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丽
高中化学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从内容上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新课标理念下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授学生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发现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在于我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化学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实践技能,我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日常教学中,从效果上来看是比较直观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其学习的有效性,当学生对化学知识真正抱有深入探究的兴趣时,那么她才会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当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中,探究化学反应和能量之间的转换,我选取了自热包这一当前较为常见的物品进行讲解,“同学们,你们吃过自热火锅吗?”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们都非常活跃的回答吃过,“当下自热火锅备受人们的喜爱,不用电也不用火只要放上加热包和水就能够将食物加热,对于上班族和出行旅游而言十分便捷,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加热包和水放一起后能夠快速加热呢?”有的学生想到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到生石灰和水的加热反应,还有的同学有些迷惑,表现出一定的求知欲,抓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机,我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再次展示了自热火锅的操作过程,带着学生进入一个化学实验的场景,然后提出了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加热包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出气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我们冬天常用的暖宝宝也可以发热,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吗?”当我抛出这些问题时学生们的热情果然调动了起来。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发热包的原理,我先让学生对其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成分表了解到大部分是由生石灰、活性炭、铁粉和铝粉等制成的,然后我将准备好的相关材料发给学生,以5~6人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小组亲自动手制作发热包,学生们都很积极活跃的动手操作起来,互相分配任务进行协作。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我在课堂上进行巡视,告知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按照步骤逐步操作,在观看学生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在确定成分用量之前会利用试管进行微量试验,我便去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合理的成分配比,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称赞到,学生得到表扬而更加开心。在实验中学生也开始发现问题,不同比例的成分原料与水反应后的热量是不同的,我告诉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用量进行对比观察,看一看哪一种石灰粉、铝粉和铁粉等的比例最合适,学生们尝试几种操作后记录了实验的数据信息,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报告的总结和讲解,我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了整合,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很强,多数问题在于最后的实验总结缺少规范性。通过这一实验过程让学生对之前的问题做出回答“生石灰遇到水就会产生热量,其中的铁粉会发生缓慢氧化来辅助放热,氯化钙在吸收水的过程中可以减缓发热包的失效速度,能够让食物完成加热。”“出气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其他混合物气体,属于易燃气体,所以在使用发热包时要保持空气流通,否则会出现爆燃的后果。”“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是原电池反应,与发热包使用目的不一样,它主要考虑的是温度的持久性,但是这两种物品在使用时都需要注意安全。”学生们所做出的回答非常完整准确,贴近其生活的情境案例以及亲手实践操作更能够调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既有效提升了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后续教学中时常有学生向我提出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化学知识学习主观能动性明显提升了。
除了从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以外,我也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和创新,依然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了考量,与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进行了及时交流和讨论,谈到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应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也让知识点更具结构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果。每一位学生个体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所思考的角度有所不同,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提升化学知识学习效果。在探究乙酸和乙醇的反应实验中,我先让学生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CH_3 COOH+C_2 H_5 OH⇋CH_3 COOC_2 H_5+H_2 O,其中的反应条件是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安排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通过实验产生最多量的生成物呢?边实验边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同学提到可以对所加入的化学物品顺序进行调换,在放入乙酸之后再放入浓硫酸,然后再加热,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这一想法另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顺序方式会出现刺激性气味,并提出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乙酸的顺序建议,为更好的验证对比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让他们分别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顺序进行实验,对比最终的实验结果,学生为印证自己的观点非常认真的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又有其他同学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将乙酸和乙醇加入试管后进行加热能够产生更多的生成物,不用加浓硫酸,对此我也让他参与到对比实验中,通过几位同学观点的分享和实验,最终实验结果显示添加反应物顺序的变化果然对生成物的量有着影响,相比之下第二位同学的观点较好,先加入乙醇后加入浓硫酸,然后再加入乙酸并进行加热,由此在反应物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多的生成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自对自身的观点进行印证,不打击、忽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观点,通过这样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不仅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化学探究兴趣,也促使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并且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从正确的思路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有所遏制,后来在不断的反思中我才意识到适当的放开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在试错与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才会更加深刻。
成功、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也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启发学生思维,让不同的声音存在、碰撞,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互动,才能真正做好对学生的引发和促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