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径,感受别样风度

2022-07-18 07:58姜慧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帮第一人称汉子

姜慧

《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选自他的小说集《遍地风流》。小说情节很简单,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语言简洁、洗练,讲述了西南地区的一群马帮汉子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历。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观察视角和主观感受来写,刻画了马帮汉子这一群体,是阿城 “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文章被选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略有删改。该单元旨在指导学生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关注其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同时,教师还可帮助学生品味、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文心雕龙》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披文”就是品味语言,实践证明,最好的“披文”方法就是读。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以读为径,聚焦语言。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教师带领学生沉潜到文本的深处,关注“这一篇”小说个性化的表达,揣摩关键语句的深意,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其思维进阶。

一、读“一次溜索经历”

在预习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说说故事内容,谈谈故事的讲述者。这是课堂学习开始后第一个“读”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把握小说内容,初步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结合课文题目、阅读提示和旁批,学生的表达大多简洁而有条理:课文讲述了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经历。

接着笔者选取课文中如“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等原句,让学生在尝试添加主语之后进行比较阅读。结合课文内容,学生比较得出第一人称“我”是最合适的主语。在添加、朗读后,师生交流“对于‘我’而言,溜索是怎样的经历”这一问题。文章中作者细致刻画的主观体验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惊险”“困窘”“惧怕”。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思考第一人称视角的讲述者为何没有“出现”,感受其被省略的妙处。这样的手法既有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之风,又会让每一位读者“变大”,加深阅读时的情感体验。

二、读“一群马帮汉子”

与“讲述者”惊慌失措不同的是马帮汉子们。旁批(想象溜索的画面,体会“小”字的精妙)是细读文字,是读者感受作者笔下“马帮汉子”形象的巧妙切口。笔者带领学生朗读“小”所在的句子,在生生、师生共同的品析、再现、交流中,让学生感悟“小”从视觉角度凸显马帮汉子溜索动作麻利之妙,以及句、段中“只”“一跃”“已”等字词呈现出的轻盈、敏捷之姿。

在以“小”字作为范例进行交流后,笔者让学生通过默读、精读,走进课文的字字句句。這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浮光掠影”逐渐进入“披文入情”。“划过峡顶”“长音飘过来”等精当的词句都能让学生发现马帮汉子除了身姿矫健外,还沉着冷静,轻松自如。

学生通过课文认识了一群“马帮汉子”,笔者在讨论环节适时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马帮汉子”的理解。“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他们一路上会历经峭壁深涧、饿虎猛兽、土匪骚扰……学生通过阅读,走进了“马帮汉子”的人生,对生活多了一份感悟。

三、读“一种别样风情”

在默读、精读、朗读中,学生已经感悟到马帮汉子们的独特气质,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呈现了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人文风貌。课文中大量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用词精当、简练,值得品味细读。

如“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一句中,一个“垂”字就写出了岩壁的陡峭,“飞快”更是让其有了生命,笔直的岩壁直下而去。又如“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一句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怒江似细流,可以联系“乌蒙磅礴走泥丸”,在读中感受远眺、俯瞰视角的变化,体会水流的湍急,峡谷的孤悬、高峻。

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突出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他们常年穿行其中,潇洒自如,举重若轻,表现了西南边陲人民的无畏和勇敢。

课文是一个例子,更是一把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作家用笔呈现各种风情,课堂上,师生用“读”感受别样的风情。阅读小说就是在经历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

猜你喜欢
马帮第一人称汉子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一看就会,女汉子必备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女汉子的搞笑版春天
笑到你喷了又喷的女汉子
笑喷你的那些可爱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