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园艺疗法作为老年保健、心理康复、机能复健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老年人的身体、精神、认知、保健、社会性等方面产生健康积极的影响[1],其疗法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的生活与康复治疗。在中国,园艺疗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的部分缺失,导致就业需求存在局限性。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应当结合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需求,设置满足今后职业需求的实用性园艺疗法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学生职业发展的目的。
园艺疗法课程在国外多所大学已有开设,且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如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开设了本科园艺疗法在线学习课程,讲授园艺疗法中的临床技能、园艺知识和操作活动,探讨人与植物的关系、康复花园的利用和园艺疗法的社会影响,其后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园艺疗法课,并招收园艺治疗博士生;美国罗格斯大学开设了园艺疗法全日制本科教学,将植物系统、栽培技术和人类精神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园艺疗法师专业技术证结合,极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2]。目前,国内少数农林学校及一些较好的社工服务机构有相关课程,因课程开设时间晚、周期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学习效果不明显。
园艺疗法课程特点:一是涉及园艺学、医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相关学科[3],内容繁杂,几乎没有教师能全面掌握园艺疗法课程的所有内容。二是教材可选性小,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教材仅两种,教学内容资源有局限性。三是学生专业知识面单一,跨学科学习需有适应过渡期,专业知识多样化决定了学生的园艺疗法知识水平的差距。四是专业教师少,授课任务重。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园艺疗法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开展研究,希望对今后的园艺疗法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计划的第一要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4]。按照园艺疗法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园艺疗法操作技能,提高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并运用智慧职教、大学生慕课等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全面打造技能型人才。
在当前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根据我国目前老年保健服务产业的需求,本着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在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大二上学期开设园艺疗法课程,共2个学分。教材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李树华主编的《园艺疗法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课程设置坚持理实结合,课时开设比例约为1:2,学习周期为一学期,每周4个学时,共计68个学时。
课程内容设置需充分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及老年人身体安全,还需考虑时间、季节、环境等因素,本课程教学内容、授课课时安排见表1。
本课程共分7 个模块,分别为植物鉴赏与搭配、花艺创作、微景观DIY、室外种植与养护、植物整形与修剪、成果与分享、校外见习,课程内容注重理实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2.3.1 植物鉴赏与搭配
人们常常把植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根据园艺植物的不同特性,赋予它们良好的寓意和精神寄托,由此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诚挚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即可了解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食用及药用价值,还能在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同时,陶冶生活情操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植物搭配主要从园艺植物的形态、色彩、气味、食用、药用等方面体现,以安全、多样、色彩丰富为原则。力求以本地品种为主,分区进行品种搭配,可搭配观赏类、芳香类、食用类、药效类的植物。如观赏区主要以色彩鲜艳、适宜户外种植的草花类和爬藤类植物为主,草花类如:粉黛草、莫奈薰衣草等;爬藤类植物如:风车茉莉、飘香藤等;芳香植物区主要以芳香类植物为主,如:迷迭香、薄荷等;种植体验区以食用类和药用类植物为主,食用类植物可搭配当季的时令瓜果蔬菜,如:小白菜、甘蓝等;药用类植物如:碰碰香、百合等,充分利用此类植物的药效性,发挥它们的药用价值;水果品尝区主要以小型矮化的水果品种为主,如:桑葚、草莓等;山石水景区主要以水生植物为主,如:睡莲、旱伞草等,将水生植物与水、石、鱼类相结合,打造动静结合的园林康复景观。
2.3.2 花艺创作
花艺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一个建立和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内容包括艺术插花、压花艺术、干花制作、叶创意拼接等。艺术插花创作巧妙地利用植物器官,花、叶、根、茎、枝、果等原始材料,经过一定的修剪,采用艺术构图原理,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插花艺术作品,让活动者得到美的享受。压花艺术起源于“植物标本”,将各种植物材料与艺术相结合,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其进行脱水、保色、压制、干燥处理,制作成精美的饰品、卡片、装饰画等,成果不重要,主要是让活动者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干花制作,主要采用自然悬置风干、微波炉加温、干燥剂处理等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制作成型后,色泽和芳香可长期保存。叶创意拼接,其主要利用落叶为原材料,根据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叶脉和色彩等,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植物叶片原有的形态特征,经过修剪、组合,拼接出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
2.3.3 微景观DIY
微景观是自然景观的一种浓缩,它将自然美景、山川河流、小桥人家等进行微缩化,把生态之美尽收眼底。其主要利用苔藓、蕨类和多肉等植物为原材料,将苔藓、蕨类、多肉植物,加上各种色彩砂石、有机土、栅栏、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动物,装进一个透明玻璃容器中,通过个性的艺术构思和有趣的组合加工,构成妙趣横生的微缩世界展示给大众。虽在室内环境进行园艺操作活动,也可感受以小观大的自然景观,从而获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2.3.4 室外种植与养护
室外栽种和养护植物是一项有益人们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种植以食用性蔬菜为主,对于初学者,可选用容易种植的蔬菜或速生菜。根据品种不同,可采用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适宜无土栽培的品种有大蒜、韭菜等;适宜有土栽培的品种有辣椒、番茄等。养护时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发生病虫害,所以在品种上可种植抗病虫害的蔬菜,如葱、芹菜等。根据品种种植时间不同,学生要熟练掌握播种时间、育苗方法、翻土上盆、施肥浇水、养护采收等操作技能。
2.3.5 植物整形与修剪
植物整形与修剪,主要考虑一些小型矮化的品种。植株通过合理的整形与修剪,进一步调节内部营养物质的分配,可使树形更加优美,花朵更加丰富。适合老年人的整形与修剪方法有摘心、除蘖、疏剪、短截等。学生在进行此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整形与修剪的技术,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专业技能。
2.3.6 成果与分享
学生在不同季节采收自己栽种的花草、果蔬及亲手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看、听、说、闻、品等方式分享劳动成果,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通过分享体会收获的喜悦,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他们奉献、宽容、大度的健全人格,还收获了友谊,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2.3.7 校外见习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外,还要结合本土植物资源。学生可安排去校外养老院、疗养院、医院、康复中心、生态植物园、社工机构、社区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进行见习,并与校外企业、单位、机构开展园艺疗法项目合作,开发见习任务。教学计划中安排2 次见习实践活动,不少于8个课时,根据市场专业需求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校外见习,让学生与老人一起进行园艺操作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老年人建立深厚的感情,既培养了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优秀品质,又提高了学生的园艺疗法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教学实施按课前自主探究、课中项目驱动、课后任务认领方式分阶段展开。学生课前可通过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资源库等平台资源自主学习,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课中通过真实项目任务驱动,分导、范、习、评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操,带动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课后通过项目任务认领与分享,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定期在智慧职教、课程资源库或微信群等平台发布成果分享,教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有利教学过程查漏补缺。园艺疗法课程考核评价见表2.
表2 园艺疗法课程考核评价表
考核评价类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目标 权重 评价型及比例 内容%主体校内外见习 线上+线下考核 社会实践能力15学生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 期末试卷 学习效果100学生(30%)满意度 星级等级 教学效果 教师
系统、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5]。本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课程体验式操作技能多,评价考核重心体现在过程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70%,期末考核占30%。通过两者结合,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动机、效果、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园艺疗法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该疗法针对社会群体多、内容涉及面广,活动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其课程内容学习不仅适用于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根据实施群体、项目内容和实施环境不同,还可运用到临床医学、康复学、农学、建筑学、社工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开设形式可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专业群基课,也可设置为公共选修课,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园艺疗法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园艺疗法课程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同时,因为懂得园艺疗法,他们自己不仅获得了身心健康,提高了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就业自信心,拓宽了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