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南凤
摘要: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将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班主任需要积极优化班级管理制度,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借此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本文结合小学生特点,探寻班主任落实高效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任务,对此,小学班主任就需要探索出更加合理的管理办法,要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管理制度,在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古人云“不以规矩,无能成方圆。”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先创建一个健全的、完善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且使小学生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能做到有规矩可依,这样才能使制度得到有效的发挥,进而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质量[1]。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之前,需要先对同学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要发现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并把这些信息作为最基本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当前班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管理制度。而且,班主任要从班级学生入学开始就实施这些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快速的适应这些管理办法,使各项要求都能够逐渐渗透到小学生的内心,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效率。
另外,由于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他们因为认知水平、学习特点、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等因素的不同,也会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以往的班级管理制度很有可能已经不符合班主任的实际管理需求,因此,班主任需要带领这个阶段的学生一同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同学们从同龄人的角度出发对班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升级,设计出更具有层次化特点的制度要求,从而满足班主任真实管理需求。这种方式既可以体现出“以学为主”的教育原则,展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还能促使班主任制定出更符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的管理办法,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班级管理效率。
二、关爱小学生,耐心与学生沟通交流
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心智还处于开发和成长阶段,所以,在遇到很多事情时,都不会从一个非常客观和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与理解,因此常常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对此,班主任要想提高此类事件的管理效率,就需要坚持“以学为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对他们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心,用友善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挖掘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小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疏导,从而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2]。另外,班主任用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小学生,还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同学们不再恐惧和排斥与班主任的交流,并且,能够给予老师更多的信任与依赖,从而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成效。
例如,在某项班集体活动中,有的小学生不仅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活动,还利用一些搞笑行为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扰乱活动的秩序。对此,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而是要先与他们进行平静的沟通,要通过友善的交流探寻到这些学生做出这种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再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教导。比如,有的小学生做出这些行为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希望同学们的目光都能聚焦到自己身上,而对于这种心理,班主任就需要引导小学生思考活动本身的意义,帮助他找到自身的定位。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关爱,让他们明白即使自己不在活动中成为焦点,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也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并借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能够更自觉的参与班级活动,而班主任也能因此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树立集体观念意识
小学班主任要想提高管理班级的效果,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班集体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使其在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各项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从而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并借此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创建班集体实践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让小学生明白自己是这个团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在享受集体所带来的各种权利与利益的同时,也要认真履行集体所赋予的各种责任与义务。而且,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也能让小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班级这个大环境之中,使其能够从集体的角度出发,真心实意为班级每名同学服务,没有人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真心希望班级这个集体能够变得更好,这不仅可以减少小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还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质量。
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班级大扫除活动。与传统的大扫除相比,这一次班主任不需要再给学生分配打扫任务,而是要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意识,让小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让班级变得干净整洁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老师分配下来的任务,从而促使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班集体活动之中。与此同时,这样的班集体活动还能营造出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氛围,从而使小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团结,提高他们的班级服务意识,并借此降低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合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对于小学生班主任而言,即便制定出再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也不如强化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只有让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约束,才能更好的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质量。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是非辨别意识较低,所以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总是随心所欲的做各种事情,这就极大的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对此,班主任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观念引导,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更加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3]。
比如,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时,班主任就要进入到班级,然后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告诉小学生此时应当安静下来,等待教师讲课;在班会活动结束之后,班主任要留下来收拾垃圾、打扫地面,用行为引导小学生自觉维护身边的环境,促使他们在看到地面有垃圾时能够主动捡起并扔到垃圾桶中。班主任通过开展合理的观念教育,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有效的行为引导和思想熏陶,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就需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平等沟通、制度完善、行为引导等方式改善小学生的观念意识,让他们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减轻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提高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贤.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教书育人,2021(35):31-32.
[2]贺丽萍.浅析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策略[J].家长,2021(35):28-29.
[3]肖晶.小学班主任的有效班级管理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