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老漂族数字鸿沟的社区支持研究

2022-07-17 15:19唐娅秋常进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漂族鸿沟群体

唐娅秋 常进锋

(1.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2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逐渐数字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老年群体往往由于适应能力与年轻人存在差距而深陷数字困境,成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2.6 亿人,占比18.70%,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5.44 个百分点[1],这意味着随着数字时代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并行到来,规模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将面临数字鸿沟问题。在老年群体中有一部分为了满足隔代抚育孙辈的需求和个人养老的需求,离开户籍登记地前往陌生城市生活,称之为“老漂族”[2]。根据2021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达2700万的“老漂族”身在异乡,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数字城市的发展,这群来自数字化程度较低地区的老漂族逐渐与数字城市脱节,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数字难民”。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中要求:“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3]。”因此,本文重点关注老年群体中老漂族数字鸿沟的社区支持现状,探讨该群体在社区数字融入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需求,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能帮助老漂族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红利。

一、文献回顾

(一)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最早应用于精神病学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个体身心健康,随后逐渐扩展到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社会支持通常与社会支持网络相联系,其基本观点是把人置于社会网络中,认为个体与他人、群体、组织等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如同相互关联的网络,个体接受来自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从而获取附着于该网络中的各类社会资源。林南整合众多学者的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4]。社会支持的划分标准有很多,从来源看,王卓认为社会支持来源于父母、子女、朋友、邻居等[5]。从主体来看,杨菊华将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的社会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以及准正式的社会支持[6],其中准正式的社会支持即是社区支持。本文将社区支持定义为弥合老漂族数字鸿沟的主要途径之一,具体是指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社区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为社区内的老漂族提供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弥合老漂族的数字鸿沟。

(二)老年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最初被运用于信息技术领域,被定义为信息技术拥有者与缺乏者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数字鸿沟的含义被进一步拓展。胡鞍钢较早关注到数字鸿沟,他认为数字鸿沟就是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上的一种不平等现象,体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地区之间,乃至不同人群之间[7]。在不同年龄群体方面,何铨、张湘笛指出老年数字鸿沟是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占有与获取上存在的差距[8]。总体而言,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传统鸿沟在数字时代的产物。

目前学界对数字鸿沟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集中在讨论表现形式、原因探寻和弥合路径三个方面。随着数字化和老龄化时代的并行到来,数字鸿沟容易导致老年群体在获取信息传递、社会交往乃至医疗健康等方面无法享受平等的服务,成为“数字鸿沟”下的弱势群体[9],而老年数字鸿沟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支持体系的缺乏[10]。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弥合老漂族数字鸿沟的建议,王艳玲、姜怡宁从正式社会支持视角提出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鸿沟”的帮扶政策,倡导适老化改造,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11]。杨斌、金栋昌认为非正式支持中的家庭数字反哺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渠道,在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的过程中发挥着最为基础、直接和有效的作用[12]。邓蔚、汪明香则建议要发挥老人身边年龄相近、有一定联系的同辈群体以及邻居来引导老人使用新媒体[13]。

(三)简要评价

通过文献整理发现,学界对老年数字鸿沟问题投入了较多关注。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探讨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很少有研究聚焦于社区支持角度来弥合老漂族这一特殊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社区支持作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弥合老漂族数字鸿沟上可以发挥更为直接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社区支持角度出发,来探讨弥合老漂族数字鸿沟的社区支持路径,为帮助老漂族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一种思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表1 老漂族群体的具体情况

为深入了解老漂族目前的社区支持状况,进而补充数据资料,本次调查还对4 名健谈的老漂族和1 名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访谈,并根据其个体差异调整提问方式。其中,受访工作人员为男性,29岁,社区服务中心普通职工。受访老漂族的基本信息见表2。

表2 受访老漂族基本情况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围绕老漂族的数字应用困境、社区支持现状、数字需求等方面设计问卷,深入小区对老漂族进行抽样并发放问卷。因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偏低,故采取结构式访问法搜集相关数据,主要通过笔者口述问题与答案,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问卷的代填,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半结构访谈法

本研究访谈主要在走访和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进行,根据提前设计的访谈提纲,围绕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与健谈的老漂族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通过提问与拓展来了解老漂族数字鸿沟的社区支持现状,进而挖掘社区支持存在的问题及老漂族的数字需求。

三、老漂族数字鸿沟的社区支持现状及问题

(一)社区数字适老化改造不足

老漂族流动到城市后,日常活动主要集中于居住社区,社区成为其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空间[14],社区的发展和建设都能间接地给予老漂族跨越数字鸿沟的外在支持。社区推动数字适老化的改造工作,提升地区数字建设水平,对于保障老漂族基本数字需求、促进老漂族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数字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调研发现,由于社区建设资源匮乏,社区数字适老化改造仍存在一定的欠缺。目前,多数老漂族认为社区数字技术的普及度一般,详情见表3。

表3 老漂族居住社区数字技术普及度情况

访谈记录:

高中的化学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紧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是不能使学生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应该怎么判断所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还是氧化反应呢?其规则是什么?电子的得失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是学生难易掌握和理解的.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制作成相关的微课,学生通过重复多次观看微课,就可以详细的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在看不懂的情况下进行多次回放.这样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他们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疑点.

“社区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说要改造什么,我们这个社区很多都是老旧小区,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我们也没有条件去改造这些小区。目前我们只知道公安局有这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窗口,老人可以不用出门办理业务,有专人负责办理手续。现在我们社区的话,只有新修的那几个小区条件好点,都有安装电梯、门禁,剩下的小区目前是没有这个条件进行改造的。而且小区改造这一块也不是我们社区说了算,我们目前没有收到过文件通知,剩下的我也不是很清楚。”(社区工作人员)“那没听说过这些,这都十几年的房子,没哪个来管你这些。如果你有钱,你就自己装,没那个条件就算了,社区是不可能来管你这些。”(受访者W2)

访谈发现,调研地社区主要是老旧小区,目前政府没有开展过针对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政府支持的不足,导致社区资源匮乏,自身也无力承担适老化改造成本,数字适老化改造还需财政局、房管部门等联合实施。受访者将小区适老化改造理解成自身的事情,缺乏寻求政府支持的意识。

(二)社区数字化服务较为欠缺

服务居民是社区的宗旨,整合社区资源,打造数字化社区,更好地提供数字化服务是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应有之义。调研发现大多数老漂族所在社区从未提供过免费的智能技术培训,其余调查对象也都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提供过智能技术培训。从表4 看出,社区并未关注到老漂族的数字适应问题,社区层面的数字化服务比较短缺。

表4 社区免费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情况

访谈记录:

“平时老人有啥问题都会来找我们,有时候一天都有十几个老人来中心办事情,我们都会帮他们办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专门去小区开展针对手机的培训,因为很多老人只有老年机,平常一些业务根本就没法办理,都是我们直接帮老人办的。”(社区工作人员)“从我到这个小区这么多年,没听说过社区有培训的活动,我们自己不会使用手机,别个哪有空来教你。现在我们要办什么事就让他们(工作人员)帮我们查,有啥问题都可以问他们。平常像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没得人会,都让年轻人弄,我们自己不会弄这些。”(受访者M1)

工作人员认为多数老漂族没有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但社区会为不能使用数字设备的老漂族提供数字咨询服务。受访者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归结于自身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数字困境,该老人也会通过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和子代来满足其自身的数字需求。

(三)社区数字人才队伍比较短缺

智能技术的使用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技能水平基础之上,打造数字化社区也要更多的专业人才。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学会使用智能技术的手段,才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但调研发现,社区目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多数工作人员因为数字技能欠缺,很难为社区内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

访谈记录:

“一般找我们办事的老人都是做一些简单的事,一般都不是很麻烦,但是偶尔也有些我们也不会。现在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是比较少的,平常社区的各种事情也比较多,忙的时候我们都要加班才行。因为社区就只有我们几个年轻一点,加上领导和另外几个年龄大点的员工,我们一共都才二十几个人。但是用电脑和手机都比较熟练的也就我们几个人,剩下的几个年龄有点大,很多东西也不会。平时用电脑做表格,办理业务主要是我们几个年轻人。”(社区工作人员)

访谈发现目前社区内数字人才相对匮乏,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支持。社区中心的人才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仅部分年轻工作人员能熟练使用智能技术,人才的短缺制约了社区数字化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社区数字应用氛围较弱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的数字运用已经逐渐普遍,这就需要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上接受数字社会的到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不断实践。调研发现,社区中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和多数老人对数字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心理排斥。

访谈记录:

“经常用电脑做东西的主要是我们几个年轻的,另外几个人年龄有点大了,有时候短时间做点什么表格啥的只能靠我们几个。有几个工作人员都快退休了,他们学新东西也比较难,也不愿意学这些。平时就是交给我们,我们年轻的做啥都方便一些。”(社区工作人员)“我们这几个都认不到几个字,更不用说会用智能手机,也没得哪个教我们。他们(子女)平时上班都比较忙,哪有时间来慢慢教你用手机。我反正看不懂那些,我也不想学这些,平时我也不去哪,用不着学那些(使用智能手机)”(受访者W1)“有时候孙女也会教我怎么用,但是人老了,我就是学不会,经常搞忘记。我们反正学不会就算了,有问题等到他们(子女)回来。你说是不是吗?我反正又学不会,没得必要学那些(使用智能手机)”(受访者M2)

访谈发现,由于老漂族接受新事物本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难以快速学习使用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等新事物带有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社区部分临近退休的工作人员对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也偏低,导致社区内数字应用氛围整体不高,影响社区数字化服务的开展。

四、弥合老漂族数字鸿沟的社区支持路径

社区是老漂族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理应成为弥合“数字鸿沟”的主阵地。为帮助老漂族更好的融入数字社会,掌握日常所需的数字技能,不被数字时代所抛弃,需要社区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智慧社区,完善社区支持体系。

(一)社区应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加快数字适老化改造

加快数字适老化的改造工作,提升社区数字建设水平,对于保障老漂族等老年群体的基本数字需求、促进其更好地适应数字社会、推进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社区应当就老漂族等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建言献策,完善当地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为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二,社区也应该积极拓展社会资源获取渠道,通过公益慈善组织、企业、个人等获取社区建设的资源,不断加快小区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改造进程。有条件的社区也要积极联合民政局、医疗保障局等部门改造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管理服务系统,简化线下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其三,社区要积极开展针对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在小区内和居民房间都安装诸如烟感报警器、SOS 紧急呼叫器、走廊感应灯、卫生间扶手等数字产品,通过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及时处理各类异常情况。其四,社区在改造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对于无法全面进行硬件适老化改造的老旧小区,可以通过提高数字化服务来补足短板。各个社区和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兼顾硬件改造和发展数字化服务。

(二)社区应开展数字培训服务,提升老漂族数字素养

社区要主动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对老漂族等老年群体的数字培训服务。具体而言,其一,社区要考虑到老漂族在文化水平、数字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大力整合地方社区、老年协会、共青团等有关组织资源,在辖区内打造“智慧课堂”,定期开设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等数字技能培训活动,教导老漂族如何使用微信、网上生活缴费、网上就医等日常生活所需技能。其二,要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社区应经常组织社区老漂族等老年群体面对面交流,互相学习网络知识和使用技巧,从而提升其数字素养。其三,志愿者协会、慈善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等也是帮助老漂族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社区要鼓励组织和个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进社区、进家庭,为老漂族提供免费咨询、培训等服务。

(三)社区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质量

人才队伍关乎数字化服务的质量,社区应当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数字服务能力。其一,社区要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开辟专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人才,优化社区人才年龄结构,壮大人才服务队伍。社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辟临时岗位,在假期吸纳有意愿的学生、志愿者等参与到为老漂族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实践中。其二,社区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面对各种数字产品、系统更新换代迅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数字服务能力。其三,还要加强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先进社区在数字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不断探索符合社区实际的道路。

(四)社区应引进专业机构,助力老漂族跨越数字鸿沟

社区要积极培育社区数字素养提升项目,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工作机构介入老漂族的数字鸿沟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其一,社区要鼓励社会工作机构整合地区的服务资源,运用个案或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题培训,对存在数字设备使用困难的老漂族定期开展数字技能提升小组活动。其二,老漂族数字鸿沟原因之一是数字接入的成本问题,考虑到部分老漂族经济收入较低,社会工作机构也应该通过展览展示、实景体验等方式,鼓励老漂族等老年群体亲身感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提高老漂族对数字社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其数字应用的使用意愿。通过运用社工的专业知识与方法促进老漂族提升数字素养,为该群体“赋权增能”,促使其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五)社区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老漂族数字应用意识

社区应当加大数字应用的宣传力度,改变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对数字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状况,营造数字技术的学习氛围。其一,社区要借助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微博等方式传播互联网知识,鼓励社区居民积极了解互联网。其二,社区要鼓励年轻人关心自己的父母。子女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指导父母如何使用数字产品,主动将数字时代的必备技能通过数字反哺传递给父母。社区要鼓励年轻人通过与父母进行微信视频通话、拍照、录视频、发语音等方式去激发其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兴趣,帮助父母克服对数字社会的陌生感和现代科技的恐惧感,促进老漂族更快融入数字社会。其三,社区应鼓励老漂族等老年群体自身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努力适应数字社会的变迁,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数字技术和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从而跨越数字鸿沟。

猜你喜欢
漂族鸿沟群体
“老漂族”的类型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认知-行为”双维度框架
UNDER ONE ROOF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老漂族”我们如何安放你们的生活
鸿沟为界
“老漂族”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