].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468.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革命文化在山西高校的协同传播机制研究”(2019ZSSZSX124);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高娟,历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义华,哲学博士,中共抚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