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儿童思维发展 构建实用语文课堂
——访浙江宁波市名师杨柳

2022-07-18 08:20受访者采访者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用文场域课题

受访者|杨 柳 采访者|本刊记者

记者:杨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作为一位多年扎根一线、潜心研究小学语文的名师,您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那么您提倡的教学主张是怎样的呢?

杨柳:您好!我于2013年提出“实用语文”这一教学主张,多年来致力探寻适合小学生习作的真实路径。“实用语文”的课堂以“学”为中心,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以致用”的教学观,通过构建“场域体验”的应用文习作学习、打造学生交际活动作文应用的四大平台、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等课堂新样态,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核心素养,锤炼行为品格,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记者:您和您的团队是通过课题研究来推进交际语境下“实用语文”实践的,您能谈谈研究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吗?

杨柳:我先后对应用文习作、交际活动作文、交际语境下的项目化读写开展过几轮省市级课题研究。

第一轮,2013年起,我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全区语文教师打造以“场域体验”为主的应用文习作课堂,丰富习作内容;确定“体验学习”的习作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探索“场域体验”推进过程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在语境中实现应用文习作的交际功能,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历经7年时间,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场域体验”中的学习效果,形成各类实践研究成果。其中,我主持的课题“基于场域体验的小学应用文教学创新实践”获得浙江省第九届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其间还出版了专著《小学应用文教学》,在江苏、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展示课例,同时为下一轮“交往性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实施做好准备。

第二轮,基于吴立岗先生、张化万先生的作文教学理念,我创设了适合学生活动的五大交际语境,分别是“活动型交际语境”“对话型交际语境”“研学型交际语境”“剧场型交际语境”“观察型交际语境”,努力实施友好、互动、具体的习作教学指导,搭建学生交际活动作文应用的四大平台,即自我应用平台、家庭应用平台、学校应用平台和社会应用平台,推动学生交际活动习作真实有效地应用。我还有幸参与了由吴立岗和张化万两位先生主编的《小学生交际活动作文》丛书的编写,与张化万老师一起合作出版了《小学高段交际活动作文研究与课例》。其间,我主持的课题“小学交往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获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我正在负责省教研立项课题“全息教育视域下小学交往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工作。

第三轮,2015年起,我关注到“项目化学习”,认为在交际语境下,教师可以统整教材内容,基于学情、基于教材、基于任务,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方法,经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实现读写协同,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我们团队先以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为载体,着力素养导向,创设出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的阅读教学新范式,探索出“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的有效教学新策略,实现了整本书教学课堂结构转型。去年上半年,我们工作室在全省的项目化交流活动上进行项目介绍和课例展示。团队成员所执教的“项目化学习”课例《亮出月湖·天一阁5A 景区文化名片》赢得了“项目化学习”的学术专家夏雪梅博士的高度赞赏。我的项目介绍和学术分享也给出席活动的全省各地专家、骨干教师带去了思考和启发。截至目前,我主持的课题“全媒体时代农村小学童书阅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微课在教育平台展播,举办了两场“小学语文童书阅读活动设计”省师训平台研修活动,编写了成册的专题课例集供各兄弟学校借鉴参考。

记者:您提出的“实用语文”这一教学主张,它具有哪些特点呢?

杨柳:“实用语文”具有三大特征。

其一,是“学为中心”的语文。我们树立了“教”为“学”服务的理念,课堂从“以教师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课堂“让学”于学生,真正实现了课堂结构转型新突破。

其二,是“场域体验”的语文。应用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根据不同类别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学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场域,即“实景式的物理场域”“虚拟式的情境场域”“规约式的文化场域”,学生在场域体验学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他们撰写应用文提供了丰厚的习作素材。由此,课堂从“以讲授为主”转向“以体验为主”,激活了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如2020年春天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就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可歌可泣的历程,在这样的弘扬爱国主义情操的文化场域中,学生都无不自觉地进入到社会公民的角色,担负起公民的职责和义务。在居家网络学习时,大家制作了“宅家学习指南”,设计了“疫情防控攻略”,制订了“社区出行规则”,撰写了“英雄颁奖词”,完成了“防控调查报告”等文化场域下的体验学习。

其三,是“读写协同”的语文。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线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任务驱动、项目设计和实施活动中,形成多视角,促进学生对书籍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意蕴等多重层面的深刻理解。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助力学生在项目化阅读活动中充分感受、理解、模仿、迁移,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如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学习任务是“小诗人养成记”。通过师生共同论证,为“小诗人”设定几个基本条件。围绕驱动性学习任务,结合诗歌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我们设计了以“小诗人养成记”项目化学习的“初识诗歌”“品味诗歌”“收集诗歌”“推荐诗歌”“诵读诗歌”“创作诗歌”六大阅读项目,以任务型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小诗人”的华丽转身。

记者:我知道您在应用文习作教学上研究颇丰,您能不能给老师们提供一些教学策略呢?

杨柳:要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学会积累素材,达到“材”源滚滚,当然是有方法的。

首先,教师要了解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习作表达,整个习作编排体系隐含着三条线,一条是“模仿运用线”,一条是“语境交际线”,还有一条是“能力进阶线”。“模仿运用线”存在于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和有些课文的“课后小练笔”中;“语境交际线”隐藏在小学六年60 多次单元习作中,每一次习作都由“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四个板块组成;第三条是“能力进阶线”,习作单元是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是统编本教材编写体例的创新。

其次,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增加应用文的种类和训练次数,为学生搭建、提供实践应用的平台。我们团队为学生构建了三级习作学习进阶,打造了四大习作交往平台,简称“三加四”习作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注重实践应用,从而点燃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与交往能力。

最后,应用文习作的评价要重视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在场域中进行应用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记者:您还在区、市两级开设了名师工作室,作为首席导师,您是如何引领每一位学员的专业成长呢?

杨柳:我相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走得更远”,带着这样的憧憬,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并肩前行。首先,我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以课题为抓手,通过研训活动,探寻课堂教学规律,提升工作室专业学术品质。我们以省级教研课题“基于体验活动的小学实用性文体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学员作为各项子课题的负责人,与实验校的老师们结成共同体,一起研究教材、打磨课例。历时10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市教研课题一等奖、市教育教学突出成果二等奖、省教研成果一等奖的丰硕成绩。

英国剧作家乔治·萧伯纳曾说:“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之后,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可是,如果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经常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互联网平台,组织开展“网络研讨”“线上观摩”,学员们主动撰写心得体会,在分享交流中迸发出新的思考。让我欣喜的是,近两年来学员们飞速成长,取得各级各类荣誉达70 余项,有的在全市教研课题成果推广活动中进行课例展示,还有的在全国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我本人也被评为宁波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获“浙江省春蚕奖”“宁波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可以说,我与学员们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深刻感受到在课改背景下,您和团队成员多年探索的成果着实不易,也为广大教师带来了借鉴与思考。“实用语文”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度”,也有十年磨一剑的“深度”,更自带以生为本的“温度”。杨老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应用文场域课题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我的微课题研究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