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彦平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科目,数学知识既有着工具性,又有着科学性的特点。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增加,学习深度也会持续加深,学习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生活情境教学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其与其他情境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需要体现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为基准创设情境。但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难以理解题目,找不到解题思路的问题,而教师也应当正视这些问题,通过转变教学思路,采用有效措施,构建生活情境等形式,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1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哪怕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积累学习经验,丰富数学知识,但生活阅历的缺乏、思维能力的不足,都限制了其发展,加上小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比起端端正正的坐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其更愿意进入生活研究新鲜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应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导入课程。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师们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对与学生思维接受能力相符的教学方案进行制定,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设置,导入课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后,使其以饱满的状态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比如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之前,就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前时间,提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品,如快递纸箱、魔方、文具盒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再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程,并让学生们将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品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上,教师根据此来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说出这些物品是否真的为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什么,分辨的方式是什么等。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在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后,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知,从而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2情境回归生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这也就说明,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在这样的情形下,小学数学教师们理所应当的要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在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们以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学生们往往可以发现和感受数学的魅力,会因此投入更多的精力;会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达成学习目的,提升学以致用能力。例如教师们在教学完“扇形统计图”的课程知识后,这时的学生已经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作用等有了初步的认知,面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班上一共有五十人,其中十二人喜欢足球,三十三人喜欢羽毛球,二十四人喜欢篮球,还有八人喜欢乒乓球,那么喜欢足球、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多少?能否用扇形统计图体现出来?在喜欢羽毛球的三十三人中还有十五人喜欢排球,喜欢篮球的二十四人中有一半喜欢网球,这些要如何体现在扇形统计图中?”通过交流探讨,学生们明显会更加深刻的理解扇形统计图,会知道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和应用,会懂得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表示出扇形统计图的各个数据。另外,教师还可以说出各种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如一瓶饮料中能量占总体百分之二。让学生们了解到,生活处处都存在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在降低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陌生感下,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3升华生活情境,培养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存在一种问题,那就是教师们在教学一部分知识后,会询问学生是否会做这道题,这时学生往往会回答“会”。但一旦教师改变题型,学生们就会手足无措,无法解答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教师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学生们重视的是对问题的固定解答,而不是解题思维的拓宽。二是学生们自己存在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述不清等状况,哪怕已经基本掌握一道题,但一旦修改题目的展示方式、数据和已知条件,学生们就会无法转换思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升华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指导其以不同角度分析习题。譬如在“大树有多高”的讲解中,此时的学生虽然学习了比、比例等知识,很多时候却很难有效应用,无法梳理其中存在的各种逻辑关系,容易产生各种错误。此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学生们除了可以拿出一根竹竿测量出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杆长和影长的比值;还可以多拿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后分别测出不同竹竿的长度和影长,通过不同杆长和影长比值数据推测出大树的实际高度。这样的方式虽然比起之前的方式更加复杂,却可以借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可以在对学生的思维定式进行打破下,让学生们学会应用良好的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現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转化效率。在此背景下,构建生活情境是推动这一目标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当重视生活情境的教学作用。其次要从教学方法、角色转变、社会问题等多角度入手,为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化,先进化的学习以及成长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多种因素的合力引导下,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红.探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96.
[2]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3(22):222.
[3]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