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娇
(绵阳市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子宫腺肌病在妇科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原因是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侵入肌层,同时刺激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生长,这种情况下,子宫肌层是常见的病灶好发部位,该病作为一种良性病变,发生恶化的概率不高,中年女性是该病的高发群体。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是月经量增多、进行性痛经、子宫压痛等,且发生率较高,易复发,对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很大危害。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病的诊断及治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近几年,我国影像学技术日趋成熟,发展迅速,进步明显,特别是超声检查手段,该方式在妇科疾病中优势相对明显,而临床上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诊断的方式众多,主要包含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等多种方式,但是通过不同的诊断手段带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也具有差异性。目前,子宫腺肌病患者在诊断方式上,超声得以普及,特别是腹部超声,使用率极高,但是腹部超声的方式只能够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特征与个别形态显示出来[1-2]。而且,子宫腺肌病在影像中显示的图像部分会有重叠状况,各类影响性因素也相对较多,单独运用腹部超声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难度相对较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超声方式的一种类型,也是使用率极高的一项检查手段,该方式表现出的图像比较清晰、受干扰性比较小等各类优点,可以给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采用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测后的临床价值展开调查,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100 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②纳入对象均经我院妇科医生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均有月经失调、痛经、硬节等体征和症状;③组间对象均符合超声检查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者;②依从性差者;③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④在近一个月内接受过子宫宫颈治疗者。
常规组患者年龄为28 ~50 岁,平均(39.02±7.15)岁,病程0.5 ~5 年,平均(2.15±0.45)年,体重为50.65 ~80.05 kg,平均(62.33±2.05)kg;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7 ~52 岁,平均(38.92±8.27)岁,病程1 ~5 年,平均(2.36±0.28)年,体重50.47 ~80.45 kg,平均(61.93±2.11)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两组患者检查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检查结果均由本科室两位或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确定,在诊断结果出现分歧时,应共同阅片,经讨论后获得统一结果。
常规组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仪器为Mindray DC-8pro 彩超机。探头频率为(2 ~5)MHz,检查前嘱咐患者大量饮水,确保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查,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以横、纵、斜三个切面进行扫描和探查,对子宫、子宫内膜以及卵巢和双侧附件情况进行观察,对肌壁病变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并记录患者子宫位置、大小、宫壁厚度等。
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4 ~8)MHz,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将探头慢慢放入阴道中,对患者的子宫状况与双侧的附件状况进行全面的显示,对子宫的大小,其中包含前后径、横径以及纵径进行记录,观察患者子宫肌层中的回声与边界等状况,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肌层及四周血流、病灶区域血流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超声图像显示子宫增大,切面回声不均匀,前后壁出现不规则或强或弱的回声区,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可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①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②分析诊断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其中非常满意的标准为82 分以上,满意标准为70 ~82 分,不满意为70 分以下。
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8.00%,与常规组的88.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n/m)]
研究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分析[%(n/m)]
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步调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生存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子宫腺肌症的发生率也持续升高,已经对妇女生活造成很大威胁。如果找不到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不但会增加误诊及漏诊率,还会给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带来大量负面后果。
子宫腺肌病作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病变位置多集中在子宫肌层,该病一旦确诊,会严重影响子宫内膜功能,引起月经周期紊乱,产生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病情一旦发展,还会引发不孕。子宫腺肌病主要是由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侵入肌层引起的一种雌激素依赖型病症,可以分为弥漫型、前/后壁型和局部型3 种[3]。打开子宫壁后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变硬,以粗厚的肌肉纤维和微小囊泡最多,囊腔中还存在陈旧性血流,病灶位于前、后壁肌层,偶尔出现在侧壁区,主要还以后壁为主。此外,也有少量的子宫内膜可在肌层中增生,进而形成肿块或结节,这就是腺肌瘤。子宫腺肌病的高发年龄在35 ~50 岁,但是近几年,该病越来越向年轻化发展,随着发病率的储蓄升高,该病常合并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等[4]。在妇科检查时,会触及到子宫,感觉到子宫大小异常,子宫质地会变得越来越硬,会有一些腹部压痛的情况。目前,病理学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但随着近几年医学技术的发展,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越来越得到认可,在术前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比如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弹性超声、MRI 等,特别是超声可对病变及周边状况实时动态地显示出来,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对于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尚待深入。
以往,我们的影像学技术并不发达,在以前影像技术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下,对子宫形态、大小、质地等周期性改变进行观察是那个时期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女性在月经期间,会有子宫体积增大,质地变软的表现,并且会有明显的宫腔压痛感,特别是在月经期间,以上几种现象的变化特别明显。但是,对于处于非月经期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来说,也会出现子宫增大的现象,与月经期对比,此种现象并不明显,同时质地也会变硬。而最近几年,我国的医疗技术、影像学技术、诊断技术均得到了确切发展和进步,多普勒超声技术同样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于分析各种病变组织和血流状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还能够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超声检查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同时优势优点几多,它具有方便快捷,可多次检查的特点,在这几年的临床中使用次数增多,同时得到了临床广泛普及[5-6]。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式可通过对子宫体大小、形状进行了解后,对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判断,从而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而超声检查方式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两种方式,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均可以诊断出子宫情况与子宫相关病变情况。而超声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检查时所用的这两种入路在准确率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前者能够清楚显示盆腔深层形态结构,但因其与子宫相隔较长,且受腹腔内各脏器及气体的干扰,导致其分辨能力不高,不易做出准确的定位。经阴道超声具有较高的解析度,能清晰地展示微小的组织改变。在超声检查中,阴道超声在检查时可见子宫体积呈均匀增长,肌层会有明显增厚,后壁厚度与前壁对比增加,回声不规则,部分患者还能够探测出宫腔线移位,子宫内膜局限性病灶,与子宫肌瘤相似,容易混淆[7-8]。
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应用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检查的手段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更大,更加适用。数据显示,研究组中诊断准确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漏诊率和误诊率2.00%、0.00%要低于常规组的8.00%、4.00%;封俊霞[8]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对108 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分析,使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为87.96%,使用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7.59%,联合检查的漏诊率为12.05%,腹部超声诊断漏诊率为32.41%,由此可见,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这与本研究中的关键数据基本相符,由此可见,本研究数据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经分析,通过近几年大量的影像检查经验可获得,子宫腺肌病以子宫体积增大、宫体饱满为典型表现,位于病灶局部的血流情况显示,血流信号为星点状、条柱状,宫壁由于可见小囊状无回声,而形成“网状”回声[9]。就腹部超声来说,该技术扫描时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全面和广泛,视野上较大,探头频率不高[10-11]。对于子宫具体形态、大小、病灶数据等能够更加系统地观察到,但是该技术由于分辨率较低,在检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肥胖、肠气、膀胱不充盈等,对检查结果准确性也会造成影响,具有局限性。而阴道超声在分辨率上较高,也不会过多受到体型和肠气的影响,在检查过程中也不需要充盈膀胱,探测深度更深入,更加接近宫体,能够将细小的病灶组织、微小囊腔清晰探测出来。除此之外,阴道超声在分辨肌瘤与腺肌瘤上更具优势。但该检查手段因探头频率较高,穿透力上较为薄弱,对于子宫增大等疾病的检出率上有一定局限。因此,临床上将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相结合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更高,在血流动力学上更加有优势,同时联合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12]。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上选择腹部超声或阴道超声检查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将二者相结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诊断,所获得的临床准确率更高,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数据,帮助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