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焕笑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风气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人文性和工具性如何统一不本末倒置,始终是一个大难题。本文试着阐述什么是人文性即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并提出基于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學;人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人文性和工具性如何统一不本末倒置?笔者认为,这需要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正确认识人文性(即“人文素养”)的内涵,并且准确掌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目前,“人文”这个词汇越来越受关注,是各类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中国人借助它表达了丰富、复杂的意义,并且试图把自己对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化的各种看法与期待融合在这个词汇里。
由此看来,“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文明修养。人文素养一般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而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价值观。那么,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不断的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素质,在这里强调知识、能力、品德等是靠平时长期学习培养而逐渐形成的。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包括人文精神在知识上的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是如何将人文精神知识“润物无声”地整合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得到提升。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一)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着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开放的视野、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语文的信心等人文素养。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更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思想、文化的精神食粮,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而且,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素养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它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充满崇高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有用人才。
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语言魅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运用教材本身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在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选取最有价值、最为优美又有德育因素的字、词、文段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背诵中不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魅力的博大精深,吸取语言的营养与智慧,积淀人文素养。
2.运用教师本身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在课堂上时刻流露出教师的语言魅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时刻接收来自教师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要重视学生个性的感受、理解和体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自由的语文学习体验中逐步提升语文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导“知识”。导“知识”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学习《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结合整个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对话,学习如何使用“提示语”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提示语”对描写人物对话的好处,让学生在实践(仿写)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导“价值”。教师在备课时应找出最适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德育点,对学生实施人文价值教育。如,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可以教给学生的知识很多,但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神话故事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偏离这个文本主题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盘古的伟大精神。
(3)导“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问题”导得好,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简单,要具体,要有价值,学生能分步完成。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个简单的又可以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在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4)导“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莫过于导“方法”的能力了。如识字教学,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变一变、整体记忆、借助插图、找形近字”等识字方法。如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泛读、跳读、批注阅读等阅读方法。如习作教学,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习作技巧,写记叙文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来构思文章内容,写应用文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人文价值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内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通过课外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感受其中的奥秘、陶冶性情;如,带领学生走进大街小巷,领略民间风情,让学生在游览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美好,陶冶性情等。语文课外活动中最为受学生欢迎的是课外阅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书海里热爱中国的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智慧,在润物无声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正确掌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会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让课堂成为构筑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2]谭宏平.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剑南文学,2013:391.
[3]刘璐.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