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巧林
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86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口腔检查确诊错畸形;(2)耐受性良好;(3)口腔卫生状况良好;(4)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严重过敏症;(2)合并有其他口腔疾病;(3)精神疾病;(4)全身性疾病;(5)恶性肿瘤;(6)对正畸材料过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12~17岁,平均(14.24±2.18)岁。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12~18岁,平均(14.41±2.2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传统正畸治疗:采取0.02%洗必泰消毒液清洁口腔,清理口腔残留物,局部麻醉。佩戴Nance弓,牵引力250 g/侧,每日佩戴时间超过8 h,每月复诊1次,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压力值。治疗2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微螺钉类型、尺寸,采取0.02%洗必泰消毒液清洁口腔,清理口腔残留物。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仰卧状态,行局部麻醉。明确植入部位,并将其表面黏膜切开、剥离,随后将微螺钉植入,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每月复诊1次,更换拉簧。治疗2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不适感、口腔感染、软组织水肿。(2)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正畸效果,包括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3)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牙龈指标,包括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4]。牙龈指数反映牙龈的炎症、出血、颜色、水肿情况,可评估牙龈健康;菌斑指数反映牙面菌斑情况,可评估口腔卫生;牙龈出血指数反映牙龈出血情况,可评估炎症;各指数分数范围均为0~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4)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咀嚼功能,包括咀嚼效率、咬合力。(5)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肌体疼痛、心理卫生、情感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8个维度,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
本研究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治疗后,研究组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正畸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正畸效果比较(±s)
上中切牙凸距差(m m)组别 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m m)研究组(n=4 3) 1 2.5 9±2.3 4 2.4 2±0.7 5 3.4 8±0.6 8对照组(n=4 3) 2 4.6 3±3.5 7 4.0 1±0.8 3 5.7 1±1.0 3 t值 1 8.4 9 6 9.3 2 0 1 1.8 4 8 P值 0.0 0 1 0.0 0 1 0.0 0 1
治疗后,研究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牙龈指标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后牙龈指标比较[分,(±s)]
组别 牙龈指数 菌斑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研究组(n=43) 1.13±0.27 1.25±0.34 1.21±0.32对照组(n=43) 1.49±0.32 1.68±0.37 1.59±0.33 t值 5.638 5.611 5.421 P值 0.001 0.001 0.001
治疗后,研究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咀嚼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后咀嚼功能比较(±s)
组别 咀嚼效率(%) 咬合力(l b s)研究组(n=4 3) 8 6.3 5±9.5 7 1 4 5.3 2±1 7.2 5对照组(n=4 3) 7 5.3 2±1 0.2 9 1 1 4.2 6±1 5.2 3 t值 5.1 4 7 8.8 5 1 P值 0.0 0 1 0.0 0 1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肌体疼痛 心理卫生 情感功能研究组(n=43) 治疗前 72.35±4.17 66.35±4.19 68.24±4.32 69.58±4.39治疗后 85.24±3.09 78.24±3.09 81.44±3.29 81.25±3.44对照组(n=43) 治疗前 72.29±4.08 66.27±4.23 68.51±4.72 69.44±4.08治疗后 80.64±3.17 71.21±3.58 76.24±3.38 76.82±3.27组间治疗前t值 0.067 0.088 0.277 0.153组间治疗前P值 0.946 0.930 0.783 0.879组间治疗后t值 6.814 9.748 7.229 6.121组间治疗后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表5 (续)
临床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支抗最为关键,在传统正畸治疗中,支抗装置主要为固定舌弓、头帽口外弓、横腭杆、Nance弓,虽然能够达到正畸效果,但仍具有一定的不足[9]。许辉明等[10]研究显示,传统正畸治疗矫治效果欠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体验,还难以控制,治疗期间牙龈炎、牙周感染诱发风险较高,且易复发。王志刚[11]研究显示,常用口腔正畸包括颅面骨骼、口唇肌肉、口外弓支抗,虽然能够改善畸形,但在舒适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可能破坏牙周组织,若患者牙列拥挤严重,矫治效果较差。在传统正畸治疗中,由于支抗稳定性不足,支抗牙扭转、旋转的概率较高,易复发,且青少年依从性较低,不愿配合,进而影响疗效。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进步,口腔正畸治疗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作为一种新型的口腔正畸治疗方式,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在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有舒适度高、稳定性好、创伤小、不易松动等特点,其主要材料为钛合金构成的微型种植体支抗,性能强、质量轻,螺钉体积小,植入更加灵活。由于微型种植体支抗直径较小,骨内呈螺纹状,不仅能够提升稳定性,且患者更加舒适,同时不易损伤患者的口腔周围组织,能够承受较大的正畸力,不易变形。有研究表明,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使矫治的反作用力向颌骨转移,可防止牙齿移动,正畸效果更好[12]。临床研究显示,取出微型种植体也相对简单,仅需要反向旋出即可,且疼痛感轻微[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传统正畸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易出现牙周炎、牙周感染等。而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中,所用材料体积微小,留下的孔洞更小,不仅会降低疼痛感,且愈合更快,从而降低了口腔感染、软组织水肿等不良反应的诱发风险。另外,有研究表明,牙根间距与患者炎性反应、牙根酸痛等不良反应关联紧密,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牙根间距、口腔空间的占用位置较少,能够降低炎性反应、牙根酸痛等不良反应的诱发风险[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咬合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分别用于牙龈健康、口腔卫生、牙龈炎症活动的评估,而研究组的3项指数更优。主要是因为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中,并不需要将牙龈组织翻开,相较于传统正畸治疗,操作更加简单,不易破坏患者的牙龈组织。由于患者的牙龈情况相对健康,能够为支抗提供有效的支撑,而健康的牙周组织,则能够减少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维持咬合力,保证高效的咀嚼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陈敏等[15]对57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并以传统正畸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更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临床研究显示,植入后即刻加力,骨质、种植体之间有纤维化组织形成,能够增加机械稳定性[16-17]。相较于传统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抗负荷性、稳定性更强,治疗效果更优,这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确实具有显著的正畸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患者的牙龈状况显著改善,咀嚼功能提升,不仅利于进食,且面容也更加美观,能够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牙龈健康,提升咀嚼功能,正畸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