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三项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

2022-07-16 02:21朱晓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受检者胸痛标志物

朱晓云

444100 当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当阳

急性胸痛为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一种前胸位疼痛的表现,通常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1]。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了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通常病情比较紧急且凶险,发展迅速,因此需要快速筛查来诊断胸痛危险分层以确保预后[2]。急诊科室因为胸痛误诊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约在25%,其中低危的胸痛患者无须增加额外的医疗负担,所以在临床上有必要提高急诊科室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在急性胸痛的诊断上采用了超敏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同工酶(CKMB),分析临床的效果以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60 例作为观察组,将健康受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51~72 岁,平均(58.31±5.37)岁;体重58~73 kg,平均(68.31±8.21)kg。观察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52~74 岁,平均(58.35±5.34)岁;体重56~74 kg,平均(68.35±8.18)kg;病程0.5~5年,平均(2.17±0.16)年。根据心电图动态结果,临床表现以及风险评估和缺血危险程度等评定出高危21例,中危28例,低危11例。分层标准依照《2005 国际复苏指南》标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研究知情权且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④危险分层依照《2005 国际复苏指南》中对胸痛患者风险度分层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低和中途退出者。②明确外伤史。③肺部疾病患者。④认知障碍者。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使用cTnI、Myo 及CK-MB检测。步骤过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12 h的床边实时动态检测,内容包括0 h、4 h、8 h及12 h实时连续性心率检测和心电图(ECG)检查,同时使用triage Meter荧光免疫干式快速定量诊断仪和试剂来检测cTnI、Myo及CK-MB。研究对象均需要抽取2 mL的静脉血液装置真空管中,并向标本血液加入肝素锂抗凝剂,将其进行混匀并且使用全血检测。检测步骤严格依照说明书的操作流程和相关检测进行,检测需要在15~30 min完成。对于胸痛患者的血中含量变化适时动态地分析。

判断标准:cTnI<0.4 ng/mL 为阴性;0.4~0.99 ng/mL 为可疑;>1.0 ng/mL 为阳性。Myo 判定0~107 ng/mL 为阴性,>107 ng/mL 为阳性。CK-MB 判定0~4.3 ng/mL为阴性,>4.3 ng/mL为阳性。

观察指标:记录受检者的cTnI、Myo 及CK-MB的检测指数和中、高、低危的胸痛患者cTnI、Myo 与K-MB 指数。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cTnI、Myo与CK-MB 检测结果比较。①高危胸痛标准:临床症状不稳定、心肌影像学阳性、一种或者多种胸痛、缺血造成的进行性胸痛。②中危胸痛标准:ECG 缺血表现但和疼痛无关、静息性疼痛,目前有所恢复、渐进性疼痛。③低危胸痛标准:心肌标志物阴性、心电图正常、稳定性疼痛>2 周或者经过劳力性疼痛阈值轻微改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受检者的cTnI、Myo 及CK-MB 诊断结果比较:观察组的cTnI、Myo 及CK-MB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的cTnI、Myo及CK-MB诊断结果比较(±s,ng/mL)

表1 两组受检者的cTnI、Myo及CK-MB诊断结果比较(±s,ng/mL)

ncTnIMyoCK-MB观察组608.49±2.83 242.32±29.32 14.83±2.62对照组550.18±0.1537.41±7.242.51±0.72 t 21.740 950.422 933.714 6 P 0.000 00.000 00.000 0

中低危患者和高危患者的cTnI、Myo 及CK-MB的检测情况比较:中低危患者的cTnI、Myo 及CKMB指数低于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低危患者与高危患者cTnI、Myo及CK-MB检测情况比较(±s,ng/mL)

表2 中低危患者与高危患者cTnI、Myo及CK-MB检测情况比较(±s,ng/mL)

ncTnIMyoCK-MB中低危390.83±0.4193.72±67.425.01±0.92高危2112.73±1.92 263.13±56.21 18.93±2.73 t 37.408 39.813 829.094 8 P 0.000 00.000 00.000 0

观察组中急性胸痛患者不同时间段的cTnI、Myo及CK-MB 检测结果比较:在24 h 的cTnI 及CK-MB的指数呈现高峰,3 d 的指数趋于降低,半衰期比较长,Myo 在12 h 水平显著提升,24 h 开始呈下降趋势,cTnI、Myo、CK-MB 三项指标在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cTnI、Myo及CK-MB检测结果比较(±s)

表3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cTnI、Myo及CK-MB检测结果比较(±s)

n 6 h12 h24 h2 d3 d cTnI603.02±0.1222.83±5.1623.42±4.7312.83±7.936.17±1.07 Myo60519.21±69.86642.12±217.3161.23±17.3145.31±17.6333.41±14.63 CK-MB6048.17±17.83165.31±52.33173.21±56.3535.26±19.3217.72±12.63 t 723.683 8421.808 8252.379 843.381 2228.901 6 P 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讨 论

所谓急性胸痛,即一种突发性胸痛,严重突发性胸痛可能有致命的危险。引起胸痛的因素比较多,临床上常见的诱因有带状疱疹、心肌炎、气胸、肺部肿瘤、心绞痛、肋骨骨折、主动脉夹层及肺炎等,同时少数的腹部疾病如肝脓肿和肝癌也可以引发胸痛的现象[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习惯的变化,急性胸痛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也成了临床常见疾病之一[5]。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极容易被误诊成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延误了正确救治时间[6]。为了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避免延误治疗时间,对于该病采取有效快速的诊断十分重要[7]。通常对于胸痛患者需要提高警惕,注意是否存在冠心病心绞痛,对于典型的ECG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好区分,其危险分层也容易察觉,但是对于不典型的胸痛患者或具有相似病理的非ACS患者,如何提升诊断率,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热点性问题。

cTnI为人体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但通常在心肌损伤后的4~6 h才有诊断决价值,通常情况下应用单独的cTnI检测诊断效果不佳。而Myo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肌、心肌细胞质中,且该项指标相对比CKMB 的指数升高相对较早,可以用于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8]。但通常人在剧烈的运动后,骨骼肌肉出现损伤等异常情况的情况下,可以引起Myo的升高,所以不能当作单一的诊断项目,为胸痛患者的性质进行定义[9]。CK-MB 为诊断心肌损伤早期的有效标志,一旦出现大面积骨骼损伤,CK-MB 便会出现升高的趋势,升高迅速,清除也较快,可以在患者血清浓度发病后的2 h 内迅速升高,且在48 h 降低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在胸痛诊断中单一使用存在局限性。

CK-MB 在机体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如肝脏、小肠、心肌及骨骼肌等,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并且窗口期比较短,因此对于诊断效果不敏感,存在不足之处[10]。Myo 为氧结合的蛋白,分子结构是一种血红素辅基和一条朱丹多肽链,主要存在于心肌以及骨骼肌中,当前临床上Myo可以作为急性AMI最早的可测性标志物,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有特异性偏差。一般在心肌损伤后的12 h内可以达到高峰,在24~48 h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分子量在17 800,相对于CKMB 和cTnI 来说,分子量比较小,因为该指标在机体出现肌肉损伤、皮肌炎等疾病时血中的Myo含量均可以升高,因此对于胸痛发生后的4 h之内升高Myo的患者不能够做单一的检测结果来判定。cTnI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标志物,具有高特异性、持续时间长以及高灵敏度的特点,它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分子量比较小,为横纹肌收缩的调节蛋白复合物,分子结构属于钙结合亚单位,抑制性亚单位和原肌球蛋白亚蛋白,一旦患者出现严重性缺血或者胸痛的时候,蛋白出现释放入血。它可以检测到Myo和CK-MB无法检测到的心肌损伤,能在不受肌肉损伤干扰的前提下反应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将心肌三项应用到急性胸痛中,cTnI、Myo及CK-MB的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的受检者,cTnI具有较为广泛诊断时间窗,将三者联合让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变化实施展现,弥补单一使用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早期诊断出阳性患者,帮助胸痛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不同病理机制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cTnI、Myo 及CK-MB 诊断技术应用到急性胸痛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有助于急性胸痛的早期危险分层处理,联合诊断对于急性胸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一种实用性高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受检者胸痛标志物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