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亮 陈潇艺 吴双琳 李志龙 焦奕程 徐子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国家号召以及教育的全方位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养育一方水土,保护当地的历史环境也是守住自己的根,对自然与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加强二者的联系。通过对自然文化的研究,能够增强人们保护历史文化与自然文化的意识。济南华山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生动的历史文化故事,与华山湖相映成趣。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在历史环境保护与利用的视角下,对济南华山风景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研究。
关键词:历史背景保护与利用;济南华山;自然与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3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断追求新兴潮流,新生事物与外国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建设当中。但是这些并不能磨灭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其也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标志,具有唯一性[1]。如今,人们逐渐注意到历史文化环境的魅力,在城市建设中逐渐融入历史元素,并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城市个性风格的塑造。另外,国家对于各地历史景观的保护力度以及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身边的历史文化景观并自觉加入保护历史景观的队伍当中。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自然环境的变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文章依据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相关课程内容,以及周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景色优美的景点,结合时下热点问题和现实意义,选定济南华山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所具有的自然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希望对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宣传有所助益。
1 背景概况
华山风景区山明水秀,在济南的地位并不亚于大明湖、趵突泉等,历史上与之相关的“齐烟九点”“鹊华烟雨”两处景点也都位列古时的济南八景之列。
1.1 华山风景区的历史文脉
华山风景区不仅山明水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生动的历史文化传说和令人称奇的遗迹。说起华山的历史文脉,首先想到的就是华阳宫,它庄重典雅的色彩、错落有致的屋顶、见证历史的古树以及饱经岁月洗礼的壁画,无不诉说着历史的风霜雨雪,令人扼腕。当地有句俗语,“华阳宫里神仙全”,可见其在济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华阳宫承载着济南重要的历史文脉,后人保护它也可以说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根,使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2]。
华山历史悠久,历朝历代不乏文人骚客登临此山,吟诗作赋,直抒胸臆。前有李白的“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是道不尽的潇洒恣意,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为后世留下浓墨重彩的“齐烟九点”;后有曾巩“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满腹感怀,望山而抒。不仅如此,华山的历史典故也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吕祖庙道士下山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令人称奇。春秋时期有名的齐晋“鞍之战”也发生于此。
1.2 华山片区的规划背景
对于华山片区的规划近来也逐渐受到重视,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详细规划内容,提出打造观山望河的“城市观景台”,为华山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契机。
依据最新发布的《济南市华山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社会公示与征求意见)》,以华山片区为中心的占地约1 147公顷的用地范围内,遵循新的规划空间思路,立足长远发展,结合黄河、小清河等文化经济带,鹊山、华山、卧牛山等自然文化资源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目标,建设全新面容的济南标签性城市风貌带,并以此带动城市服务业、旅游业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打造“河—带—乡—镇—新城”互联共通的总体布局。
1.3 华山风景区自然条件现状
北魏郦道元曾在《水经注·济水》(卷八)中书“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形容华山山势挺拔俊秀,林木茂盛葱翠。如今再观华不注,却是恍若隔世,昔日盛景犹在[3]。虽然已经没有漫山的苍劲翠色,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裸露的岩石山体,但随着人们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意識愈发强烈,经过修缮,现在华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场所融合较好,大面积的绿植栽植维护了生态平衡;华山与华山湖山水相映成趣,苇花飘荡,树影摇曳,景致秀美。
1.4 目前的研究水平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仍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虽发展较快,其内容所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但实际应用并不深入,也很难实现全覆盖。只是不断强调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保护过度致使其脱离实际生活,就是过度开发破坏了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总之难以维系二者之间的平衡。
鉴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文章以济南华山风景区为例,以尊重自然、发掘历史为原则,以保护与利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为目的,综合相关理论,体现保护与利用对于自然文化资源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相信通过合理手段的干预,将取得更大的成果,希望对济南华山风景区的自然文化资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2 自然与文化的研究意义
每一个历史瞬间都值得回味,每一处自然风景都值得用心品读。关注和研究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过去,更关系到大家的未来。
2.1 对鲁中地区的意义
济南华山风景区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周末假日短途游的好去处[4]。这不仅能促进华山风景区周边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完善,还能加强济南与鲁中地区其他城市的联系,建立起互联互通的网络,促进鲁中各地区之间的友好交流合作。
2.2 对济南的意义
对于济南而言,华山风景区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可谓意义重大。以华山为核心的华山风景区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城市文化输出以及优质城市形象的打造。华山周围的鹊山、驴山、卧牛山、千佛山结合华山湖周围的小清河、大明湖、黄河,塑造济南城市新风貌,打造城市生态绿廊。与此同时,华山风景区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华山文化的品牌打造,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华山吸引,让游客知道济南不仅有大明湖、千佛山和趵突泉,还有华山风景区,共同打造济南文化繁荣新景象。
2.3 对周边居民的意义
对于济南华山风景区周边的居民而言,通过对华山自然文化的研究,加大宣传普及的力度,能够增强人们对当地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为人们提供环境更加优美的休闲好去处,让周边居民能够在工作、学习之余,有一个更加舒适的放松身心、修身养性的环境,同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既能满足周边居民休闲放松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其求知的需要。
3 保护与利用
3.1 当前存在的问题
实地考察发现,华山风景区经过近几年的规划修整,整个景区干净整洁,道路畅通,功能分区较为明确,配套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3.1.1 景区内局部规划设计与整体风格不符
华山风景区整体风格沿袭其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因山就势地进行布局规划,大多数的景观营造与设施外形均采用中式仿古风格,包括跨越华山湖连接华山与外部环境的几座拱桥,也是仿照北京颐和园中十七孔桥的形式建造的[5]。然而,环绕华山湖周围的多处绿地及设施采用了西方景观的布局形式与植物配置方法,这与华山风景区的整体风格格格不入。
3.1.2 华山湖水质较差
沿华山湖边的小路行走,不时能闻到水体散发的阵阵异味,而且水边多种植滨水植物,且缺乏适当的处理措施,导致蚊虫非常多。华山风景区内常有跑步健身的居民,水体异味及蚊虫问题给游客和在此健身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3.1.3 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
考察过程中不难发现景区内许多服务设施由于缺乏养护管理已经出现老化、褪色、螺丝松动等现象,这不仅破坏了景观效果,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植物疏于修剪和养护,造成芦苇疯长、荷花布满整个池塘,影响了景观效果,也助长了蚊虫滋生。
3.2 保护措施
根据华山风景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华山风景区的良好发展以及创造可持续的文化景观效益[6]。
3.2.1 加强宣传,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保护华山自然文化资源的意识,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华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开展相关主题宣传展览活动,举办讲座、论坛等,营造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使人们对其产生更深的理解,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7]。
3.2.2 制定政策,加强管理
加强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或行为准则,对于破坏自然文化资源的行为要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行事,加强管理。
3.2.3 落实责任,建设团队
呼吁政府及各界人士加入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行列,建立健全自然文化资源的相关责任机制。相应的,还要成立专门负责的团队,完成监管和制度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8]。
3.3 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出于各种原因遭到巨大破坏,甚至逐渐衰落,渐渐被人们遗忘。历史的消亡是可怕的,它会使人们忘记自己的根,甚至导致人们在世界文化长河中被淘汰[9]。只有守住自然文化资源,并不断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人们对其的认同感,才能守住民族的根。
4 研究方法与策略
4.1 系统分析的方法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环境分析、资源分析、管理分析等,准确判断,深入研究,揭示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对历史背景保护与利用视角下济南华山自然文化资源的研究,应着眼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大局,坚持系统分析的方法。
4.2 理论与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对济南华山风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摸底。同时搜集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取得的成果,为构建模式体系研究提供基础[10]。
4.3 实践应用验证的方法
将总结出的方法模式等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较为典型的类似案例,选取其中具有可行性的进行实践检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实际案例的支撑也能让研究论点更加饱满、鲜明,更具说服力。
5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而在新时代,随着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如何守住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守住民族的根,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自然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问题仍有待研究。新时代,人们应当秉承不放弃任何一处有价值的自然文化资源的理念,并结合现代文化,践行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理念,认真对待自然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利用这一重要课题。文章以济南华山风景区为例,通过實地探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从背景、发展现状、保护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讨论研究,目的是在延续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为华山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心宪.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资源依托与红色文化融合问题:基于武陵山与渝东南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的考察[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1):22-26,51,127.
[2] 亓协全.济南华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地学意义[J].山东国土资源,2021,37(1):44-49.
[3] 温俊卿.山西省平遥县域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关联性研究[J].中国名城,2020(1):74-82.
[4] 董忱.华山:新济南,新坐标[J].齐鲁周刊,2018(51):8-11.
[5] 胡晓.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6(3):144-151.
[6] 胡晓.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和特点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4(5):149-160.
[7] 张兴国,张寒.基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宗教景区保护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以重庆老君洞道观保护规划设计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4):56-60,65.
[8] 刘权.人文华不注[J].走向世界,2013(8):52-53.
[9] 段秀铭,王庆兵,赵玉喜.济南华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与开发保护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7(11):13-16.
[10] 祝颖盈.河北正定: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22(1):155-160.
作者简介:刘大亮(1980—),男,山东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陈潇艺(1997—),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吴双琳(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
李志龙(1997—),男,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焦奕程(199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徐子懿(199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