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2022-07-19 09:44:1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菌袋培养料菌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食用菌除了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外,其药用价值也是非常显著的,被称为最理想的健康食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广阔,促进了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绿色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1绿色食用菌栽培前期技术要点

1.1选择优质菌种及接种

优质菌种及高品质接种是保障食用菌栽培质量及产量的关键,在食用菌栽种前要根据栽种地区土壤水平、环境特征、气候特点选择菌种,需考虑菌种的生产性能及抗病害能力。优选质量高、抗性好、产量优的菌种,确保菌种无任何污染且未携带病虫害,保证后期健康生長,菌种选择完成后便是接种操作,接种工作的规范性会对食用菌整体生长质量及产量产生影响,需做好接种操作管理[1]。

1.2配置培养料

培养料的配置对于食用菌生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配置培养料时,需充分混合各类原料,将所有原材料按照比例配置后放在同一容器中充分搅拌,保证搅拌均匀,避免分层。部分食用菌种植地区土壤条件较差,则需在培养料中添入适当的微量元素,提升培养料肥力。若需添加微量元素,首先使用清水将微量元素充分化开后浇入原材料中,保证微量元素充分融入,确保原料干湿程度保持稳定,防止微量元素黏结。

培养料水分含量也会对菌种生长质量产生影响,若培养料水分含量过高,会对下层菌种正常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下层菌种出现严重缺氧情况,使其正常发育受到影响,不利于提升培养料吸收量,造成大量培养料浪费,同时会对下一层菌种的生长发育造成干扰,进而降低食用菌栽培品质以及数量[2]。因此,在实际配置培养料时需合理调节水量,一般将其稳定在55%左右,根据栽培地区的湿度水平对培养料湿度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符合食用菌生长需求。

培养料配制完成后,需进行装袋及灭菌,为食用菌栽培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在培养料配制7 h内完成装袋,之后将所有装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锅中进行统一灭菌,一般灭菌方式为高温灭菌,将培养料加热到100℃后使用冷气阀快速降低温度到0℃,之后再次加热到100℃,实现对于培养料的有效灭菌。

1.3培育环境要求

在接种前需对合理放置菌袋,根据菌袋特性规划培育棚,在早晨或晚上将菌袋移出棚户,在转移过程中避免受到降雨影响,菌袋入棚后需规律摆放,菌袋之间间隔一般在5 cm左右为最佳,在保证菌种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增加摆放密度,实现高产。

(1)空气湿度。首先需控制空气湿度水平,一旦菌袋水分含量不足,将会对菌种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食用菌产量降低,若出菇棚中空气湿度水平较低,会导致菌袋表面水分大量蒸发,培养料中水分含量急剧减少,抑制菌丝生长导致其产量下降[3]。但是空气湿度过大同样会不利于菌丝生长,空气湿度过高,菌袋表面虽不会出现蒸发情况,但是培养料含水量会明显上升,一旦超过菌丝最佳生长湿度,会导致下层菌丝正常供氧受到影响,抑制菌丝的生长发育。另外,如空气湿度过高还会导致菌种长期处在水分含量较高的环境下,较容易出现腐烂情况,造成大量细菌感染及传播,影响其他菌丝的正常生长[4]。

(2)保持通风。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氧气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有氧呼吸是促进食用菌有机物积累的重要基础,食用菌吸入氧气后会释放的二氧化碳,大量菌袋呼吸会导致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升高,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对于食用菌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需适当通风,调节棚内空气环境,满足食用菌的正常呼吸生长。

光照环境。食用菌出菇阶段需要一定光照刺激才能提高出菇品质,但是不同菌种对于光照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别,需根据菌种类型及生长特性调节出菇棚光照情况,通过草席遮挡或遮阳网遮挡的方式进行光照处理。

2绿色食用菌栽培中期技术要点

2.1生产环境卫生

为了为食用菌栽培营造较好的生活环境,需加强除草及灭菌工作,保证食用菌生长区域环境整洁,尽可能缩短接种室及培养室之间的距离,避免食用菌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污染,确保出菇棚及培养室密闭性,避免害虫乱入,影响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2.2使用无污染肥料

无污染肥料对于食用菌的生长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喷洒人粪人尿时,需注意对其进行适当加热,或可使用新鲜的牛尿液进行喷洒以起到肥力供应的效果,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2.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通过黑光灯或日光灯来实现对害虫的吸引和杀除,相对来说,物理防治技术投入成本较低,效果较好,而且不会对食用菌生长环境产生任何污染,环保性较强,推荐使用。

2.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尚处于初步研发试验阶段,前景较为乐观,不会对食用菌生长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且无毒无残留,对人体无害,可长期使用,苏芸金杆菌对于蝇类、螨类、虫蚊类害虫的预防效果均较为显著。

2.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通过低毒、高效、易分解化学农药杀灭害虫,保证防治效果及食用菌品质。

综上可知,食用菌各个栽培环节技术均会对食用菌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为了确保其能够符合市场需求,需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提升食用菌产量及品质。

参考文献

[1]杨金玉.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J].今日农业,2019(12):2.

[2]孙平.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探究[J].农家参谋,2020(2):127.

[3]杜萍,曹天旭,张春凤,等.以创业为导向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课堂教学改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0):4.

[4]宋洪燕,李化秀,乔鹏,等.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J].北方蚕业,2020,41(3):5.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焦敏)

猜你喜欢
菌袋培养料菌种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乡村科技(2021年17期)2021-12-05 19:58:04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4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农家之友(2020年5期)2020-06-28 02:16:46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食用菌(2018年5期)2019-01-08 02:52:34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农家书屋(2018年6期)2018-07-03 06:16:12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科学种养(2017年8期)2017-08-10 20:46:40
固定菌袋插杆
科技资讯(2016年9期)2016-05-14 00:55:35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