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特点与演唱处理

2022-07-18 06:04何梓铭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演唱特点木兰花唱段

摘要:作为对《木兰辞》中主人公故事予以改编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以情境交响乐形式演绎,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歌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木兰唱段作为贯穿整部歌剧的音乐材料,在剧中很好地发挥了戏剧功能,同时又是我国歌剧创作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而《木兰花》是《木兰诗篇》中的经典木兰唱段。文章阐述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及剧情概要,分析其中花木兰唱段的音乐特点,探讨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演唱特点,以期能为新歌剧艺术表现和二度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歌剧《木兰诗篇》;《木兰花》唱段;演唱特点;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3

0 引言

《木兰诗篇》是一部由刘麟编剧、关峡作曲的民族歌剧,它以《木兰辞》为重要创作素材,整合了各方的创作付出,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個替父从军的女性形象,并在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主线支持下,宣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表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安宁的价值追求。凭借高度的民族性、艺术性、史诗性,自20世纪初首演之后,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

《木兰诗篇》在创作技法上大胆创新,从多种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创作经验,使整部歌剧具备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生动以及演唱情感充沛等鲜明的艺术特征,并实现了与豫剧音调元素的有效融合,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大突破与创新[1]。而女主角花木兰的经典唱段贯穿整部歌剧,其在全剧戏剧功能的实现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歌剧《木兰诗篇》第三乐章《木兰花》唱段旋律优美、舒缓,不仅与新时代审美标准契合,还散发着浓郁的东方文化魅力,研究分析这一唱段的特点,可为演唱者传递作品内涵提供有力帮助,便于其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特征,进而完美演绎作品。

1 歌剧《木兰诗篇》概述

1.1 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新世纪文化事业的号召,并提出中原崛起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基于此,在河南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剧作家刘麟、曲作家关峡及河南歌舞剧团、河南省交响乐团共同努力,于2004年10月在河南人民会堂首演了原创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该部歌剧不仅推动了民族精神、传统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有机融合,还促进了歌剧剧情、人物形象等的有效创新,很好地适应了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2]。

1.2 歌剧《木兰诗篇》的故事梗概

《木兰辞》是歌剧《木兰诗篇》的主要构架,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面对年迈父亲被征兵的情形,她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离家十余载在战场上屡建战功,战争胜利后,木兰没有像其他战友一样享受君主给予的高官俸禄,而是选择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在战士们前往探望木兰并发现木兰原来女儿身后,并发出“不知木兰是女子”感叹,最终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尾。在这一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剧作家刘麟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创作了一个男主人公形象,即与木兰多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刘爽,两人在多年军旅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战争结束才发现木兰是女儿身,最终两人因爱情走到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木兰诗篇》故事情节合理、剧情紧凑,充分契合当下社会环境中“和平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2 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唱段的音乐特点

音乐作为歌剧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歌剧《木兰诗篇》中,创作者一方面将音乐作为剧情发展的助推剂,另一方面还推进了咏叹调与豫剧的充分融合,以此显著提升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啊,月亮》唱段中,木兰初次登场,这一唱段有鲜明的叙事风格,首句“夜”字发音并不是普通话中的第四声,而是基于豫剧曲调特点,设计成发第三声,以此塑造了木兰温柔、善良、富有孝心的人物形象。

在豫剧《花木兰》中,演唱至“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时,其中歌词“偏”与“谁”为上行四度滑音衔接下行六度跳进,由此展现出鲜明的豫剧特色,让唱词颇具感染力。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花木兰唱段《假如我是个女人》也采用了这一唱法,该唱段讲述的是战争结束后男女主人公将要分离,木兰为了解刘爽的心意而对他进行了适当的试探[3]。这一唱段旋律柔和,给听众一种富有趣味的感觉,总体被划分成三小段,且每一小段均为四句七字,每一句末尾的字均相互押韵,这也是传统豫剧的艺术特征之一。

再如歌词中“人说酒后吐真情”中的“酒”“吐”二字在演唱中的处理有所不同,且演唱还参考了豫剧中常用的切分节奏型。在这一旋律节奏中,咬字也出现了一系列调整。汉语中“吐”字的发音是第三声,而这里基于旋律的变化转变为第四声,保持了与河南方言的有效统一。该种四度与六度相衔接的方式,不仅充分表现了花木兰英勇盖世的气概,同时还使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歌剧《木兰诗篇》中戏曲的运用使其拥有与众不同的亮点,创新意义十足,使歌剧成我国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的有力载体,为人们更深刻地领略歌剧内涵提供了重要支持。

3 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演唱处理

3.1 歌唱气息

在《木兰花》唱段中,首句的音域非常高,对演唱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演唱者要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以有效利用自身气息,伴随音乐响起便能及时跟进,以及具备可靠的气息支点,否则演唱时将给人有失音准的感觉。同时,前两句音色要柔美轻缓,演唱者要始终使横膈膜处于下沉状态[4]。演唱时要以气息带动声音,尤其关注声音强弱的对比反差(如谱例1所示)。演唱至“为救芳香满人间”时,由于该句音域偏高,演唱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气息跟不上的情况。为此,演唱者可在“香”字之后补一口气,接着唱出“满人间”,让听众既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又不会觉得演唱者很吃力(如谱例2所示)。该唱段最后一句“随风送春满天涯”(如谱例3所示)中,“天”“涯”两个字处在g、f上,由于这两个音为大多数女高音的换声点,在演唱时要进行渐弱、渐满处理,加上“天”字的旋律为五度音程,这进一步提高了其演唱难度。如演唱者不具备稳定的气息,声音很难自然流畅,进而难以生动表现“随风送春满天涯”的意境。为此,在此处应提升横膈肌的力量,保证气息的流动性,同时保持吸气状态,让横膈膜保持下沉状,进而获得充足的气息支持,生动演绎营造意境。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3.2 情感表达

声情并茂是评价一名声乐演唱者演唱声乐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换言之,演唱者唯有真情流露,方可赢得听众的情感共鸣。为演绎好一首作品,演唱者必须做到声音与情感的有效统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而,演唱前,演唱者要深入领悟作品创作所处社会环境,精准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再结合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以此有效把握作品内涵,沉浸演绎作品。

《木兰花》唱段饱藏厚重的思想情感,将处于家乡时的花木兰作为歌曲情感表现的着力点,不仅生动刻画了木兰个性形象,还赞颂了木兰精神品格。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树立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并与自身的情感充分融合。“木兰花,木兰花,女儿一样娇艳,男儿一样挺拔。木兰花,木兰花,明月一样皎洁,白玉一样无暇。”前半部分歌词是木兰对着镜中的自己喃喃自语,这里将“木兰花”比作“男儿”“女儿”,比作“明月”“白玉”,演唱时声音须细腻柔美,从而表现出花木兰内心深处的细腻。同时,“娇艳”与“挺拔”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应注重表现出前者的娇柔和后者的阳刚,整体演唱既要带有一丝感慨,又要表现出一种自我肯定[5]。演唱高潮部分“为救芳香满人间,随风送春满天涯”时,情绪更加高亢激昂,把花木兰刚柔并济、愿意舍身保家卫国的伟大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唱段对应的社会背景是多年战争将要结束,这时木兰心情十分喜悦,如释重负。与此同时,木兰心中也颇多感慨,多年的征战让她几近忘却自己是女儿身。战争结束后,战士们荣归故里,她才想起自己原来是女儿身。整个唱段不仅是木兰对自身的感慨与肯定,还是对爱国主义的赞颂。

《木兰花》旋律轻快动人,演唱中要把握好情绪的变化,尽量平静顺畅。尽管是平静的旋律,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精准把握人物的内心发展变化,充分了解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基于此融入自身的情感二度创作,以细腻融合的声音有效塑造人物形象。

3.3 咬字、吐字

《木兰花》唱段十分讲究咬字发音,其原因在于该唱段有着浓郁的豫剧特色,实现了对河南方言与西洋歌剧的有效融合,进而让该唱段别具韵味。《木兰花》唱段中,大部分“a”的音均作为结尾出现。这一现象在十三辙语言结构中为发花辙,如唱段中常见的“花”“拔”等字音,均为张口音,与闭口音相比,演唱时更加容易。上述汉字不仅是歌词中结尾的字,同时还是长音。演唱时要尽量避免声音下滑,且使胸腔始终处于顺畅的状态。又如唱段中的“兰”“艳”等字,其韵尾均为“an”,属于十三辙中的言前辙,演唱过程中以“恩”音手围。演唱歌词“傲然伫立青天下”时,其中“青”属于高音区,且为闭口音,因而该歌詞不易演唱,往往会出现喉咙上提、归韵不当的情况。为此,演唱者可使喉咙放松,学会闭口音开口唱,咬字时适当加重“q”的发音,接着归音至“ing”上时腰稍长一些、尾稍短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面对哪首新歌,拿到曲谱后,不应急于演唱,而是需要在相应点上多次朗读歌词。朗读时可以按照旋律的音高情况调整朗读的音调,精准把控歌曲中不同歌词的起音、收声等[6]。对于这一唱段而言,在解决好归韵、发音等问题后,还应把握好该唱段的艺术特征,并基于地方方言及豫剧发音特征,合理区分普通话与方言,通过对一些歌词的恰当处理,充分展现作品的独特韵味,进一步凸显唱段咬字吐字的完整性、艺术性,为情感表达奠定良好基础,有效演绎作品。

4 结语

歌剧《木兰诗篇》作为我国新歌剧中的一大经典代表,不论是其艺术价值还是历史意义都不容小觑,其一方面推进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让人们可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木兰唱段贯穿《木兰诗篇》整剧,其在全剧戏剧功能实现及戏剧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实现了与豫剧音调元素的有效融合,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大突破与创新。而《木兰花》则是众多木兰唱段中的一种,其情感内涵丰富、艺术表现细腻。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而言,演唱此类旋律优美、艺术表现丰富的歌剧唱段,可有效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 刘宏奎.从“天鹅之歌”到“百鸟朝风”: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境遇与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10):128-129.

[2] 曹明明.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的主要唱段分析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8):80-81.

[3] 李晨,隋欣.探析现代中国歌剧艺术创作特色:以歌剧《木兰诗篇》为例[J].艺术研究,2016(1):192-193.

[4] 王越.圣洁的木兰花:由雷佳在歌剧《木兰诗篇》中塑造的花木兰想到的[J].戏友,2016(2):102-106.

[5] 陈琼琼.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J].戏剧之家,2016(2):34.

[6] 冀怡锦.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唱段演唱特点探究:以《木兰花》唱段为例[J].黄河之声,2021(1):104-106.

作者简介:何梓铭(1994—),女,贵州金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演唱特点木兰花唱段
绵绵古道连天上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木兰花开 香飘四海
一弯新月挂半天
减字木兰花·咏犬
减宇木兰花·立春
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分析
析解潮剧传统乌面艺术
火呀火呀
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