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流”的意象看日本人对内陆河流的情感

2022-07-17 03:23:27李海德
红豆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河流情感

李海德

【摘要】以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为例,以其中有关河流的诗歌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与中国古诗词之间的对比,将和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大致分为“羁旅类”、“丰收类”、“自然颂类”、“恋歌类”、“哀伤类”、“杂歌类”这几个部分。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河流对日本早期社会的影响和日本人对河流所抱有的情感。

【关键词】《万叶集》;日本和歌;文化意象:情感

1.引言

《万叶集》作为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日本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其诗歌作者上至日本天皇及其亲眷,下至平民百姓甚至乞丐妓女,覆盖面较广。因此可以较好地表现出日本奈良时期及其前代百余年间的风土人情与政治变化,是研究这一时期日本文化的最佳文献之一。

日本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四面环海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降水量大的特点,水资源丰富。但因为日本地广人稀,人员聚居性强的人文特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短且湍急的内陆河流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就成为了宝贵的资源之一。

2.研究現状

关于对《万叶集》中内陆河流及“河”这个意象外国研究较少,在笔者查证范围内,暂无较好的参考方向,因此在这里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在国内,曹嘉伟(2019)对《万叶集》中日本农耕渔猎的研究中指出,水稻文化的形成与内陆河流捕鱼对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同为曹嘉伟写的另一篇对“雪,月,花”的研究中提到“月”与川水的结合,涉及到日本神话人物“月读命”与“川水”之间的联系,赋予了河流神秘感。徐臻对遣唐使和歌的研究中也提到了港口与内陆湖,带有一定的思乡与盼归的情结。同时董晨对色彩意象的研究,韩威的花卉意象考,康会丹对“荻”的研究,和闫秀对“鹤”意象与中国思乡诗意象文化的研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3.《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在日本文学界的定位可以类比国内的《诗经》。如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等部分一样,《万叶集》也可以根据内容大致分为“杂歌”,“相闻”和“挽歌”。其中“相闻”指恋人之间传递情思和表达爱意的诗词。“挽歌”则是表达对逝去之人哀思的和歌。可以说,万叶很好地展现了上至天皇大夫下至山野乡民在奈良时代及其前代的精神风貌。

万叶集成集于日本奈良时代末期,这一时期正是日本吸收汉文化,尊崇汉文化的时期,甚至有一部分和歌被单独归类称之为“遣唐使和歌”,大都描绘日本出使唐朝的所见所闻。可以说“和歌”这一文化的形成,于同时期我国繁茂的诗词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万叶集成集的时期,日本还没有完善的“和歌”这一概念,只是将这一文体称之为“uta”,汉字写作“歌”。可以看出,早期的和歌可以看作是作为一种歌谣或民谣进行传唱,相较于皇室宗室堆砌辞藻所做的汉诗赞美诗,和歌更加的日常化,更直观地反映了日本人的真实情感。能与我国的古诗词形成对比,是很好的研究对象。

4.文化意象

4.1文化意象的概念

“意象”指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有秩序地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是一种将作者本身的情感寄托于某种物体或现象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2意象的分类

通常可以分为“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四类。其区别在于这一情感是由作者个人附加还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不是本篇研究的主要内容,略过不表。总而言之,在一部艺术作品中的客观形象大多都契合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5.《万叶集》中“河”文化的有关证实研究

5.1“河”文化意象的特点

在我国古诗词中,对于“河流”或者说“水”意象的描写不胜枚举,其内涵也各不相同。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之情,感叹时间如流水,滚滚东逝,不复回转;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思恋之情,美人儿如水,绕指缠绵,隔水相望两相思;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离别之意,此去经年,你顺流而下一日千里,或许是天下无人不识君的豪迈,也或许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后的惘然;也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人这一生,多少烦恼多少愁怨,都如同这一江春水,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了。多少欢喜,多少忧愁,多少复杂的情感被一代代一位位的诗人作家注入水中,汇进河流。人的情感,人的需求是相通的,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世界各国人民也好。文化作品的创作者与阅读者之间总有那么一瞬间是相同的,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见数千年前的人一面,从厚重的历史中发掘属于文化的一隅,这又如何不是时间长河的魅力呢。

5.2对《万叶集》中河流意象情感的分析

5.2.1羁旅类

例1柿本朝臣人麻吕从近江国上来时,至宇治河边做歌一首

王臣之士,八十其氏;

氏河之水驶驶,槮鱼之材齿齿,

白浪湢域,逝莫知所之。

译:有数不清的臣子来来往往于连绵不绝的氏河之上,从一张张渔网间回转,不知道走到何处才会停止。

这篇和歌是作者柿本人麻吕从“近江国”(约为现日本滋贺县)来到宇治市的一条河边时所作。宇治市位于京都府南部,连接奈良市与京都,这条河流是连接两地的交通要道。从诗中可以看出,“逝莫知所之”,不知道何时停下。柿本人麻吕随波逐流,沿河而下,在旅行中产生了迷茫羁旅之意。

例2高市连黑人羁旅歌八首(其一)

一体吾与妹,今我也独西;

三河二见道,临别不胜凄。

译:与我相亲相爱的妹妹啊,如今我将要西行。去往三河之国的二见之处,临别之时感到不胜凄凉。

“三河二见道”中的“三河”指三河之国,也就是现如今日本的爱知县附近。有三条河流:豊川、矢作川、木曾川。

例3羁旅作

斐陀人伐木,同流丹生河;

闻道雨将至,归来乎我哥。

译:斐陀人伐木做舟,顺丹生河而下。听说雨季就要来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的哥哥?

可以见得,河流已经成为了国内一种重要的交通枢纽,连通内陆和渡口。因此家人远去时,河流往往被当成寄托情思的事物,“河流”这一意象就与“思念”和“羁旅”的感情产生了联系。

5.2.2丰收类歌

例1佐婆海中忽遭逆风,涨浪漂流;经宿而后,幸得顺风,到着丰前国下毛郡分间浦。于是追怛艰难凄惆作歌八首(其一)

大海之上,渔火其煌;

俾予得望,大河之乡!

译:在广阔的湖面上,渔舟泛着明亮的光。何时才能达成我心中所想啊,这大河归入的故乡。

例2:潜鸬歌一首

珠走岁更迭,春来花又芬;

辟田川泛泛,山下激汾沄;

河濑清且澈,年鱼激水纹。

译:又是一年岁月流逝,春天到来花朵又展现出了她们的芬芳。辟田川水上涨,山下的河流激荡。在这清澈的河水中,肥硕的游鱼跃出激起一圈圈的纹路。

例3.宇治河作歌二首(其一)

溶溶巨椋湾,泊泊动荡波;

谅是群飞雁,伏见田上过。

译:宽广的巨椋湾上水波动荡,原来是一群飞过的大雁抚过了伏见的稻田。

日本农耕渔猎的时代与我国农耕社会有许多相似处,在我国早期农耕业畜牧业主要是看天吃饭,降水量与产量直接相关。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降水量虽然充沛,但适合种植的耕地面积较少,蓄水能力差。因此较为平缓的内陆河流附近就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黄金地段。从这几首和歌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渔猎的发展,还是稻田的丰收,都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也因此赋予了“河流”这一,意象“丰收”的内涵。

5.2.3自然颂类

例1反歌二首(节选)

山高水泻下,

滚滚木棉花;

这泷上的河内,

看不尽的清雅

译:高高的山上有木棉花随着流水倾泻而下,在这陇上的河水里,有着看不完的清雅景致。

例2歌一首厚见王

甘南备河,蛙亦其歌;

棠棣花矣乎,泛影夫流波。

译:在甘南的备河之上,青蛙也在放声高歌。海棠花的影子折射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例3:咏河

玄天如黛玉,夜色忽已集;

卷向水声高,从知山风急。

译:天阴沉沉的如同墨玉,忽然之间夜色遍布整个天空。河水被卷起落下的涛声越来越高,原来是山间吹起了大风。

河流本就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万叶集中亦有许多和歌对其进行了描写。这些和歌或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或表达对滚滚波涛的敬畏,又或者单纯得表达了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以河为主体,对河的赞叹,归根结底是对大自然造物力量的赞叹,看似写“河流”,实则颂“自然”。

5.2.4恋歌类

例1纪皇女御歌一首

曲曲輕池岸,回沿凫鸭游;

不闻柔藻上,清夜宿无俦。

译:在弯弯曲曲的小池塘边,有小鸭子在游来游去。不知道在这柔软的水草之上,又有什么能让我在这清夜里安眠呢?

例2.相闻歌(节选)

信浓筑摩川,中多石如拳;

苟君所尝践,珍拾当玑璇。

译:在信浓地区的筑摩川中,有许多拳头大小的石头。亲爱的你是不是从这些石头上走过呢?一想到这里我便将这些石头当做珍宝一样捡回家了。

例3.反歌三首(其一)

阿胡海上矶,波打长不息;

恋恋我相思,脉脉无已时。

译:阿胡海上的一块石头,水波啊不停地扑打在上边。爱人啊我相思如此,含情脉脉永不停止。

“恋歌”也就是“相闻歌”在《万叶集》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甚至为其划分出了一个单独的分类“相闻”。究其根本与日本古代的一种特殊婚姻制度有很大关系,这种制度就是“妻问婚”。在日本古代,男子与女子婚后并不住在同一个房子里,由丈夫每晚前往妻子家过夜,夜寝昼分。如果有的夫妻居住较远,常常会出现二人数日甚至数周不能相见的情况。“恋歌”就成为了夫妻间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有一首很有趣的和歌很好地体现出了夫妻间的相思之苦和盼望爱人时的表现。(如例4)

例4.大伴郎女和歌四首(其一)

佐保川兮涓涓,涉砾石兮蹁蹁;

乘玄马兮夜来,期亦得兮岁一见。

(另一)

其曰来兮,时亦不来兮;

不曰来兮,自无待来兮,曰不来兮。

译:(其一)佐保川的水流啊流,走在河边的石子路上心不在焉。我的爱人将在夜晚骑着骏马来看我,我等了那么久怕不是一年才能见到你一面。

(另一)他一会儿说来,一会儿说不来;他要是不说来我就不等他了,还是说不来了?

这两首和歌从妻子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个徘徊在河边忐忑不安地等待丈夫的女子形象,十分的娇俏可人。与“羁旅诗”类似,在羁旅诗中河流作为分别的意象出现,而在恋歌中,“河流”则常常寄托着分居两地的夫妻之间的爱意与思念。

5.2.5哀伤类

例1.柿本朝臣人麻吕献泊濑部皇女、忍坂部皇子歌一首(节选)

明日香河水,逝者如飞鸟;

上游水藻生,漂漂流下沼;

译:明日香河河水奔流,逝去的人啊如飞鸟般远行。从上游长出的水藻顺流而下纠缠不已。

例3.十市皇女薨时,高市皇子尊御作歌三首(其一)

棠棣方开花,山中清泉滴;

将欲汲清泉,忽不知焉适。

译:海棠刚刚开花的时候,山中的泉水就滴落下来了。我想弯腰掬一捧泉水,却忽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了。

《万叶集》中的另一个大类为“挽歌”,也就是生者对逝者的追忆。在这里“河流”或是因滚滚流逝象征了生命的飞逝,或是使人触景生情追忆往昔,“河流”这一意象被赋予了一种“物哀之美”,确确实实地表达了一种哀伤的情感。

5.2.6杂歌类

《万叶集》中的最后一个部分被称为“杂歌”。钱稻孙先生在翻译万叶集时对其做了这样的解释:凡不入相闻,不为挽歌,例当入此。因此我便用“杂歌类”当做收尾,把万叶集中并未经常出现,但确实有研究价值的几种“河流”意象的情感单独拿出来,逐一分析。

例1.问答歌

正唯其若然,八载我迁延。

垂髫未到肩,中间几许年;

身齐橘树颠,寒暑又几旋。

我意空拳拳,沉潜在深渊;

君情独不宣,长日如流川。

这首问答歌的重点全在最后一句“君情独不宣,长日如流川”上。翻译过来也就是:你的情意却偏偏不告诉我,时间飞逝如川水滚滚而去。这确实是一篇“相闻”歌,但与其他相闻歌不同之处在于,“河流”这一意象在这里不仅仅代表着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有时间流逝的“惜时”之情。

例2.山背作

溶溶氏河水,荡荡无涯涘;

守簖渔家子,互相闻彼此。

译:广阔的氏河之水啊,摇来摇去却没有太大的风浪。看守渔栏的小孩子们相互呼喊嬉戏。

水波平缓的河面无比的温柔,在河边看守捕鱼陷阱的小孩子们嬉戏打闹,一片平和温馨的景象。“河流”的这种温柔赋予了,其“温馨”的情感。

5.3结果讨论

将“河流”的意象分为了“羁旅类”“丰收类”“自然颂类”“恋歌类”“悲伤类”“杂歌类”六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古代的人民对于“河流”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历史的河流深邃而久远,上千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字,文化风韵之间虽然相差甚远,但我们仍能从诗歌和诸多文化作品中体会到千年前的异域文化。也许国家有别,但我们的情感相通。

6、研究局限与建对未来的展望

6.1研究的局限性

《万叶集》作为日本古代的诗集,其用语和文字与现代日语有较大差别,这无形中给研究增添了许多困难。在国内有钱稻孙先生,赵乐甡先生,李芒先生等老师对《万叶集》进行了翻译,其译本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但由于《万叶集》在国内的影响力较低,除了钱稻孙先生的译本较容易入手,其余译本已经停止生产不易找到。因此本文使用和歌多为钱稻孙先生的译文,在这里向先生致以感谢与敬意。

6.2对研究未来的展望

现代文学与古诗词之间的区别很大,大多数古诗词相较于现代白话文都很晦涩难懂,是一代代的译者与学者们对其进行提炼和简化,才让我们在今天也能欣赏到古诗词的美好。希望在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对古代诗歌的研究中来,让着瑰丽的诗词再次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日)辰巳正明著,(中)石观海译.万叶集与中国文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12

[2]井上宗雄.『百人一首.王朝和歌から中世和歌へ』[M].笠間書院,1996:39

[3]樋口芳麻吕.『百人一首(宫内厅书陵部藏)』[M].国语国文学出版会,2013:12-37

[4]曹嘉伟.日本《万叶集》天地山海神与儒佛道三教[J].传播力研究,2019,3(01):122-123.

[5]董晨.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31-33

[6]韩威.《万叶集》花卉意象考之“萩”“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71-74.

[7]康会丹.浅析和歌中的“萩”意象——以《万叶集》为中心[J].名作欣赏,2020(15):161-163.

[8]梁青,日本古代汉诗对和歌的受容研究:以《新撰万叶集》为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11

[9]錢稻孙译,万叶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10-14

[10]铁军.『百人一首』的山情结[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1):44-46

[11]铁军,潘小多,王静,施旻,日本古典和歌审美新视点:以《小仓百人一首》为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6-18

[12]万芳.《万叶集》中“杜鹃啼鸣”的意象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1(09):166-168.

[13]徐臻.论《万叶集》的遣唐使和歌[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32(06):27-33.

[14]闫秀.《万叶集》中鹤意象的中国文学体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20(04):118-127.

[15]闫秀.中日思乡诗的意象文化论考——以唐诗和《万叶集》为例[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2(01):38-47.

[16]丁红卫,丁伊丽.中日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之比较与反思[J].煤炭高等教育,2020,38(06):38-44.

[17]佟欣,陈爱民.日本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及启示[J].中国德育,2021(10):39-43.

[18]黄东涛,曾誉清,吴家敏.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进阶特点及对地球科学教育的启示——基于《理科·地球》课程的文本分析[J].地理教学,2021(17):42-47.

[19]李姗鸿,张胜前.中日高中地理课标中的灾害教育比较[J].地理教学,2021(04):45-48.

[20]江俐.日本中小学的职业教育模式[J].商业文化,2020(33):118-120.

[21]刘合荣,廖兆慧.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4):66-79.

[22]潘燕婷,杨再峰.日本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1(18):120-124.

[23]邵力民,阎晓东.中日艺术设计类大学教育比较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大学,2021(25):39-45.

[24]于丽雯,许释文,陈亦水.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日本中小学美术课程理念流变[J].艺术教育,2021(07):135-138.

[25]王慧,王莉欣.新中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特点与经验[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3):16-21.

[26]王謇枢.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04):154-155.

[27]吴海荣.全球化挑战下的国家应对:日本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价值择取[J].青少年学刊,2021(04):56-64.

[28]徐敏芝.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再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27):77-78.

[29]周晓霞.日本中小学德育聚焦爱国主义教育[J].青春期健康,2021,19(09):12-13.

[30]Liang Hui-e, Cui Rongrong, See Zhengzi Temple. Japan carrie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model and its inspiration [J]. Social scientist.2017(5).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河流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河流
小太阳画报(2019年4期)2019-06-11 10:29:48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流放自己的河流
散文诗(2018年20期)2018-05-06 08:03:44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