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廖梦
摘要:文章以湖北民间绣活图案在服饰配饰中的设计应用为研究主题,以湖北恩施咸丰、湖北黄冈红安和湖北孝感大悟的民间绣活为研究切入点,在现代服饰配饰设计的审美与需求前提下,探索湖北民间绣活图案在服装配饰中的再设计应用。
關键词:湖北民间绣活;服饰配饰;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3
1 选题背景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形胜之地,地大物博,多方文化在此处融合碰撞,由此独具韵味且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应运而生。湖北民间文化以楚文化为基础,以湖北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作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知名度。湖北民间绣活作为湖北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广泛存在于人民生活中,因地理环境、过往经历等差异,呈现出绚烂多彩的姿态。
服饰配饰是人外形上的修饰或点缀,多用在头、颈、胸、腕、腰等表现力强的重要部位。服饰配件与服装的关系十分密切,服饰配饰在整体服饰形象中的应用搭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展现整体服饰视觉效果的关键载体[1]。两者的完美搭配能够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整体形象,并恰到好处地烘托独特的个人气质,更加完美地呈现人的外在条件和精神面貌。
文章以湖北民间绣活图案为设计构思元素,在顺应现代大众审美需求的前提下,探究湖北民间绣活图案的纹样及色彩创新再设计后运用到服饰配饰中的实践。
文化传承方面,有助于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湖北民间绣活作为“非遗”项目,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随着历史推移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记录并传播这种文化是承担好文化传承历史责任的外在表现。设计创新方面,有助于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创意。创新是设计的本质,也是时代的要求。通过分析湖北民间绣活图案形式,以及对绣活图案的数字化采集和形态色彩的再设计探索,为服饰配饰设计奠定基础,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当代审美又蕴含湖北民间绣活特色的作品,在“非遗”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创新中吸引大众关注,在传承特色文化的同时为湖北民间绣活增光添彩。
2 湖北民间绣活图案形式
民间绣活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间美术中传统手工艺的范畴,集美术、手工技艺与民俗文化于一体,包含刺绣、挑花和布贴等民间手工技艺。张道一先生曾在《张道一论民艺》中说,“美术冠以‘民间’一词指其基础层次,它来自广大劳动群众,是原发性的、自娱性的,显现着人民的本质力量和生活的直接需求”[2]。我国封建社会倡导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使民间绣活应运而生,农家妇女在闲暇之时穿针引线、纺纱织布,操持家人穿戴打扮的同时丰富与美化生活环境。其艺术创作皆围绕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之美,因此民间绣活往往蕴含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是一方人的审美积淀,透过图案纹样还能洞察当地劳动人民的观念与习俗,富有人文内涵。文章以湖北恩施咸丰、湖北黄冈红安和湖北孝感大悟的民间绣活为研究切入点,走近民间绣活,感悟民间美术的浪漫。
2.1 恩施咸丰民间绣活
恩施咸丰的民间绣活——土家族苗族绣花鞋垫于2011年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恩施咸丰绣花鞋垫在图案寓意上多以吉祥、喜庆为中心思想,寄托美好祝愿,图案造型可大致分为自然题材、土家风情和现代元素几类。自然题材的图案创作中含有大量花鸟虫鱼元素,如花开富贵、喜鹊登梅和龙凤呈祥等。土家风情的图案创作根植于当地风土人情,如表现土家歌舞、土家姑娘和图腾崇拜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绣花鞋垫同样与时俱进,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动漫人物、童话故事和言简意赅的祝福语等。土家绣活追求喜庆热烈、吉庆祥和,因此多用对比色和互补色,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黑等纯色作为底色,绣线色彩选择依据底色实现深浅对比、冷暖对比和亮暗对比等,追求特殊的色彩对比与色彩平衡,使绣品在视觉呈现上明快鲜亮、五彩斑斓。
2.2 黄冈红安民间绣活
黄冈红安民间绣活绣花鞋垫在2008年入选湖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冈红安民间绣活多用于物品装饰与表达祝福,装饰类图案常描绘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并加以抽象几何图形作点缀。祝福类图案因祝福对象的不同有所差异,祝福孩童少年有熊猫抱竹、五子登科等;祝福情人眷侣的有和合抱莲、比翼连枝等;祝福老人长者的有鹿鹤同春、福禄双全等。以上图案元素可分为四大类:动物、植物、几何、文字。在色彩上,布料底色多使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豪放夸张的鲜艳色彩,红色底配白色纹样,蓝色底配黄色纹样,通过对比与互补的色彩运用法则强调喜庆吉祥。除此之外也运用渐变色和同色系搭配原则,色彩过渡追求和谐自然,整体使用浅色系,给人清新亮丽、轻松愉快之感;或使用深色系,给人深沉稳重、端庄大方之感。
2.3 孝感大悟民间绣活
孝感大悟民间绣活汉绣历史悠久,其可追溯到战国楚地刺绣,受楚绣影响,具备“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特征。图案寓意强调吉祥喜庆,多使用抽象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人物花鸟和瑞兽祥云。图案中有双凤朝阳、凤游九天、雄狮嬉戏绣球等龙凤麒麟等神灵元素,有花间蝴蝶成双对、双鸟齐飞等鸟兽鱼虫、锦花绣草等自然元素,还有代表吉祥的山水纹、寿字纹等纹样元素。色彩上以大红、土黄、兰、白、黑为主色调,多使用藏青、玫红等重色为底色,并使用金银线作为装饰,有“平金夹绣,分层破色”之说,使画面色彩形成对比且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来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精美绝伦之感。
可以发现,在楚文化大背景下,恩施咸丰民间绣活、黄冈红安民间绣活和孝感大悟民间绣活虽稍有差异,但图案题材上都离不开绣制龙凤花草、人物故事和纹样图腾;形态上皆富有想象力且大胆夸张;色彩上亦传承楚人尚赤的特征,喜好大红,配以大黑大绿,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寓意上皆以爱情亲情、平安吉祥、喜庆欢快为主,以彰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真挚诚恳的美好祝愿。
3 设计程序与方法
传统民间绣活产品在图案色彩上较为俗气,款式样式上较为陈旧,且品种单一。如果仅传播手工艺,最终很难不被时代淘汰。立足于湖北民间绣活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将传统绣活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现代审美与需求的角度调整与创新,遵循活态传承的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再设计,使传统图案经过设计创新开发出衍生产品,进而被现代市场接纳,进而使民间绣活走出博物馆,走进现代生活,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非遗”的关注与重视,市场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民间绣活产品,品种类别丰富,包含生活用品系列、服饰系列、配饰系列、艺术品系列、定制系列和衍生品系列等。其中服饰配饰中常见的有刺绣首饰、刺绣帽饰、刺绣颈饰、刺绣包袋等,这类小而精致的配饰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喜好,顺应了当代审美需求。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机械生产的普及使人们开始怀念天然绿色纯手工制作的产品,民间绣活作为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的一股清流,一针一线无不蕴含着历史积淀。在保护传承民间手工技艺的文化背景下,在人类客观审美发展和对服饰配饰需求增加的现实条件下,在传统绣活图案和现代服饰配饰创新设计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机械生产的碰撞中,民间绣活与服饰配饰的齐头并进成为必然趋势。这一方面能使民间绣活跟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能丰富服饰配饰的美感与文化内涵。
3.1 绣活图案数字化采集
许多现存的湖北民间绣活原始绣品年代久远,岁月痕迹较重,如果保存得当仅仅只是色彩黯淡,表面蒙上灰尘,保存不当则会出现局部破损残缺等问题。创新再设计绣活图案的第一步便是提取图案色彩,可以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数字化采集原始绣片图案形态色彩。可使用Adobe Illustrator、Adobe Photoshop等设计软件提取原始绣片上的图案,观察绣片图案后对图案和色彩采取整体绘制提取或单元型局部绘制提取,提取时尽量保持图案色彩的原始性与完整性。
3.2 绣活图案再设计探索
绣活图案数字化采集工作完成后,须结合现代设计审美需求,在遵循图案形态流畅完整、色彩搭配自然和谐原则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绣活图案大多依附于民俗物品,常用于日常用品的装饰中,制作者多为劳动妇女,普遍缺乏设计创新意识与审美搭配能力,导致绣活图案在表现载体与表现形式上受到制約。绣活图案创新再设计必须在保持传统绣活图案质朴风格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因此创新再设计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即色彩再设计与形态再设计。
3.2.1 色彩再设计
色彩再设计可分为单色设计、多色设计、色彩重置和色彩肌理填充等方式[3]。单色设计是图案只选择一种色相,通过调整其纯度和明度,使图案色彩单纯、风格和谐。多色设计搭配两组或以上色调构成新的色彩格局。色彩重置是在原始色彩的基础上,依据色彩分布面积与色彩搭配感觉重构色彩,赋予图案新的观感。色彩肌理填充则是赋予图案不同的质感,使色彩在不同材质上呈现不同的性格,带来的体验感也大不相同。
3.2.2 形态再设计
形态再设计可分为元素的打散与重构、元素的提取与编排、元素的线性处理和元素的组合变换延展设计等。元素的打散与重构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将整体图案分为多个单元后,根据一定的组合构成原则形成新图案,强调重构组合图案的紧凑性与合理性。元素的提取与编排是从整体图案中提取符合设计理念的单元形,融入新的设计元素与色彩后生成新的装饰图案。元素的线性处理是在图案中加入点、线、面等装饰元素,给予图案韵律感与视觉冲击力。元素的组合变换延展设计则是多元素组合构成,重视设计元素之间的平衡感与和谐感。
传统绣活图案中,有些图案造型完整且富有想象力,但色彩需要稍加调整;有些图案色彩搭配合理,但形态透视缺乏合理性;也有少数图案在色彩形态上两者皆欠妥。绣活图案再设计中,除上述归纳总结的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图案创意再设计的方法,需要根据传统绣活图案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设计应用
要使湖北民间绣活图案顺应现代服饰配饰设计且符合现代市场与审美需求,产品样式、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和面料选择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考虑到人们对常用配饰的需求,选择丝巾和领带作为绣活图案服饰配饰中再设计的载体(见图1、图2)。丝巾和领带作为日常搭配中的常见配饰,往往是整体服饰搭配的点睛之笔,若配以色彩典雅、制作精美的绣活图案装饰,其效果定会别有一番风味。
笔者以湖北民间绣活图案为创作基础,以丝巾、领带为制作载体,以民间绣活为制作工艺,使用设计软件数字化采集绣活图案,在保持传统图案流畅、完整的前提下,调整与再设计绣活图案的形态与色彩后,运用到丝巾与领带的设计中。在布料方面,选择天然真丝面料,面料表面有淡淡的珍珠光泽,质地柔软细腻且不易起皱。
5 结语
湖北民间绣活图案与服饰配饰的融合设计是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探索。通过研究湖北民间绣活不仅能了解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还能感受到绣活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传统民间文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濒临消失,运用数字化再设计有效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是促进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其进一步完善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 许星.服饰配件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3.
[2] 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50.
[3] 王欣.色彩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48-52.
作者简介:王欣(197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廖梦(1995—),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