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也在不断扩充,教学难度也在随之加大,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适用,为了让高中学生获得更好的提升和成长,教师应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高中生物学科对许多学生而言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具体策略,希望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科学精神
生物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学习难度,高中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正式开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课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建立。科学精神不仅对高中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都有正面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改善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生物学科学习难度大,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一、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环境
(一)构建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的课堂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学生具备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且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效率,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对生物进行学习,同时帮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长。
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進行调整,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将相关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仍旧停留在表面,自身不能够很好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求[1]。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科学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形成内驱力,在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探究其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理和知识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好奇心来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形成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欲望。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对生物课程的兴趣爱好,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轻松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2]。
(二)构建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的家庭环境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学生的教学问题是学校一方的责任,但学生的教育其实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责任。教师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外,学生的家庭也应该承担起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同时,也应当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及时地进行复习,让家长和教师两者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的成长并不仅仅是某一方的责任,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联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家长在学生成长的环节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对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引导,推动学生在家校共建教学的环节中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自己能够有意识地对科学精神这一方面进行培养和锻炼[3]。
(三)有利于促进生物创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升我国的生物科技发展水平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虽然不是最深层次的学习,但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甚至对我国生物行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探索,引导高中生进行生物学习能力培养的时候,除了思考如何在学科范畴之内探索科学精神培养的意义之外,还要思考如何通过宏观的视角进行这方面问题的分析。针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无疑对生物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我国生物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性作用。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由于社会发展以及现实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我国教育工作者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育理念来展开教学。这就使得很多青年学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缺乏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很难在短期之内快速实现生物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但是,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生物科学思维的培养。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高中生生物的主动学习意识逐渐增强,这种探究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独立能力。随着高中生物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的科技竞争能力和优势。在当代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不断探寻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路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转变个人教学思维和形式,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断在实践探究中养成科学精神和视角[4]。
二、优化教学手段
(一)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时代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接受相应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自身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自主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的奥秘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强大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也应当让学生自主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让学生梳理自己的逻辑思路。再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细胞的生物实验时,需要学生在丰富的种类当中去进行总结和思考,这样才能促进科学精神的培育。于是,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提出“有关细胞的生物实验活动有哪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反思,通过学生的反思去找到有关细胞生物实验的对应活动。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观点表达,学生的观点表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范围:你认为在细胞生物实验活动中,最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有哪些?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来列举细胞生物实验的特殊案例吗?你在某些细胞生物实验中,是否产生过改变实验步骤或者条件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有没有去进行亲身实践,如果进行了亲身实践那么具体的现象是怎样的,最后得出了哪些结论?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对生物知识实现系统性的把握,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去增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在这里我们只是以简单的案例来强调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去落实相对应的措施还是生物教师自己,所以教师必须不断解读现代化教育改革对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根本要求,不断思考如何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精准的引导和培育[5]。
(二)在教学中应用实验的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爱好,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动手感受生物学科的重点,除了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相关环节进行设计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通过沟通交流能够更好地对自身的知识进行补充,推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提升。
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能够及时地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在实验中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操作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长。实验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探究精神的具象化,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更好地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探索性的學习。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好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长。有一些实验是具备一定挑战和难度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或是设备设施不是很齐全的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教师也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科学家的科研经历,对学生的知识方面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思考如何进行原创教学资源的设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立足于学生生物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内容调整,保证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补齐其基础知识当中的缺陷和短板。例如,生物教师可以尝试自主进行翻转视频资源的录制,在翻转视频资源的录制当中融合一些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之下,可以亲自到实验室进行各类生物实验的操作活动,通过视频录制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展示,尽可能地节约生物实验的时间资源。除此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制作教学资源,或者某些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当中可能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教师就可以专门针对不同章节的生物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以翻转视频资源录制和剪辑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呈现。把这些思维导图上传到班级公共学习资源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活动当中的实际情况随意搜索对应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之下快速实现对不同章节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活动当中的知识迁移和反思能力。要知道,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当中,科学精神的来源除了探索与实践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反思与总结,不断升华认知,最终实现学生良好科学精神的培育[6]。
结束语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学生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长。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先进的设备或是实验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也能够得到补充。只有生物教师在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当中不断探究新型教学方法、不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兴勇.浅述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方式研究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9):163-164.
[2]徐丽璇.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8(7):191-192.
[3]李建滨.浅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精神的方向措施分析讨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9(3):182-183.
[4]赵艳.学科融合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初探:以“循环结构研究抛体运动”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2):49-50.
[5]吕妙娜.试析2017版高中政治课标的特征及核心素养之落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8):86-88.
[6]乔建修.优化课程实施培育科学精神:以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4):53-55.
作者简介:陈瑶(1986— ),女,汉族,江苏宿迁人,江苏省宿豫中学,中小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