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为美学范畴的“艺术”的研究

2022-07-18 06:04米熳俊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艺术

摘要: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并没有对什么是艺术达成一个共识。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那艺术到底是什么呢,文章梳理黑格尔、海德格尔和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思想,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欣赏艺术。

关键词:艺术;美学范畴;艺术哲学;艺术本质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3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究艺术的本质,试图寻找艺术与非艺术的明确界限,但却总是不得其果。在审美日益生活化的今天,艺术品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逐渐脱去其高贵的外衣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介随时随地欣赏艺术品。但由于艺术表现形式的非现成性和艺术本质的不确定性,人们在欣赏某些艺术作品,特别是先锋艺术作品时,经常陷入困扰,即这件作品为什么能被称为艺术品。近代以来的哲学家在前人研究艺术的基础上继续前进,黑格尔、海德格尔和苏珊·朗格等人分别发表了他们对艺术的看法。

1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绝对理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看来,绝对理念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统一、发展的过程。它首先经历主观精神阶段,然后发展到客观精神阶段,最后发展到绝对精神阶段。而绝对精神的发展又要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这三个阶段。艺术作为绝对精神的第一阶段,是一种外在形象,体现的是人的感性世界,宗教和哲学是比艺术更高的发展阶段,其中哲学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所有的一切最终归于哲学。艺术的最终结果是归于哲学,但在这个归化的过程中,艺术自身也在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阶段是象征艺术,此时艺术体现出的理念是模糊且隐晦的,它往往用某些象征性的形象表达某种意义,物质的表现形式压倒精神的内容,美的内容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图腾艺术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第二阶段是古典艺术,这一阶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精神和理念都得到了合适又明确的表现,精神和理念都处于一个适度的范围。黑格尔认为古希腊的艺术就是最完美的古典艺术,它具有古典艺术要求的全部要素。

最后一个阶段是浪漫艺术,这时艺术的精神超出了物质,精神统率了物质。因为理念是精神且表现在人的内心和情感中,所以在这一阶段,情感高于一切。当情感高于一切时,内容和形式必然面临解体,此时也就意味着浪漫艺术解体,贺麟将艺术的这一发展过程称为“精神战胜物质的过程”[1]。

黑格尔之所以详细论述艺术发展各个阶段是为了论证在艺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终究是内容本身蕴含的意义。作为艺术发展第三阶段的浪漫艺术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它面临的结果必然是内容否定形式,艺术将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艺术最终将死亡。黑格尔在这里说的死亡并不是说艺术就此灭绝,如前所述,不管是艺术还是宗教和哲学,它们本质上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艺术永远不会消失,艺术死亡的真正含义是说艺术将从过往的神坛中跌落下来,“就它的最高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2]。

艺术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再高高在上,作为绝对精神的第一阶段,它已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职能,现在一切将朝前发展,为宗教和哲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必须明白,艺术、哲学和宗教三者之间既不冲突和排斥,又不相互孤立,而是处于一种互相交融的状态中。所以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强调艺术作品和艺术美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谈论艺术美的时候,黑格尔提出了一个与艺术美相对的概念——自然美。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美毋庸置疑是美的,但这种美仅限于人的感性感觉,在真正的理性世界中,自然美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念。人对自然美产生完美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人的感性感觉对理念的认识不完整,因此人对自然美产生美的感觉是“止于这种对概念的朦胧预感”[3]。在自然中,概念沉浸在客观存在中,在客观存在中,事物显现出的并不是它自己的本真状态,因此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認识如果只是基于对它们外在表象的感觉,那么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自然美中,概念只是看起来有统摄的作用,“在这种统一里面,实在所有的形式并不是灵魂所有的观念性的统一那种形式”[3],基于自然美的这些特点,黑格尔把它们称为自然美的基本缺陷且这些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而有一种美是真正的、理想的,即艺术美。

在黑格尔看来,相比于自然美,艺术美是真正的美,因为艺术美体现了人的心灵。艺术品是由人创造的,艺术美是人的心灵的产品,而心灵是一种比自然的客观存在更高级的存在。黑格尔认为世界里的万事万物“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3],所以艺术美自然而然也就是最高级、最美的,因为它与最真实的心灵相关。

也正因为有心灵的参与,艺术就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界,黑格尔承认艺术作品的创造需要自然形状的参与,但它只是借用自然形状而不需要自然的其他东西,它的内核源自心灵。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内在是人的心灵在复现他自己。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存在,他不仅能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还会自觉主动地认识他自己。

艺术创作时人必须在内心里意识到他自己,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并把认识到的本质性的东西凝定下来。而人对自己的认知是如何实现的呢,在黑格尔看来,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在实践活动中,人改变自身或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人在自己身上和万事万物的身上烙上他心灵中特有的印记,这种实践使人感受到凡是他实践过的地方都有了他的特征。所以对于人来说,认识自己并创造自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对于没有心灵的外在的事物,人会因为自己的心灵而有意地改变它们并观赏自己的心灵在这些事物中的复现。在这一过程中,人把自己的内部世界和客观的外部世界都看作自己的对象。通过这些对象,人认识了自己和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理性显现出来。在这种自由理性的作用下,艺术和知识被创造出来。

2 海德格尔的艺术哲学

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探求是通过艺术作品确立的。在他看来,研究某种东西必须从现实存在入手。他认为“艺术就是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中”[4]。

艺术的真理是什么,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角度探求真理的本源。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作品中发生着抗争,这种抗争是一个去蔽和遮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真理的意义得到了澄清。他用林中空地这一比喻来描绘真理的去蔽。林中空地有三种意思。首先,林中空地不是一个实体,它不容纳万物,它是一个自立的存在者,但万物在林中空地相互沟通,显现出其他事物。其次,林中空地具有遮蔽和去蔽两重属性,它既拥有光亮又拥有黑暗。在这里,遮蔽也有自身拒绝与自身掩盖两重含义。当遮蔽作为自身拒绝之时,它意味着林中空地的开端,具有源起性的意义;当遮蔽作为掩盖之时,真理被掩盖,人的认知产生偏差就是来源于此。最后,林中空地还是一种发生,是光和影的游戏,真理在光影中被遮蔽或去蔽。

在这种遮蔽与去蔽的抗争过程中,真理实现了自身的运动,当处于去蔽的状态时,真正的真理呈现出来。在海德格尔看来,既然真理是来自一种遮蔽与去蔽的斗争状态,而作品又具有大地和世界的争执,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争论也就是澄明与遮蔽的争执,作品的这种状态不就是与真理的本质,即一种遮蔽与去蔽的永不停止的抗争一致么。因此,艺术作品的本质与真理的本质是相同的。艺术作品的内核就是不断斗争,遮蔽与去蔽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状态,而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这种状态最终会无蔽地呈现出来。

艺术作品中发生的真理是遮蔽与去蔽的斗争,并最终在艺术作品中体现为无蔽,那么被无蔽地呈现出来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呢。海德格尔说神庙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一个建筑,一座希腊神殿,没有摹写任何东西。在岩石裂口的峡谷之中,它纯然屹立于此。这一建筑包含了神的形象,……凭此殿,神现身于神殿之中”[5]。古希腊人在建造这座神庙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神庙以外的东西,只是把它建造成一个信仰的收容之所,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神明的崇敬之情附着在神庙之上。但是随着这种情感的融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春耕秋收、祭祀仪式等活动都少不了神庙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神庙成了古希腊人生存和存在的一部分。在神庙这件艺术作品上,人类对生命的热爱无蔽地呈现出来。

海德格尔同时还举了另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作为例子,即梵高的《农鞋》。他说从梵高所画的那双农鞋中看见了它主人步履的艰辛,看见了它主人在寒风中的坚韧不拔,看见了它的主人为了生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通过这双破旧的农鞋,人们看见一个农妇的生活世界,这双农鞋属于那个农妇的生活世界,而鞋子原本是从这个生存世界来的,它最终又归属于这个世界。生存世界由于艺术作品的存在而被建立、观照。这种被建立起来的观照是对真理的观照,可以说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中的真理指的就是人类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对自身生存世界的观照和建立。

3 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6]。在苏珊看来,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和感情,因此艺术具有一种不需要解释的逻辑自洽性。苏珊认为目前对艺术的定义学界虽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这一问题是可以通过哲学解决的,因此她试图用新的哲学理论探究艺术的一切。在她看来,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型:一种是推论式的,如语言,它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可以称之为科学;一种是表现式的,如宗教仪式,它们是艺术的前身。她认可推理性符号能够表达关于这个世界的某些事实,“运用语言可以表达出我们所知觉的世界中那些隐蔽的、被我们称之为事实的东西”[7]。比如语言能够作用于人的想象世界,能够帮助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通过语言引发人的共鸣和沉思。但语言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要求自身具有逻辑性,而人的情感在某些时候是无逻辑可言的,因此当语言面临多变、复杂和生动的情感时,它可能缺乏准确性和适用性,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就会存在不匹配或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而艺术则不同,人们在感受语言时能够获得超出语言之外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可能不是语言最初想表达的。艺术虽然也会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但却不会被指责这种理解不符合作者的本意,因为艺术本来就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人在艺术中感受到不可言说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感知,而生命只能被体会,它能够契合人情感的变化。

人在艺术中体会到的是人类的情感。在苏珊看来,艺术品就是一种形象,不管是绘画还是音乐,不管是舞蹈还是雕塑,就本质而言,它们其实都是对生活的反映。艺术就是把人内在的主观感受表现为客观实在,把人心中某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变成不受拘束的符号形式,艺术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显现出人他的情感。但苏珊强调艺术中蕴含的情感不是个人情感,而是在不自觉中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她用儿童哭泣和钢琴家弹奏音乐的例子说明她的强调,當小孩子哭泣的时候,没有人能否认他当时表现出的情感的强烈,但是如果要人选择是听一个小孩子哭泣还是听一个钢琴家弹奏音乐,几乎不会有人选择前者。

因此艺术表达的情感不是个人的即时情感,而是人类的普遍情感,这从她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里的“人类”一词便能够看出来。对于人类而言,情感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活动都会下意识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他的情感是多变的,有时具有爆发性有时又具隐忍性,有时强大有时又羸弱,有时某种情绪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又转瞬即逝。而艺术作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代表了人的情感的巅峰。因此真正的艺术品一定是对情感的一种热烈表达,也就是人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符号反映出来。这样情感、生命和艺术就结合起来了,并通过艺术表达出来。

苏珊·朗格的艺术思想是一种递进式的,她首先认为艺术作品是对人的情感的客观呈现,它所呈现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其次她又指出在艺术符号中能感受到人类的普遍情感,整个人类生命也就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品也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类似的形式。

4 结语

不管是黑格尔的艺术最终将走向“死亡”,还是海德格尔的艺术是真理自行置入作品之中,又或是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符号,也许他们对艺术是什么的回答并不能使所有人满意,但是后人一定能够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加深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贺麟.黑格尔的艺术哲学[J].学习与思考,1982(5):13-18.

[2]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

[3]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7,199-200.

[4] 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6.

[5]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42.

[6]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7]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26.

作者简介:米熳俊(1995—),男,湖南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