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锐
据北京市商务局网站6月26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优化本市汽车结构,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北京市商务局等七部门,共同制定了《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
北京近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十分出色。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
这句话虽然很短,但信息量很大。先看关键词“优势产业”,意思很明白——北京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而且,在某些方面,在国内和国际还具有领先的地位。这是对过去乃至目前北京相关产业发展的肯定以及清醒的认识。
“壮大”则蕴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要继续做大市场和规模,要继续催生大的企业和明星企业;其次则是“壮”,意味着相关产业只有“大”还不够,更要“强壮”起来,相关企业需要拥有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安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及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事关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以及创建国际创新高地的未来。事实上,北京早已驶上新能源车赛道,并正在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地。
近日,国内某知名招聘平台发布《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新能源报告》)显示,今年1—5月,新能源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高达64.4%,高出全行业54.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火爆,人才吸纳快速增长。此外,在新能源职位数TOP 20城市中,北京、合肥、深圳、苏州位居前四。
北京新能源职位数占比5.4%,排名第一,是首屈一指的招聘大户。这个排名并不出人意料。
当前,北京已经建成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中心,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高速发展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必然产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
北京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较早。2009年,北京就拉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帷幕。10多年来,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不但没有松劲,更是在不断加大力度。
2022年北京“两会”明确提出,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是2022年北京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而对小米汽车总部落地的“争夺”,不但是当前各大城市新能源汽车激烈竞争的缩影,更反映出北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力度。近年,国内多个城市参与角逐小米汽车总部。2021年11月,尘埃落定,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
根据规划,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首车将在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
而在此前的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顺义区开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按照规划,该工厂会在2023年下半年建成并投产,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产能。除了小米、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品牌,集度、极狐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及滴滴造车项目,都与北京有关。
北京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設也在积极推进。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在北京的表现可圈可点。
近年来,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等方面,北京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1年5月,北京与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六城成为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以下简称“双智”)试点城市。
同年11月25日,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落户”北京亦庄经开区,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在北京经开区进行乘车体验。百度和小马智行是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
当前,北京已在智能网联技术融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率先探索出了产业“双智”实践之路,而亦庄,正是“双智”落地北京的核心区域。
2022年北京市“两会”透露,北京市已累计开放1000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开通5G基站5.64万个。
目前,北京正在积极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试验、试制、验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集群,持续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链企业聚集。
未来,北京市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创新产业集群、自动驾驶等更高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在消费端,北京对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也不小。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0万辆。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等七部门印发《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以真金白银鼓励新能源车消费。根据新方案,消费者换新能源车补贴最高可达1万元。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之城,对人才的渴求十分旺盛。据该招聘平台发布的统计数据,1—5月,新能源岗位平均招聘薪酬显著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这不难理解,由于身处行业上升期的“风口”,新能源行业不仅有政策加持,也有市场需求,因此不但提供的职位数充足,从业者薪资也十分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能源行业岗位薪酬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其本身的就业岗位数量超过传统制造业。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就业岗位相对要少。
不过,更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乘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会创造更多的当地就业机会,会深刻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改变城市经济结构。
有研究表明,在传统制造业时代,每增加一个制造业岗位,会增加1.6个本地服务业岗位;而每增加一个新的高科技工作岗位,会创造出5个额外的当地工作岗位。其中主要是服务业岗位。显然,后者的溢出效应更大。
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会产生巨大外溢效应,对产业上下游以及本地服务业发展带来显著推动作用。因此,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对北京带来的积极效应和长远影响,可能会超过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对所在城市的影响。
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出口的“名片”,也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转型,正在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这意味着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在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中,前景值得期待。
◎ 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