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16 02:27
学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教学内容

陆 豹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目前,虽然多数学校都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其并未列入高考的科目中,致使其“徒有其名”。与其他的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并频频被其他文化课占据。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比较多,在教师的直接灌输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真正扭转这一局面,使学生摆脱记忆的枷锁,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依据思维导图的优势,将其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认知观念有误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当前高中教育来说,部分高中依然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考试的科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依然无法改变以考试选拔学生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存在极强的敷衍态度,甚至主动将课时让给其他科目的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受到教师观念、自身学习压力的影响,常常习惯性地取舍,将其作为放松课。

(二)课时分配存在问题

有效的课时保障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就当前整个高中来说,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存在课时不够用的现象,甚至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出现了向非考试科目借课时的现象。针对信息技术来说,学校安排的课时基本上都是一周两节,而在借课时的现象下,一周两节也难以保障。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多,在有限的课时中常常难以完成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将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拓展。

(三)教学内容局限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日新月异,教材上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尤其是面对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下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任。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依然滞留在“一本教材打天下”的状态下,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内容直接灌输,并未铺开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实践、拓展类的内容来说,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如此,有限的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真正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模式单一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模式下,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需求,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但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来说,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知识灌输的模式,将教材上的知识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了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

(五)忽视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融入

新课程背景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不愿意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甚至误认为思维导图会扰乱学生的思维,浪费有效的课时等。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依托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设计

无论是在哪一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目的,就是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结果。基于当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现状,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将纯文字的教学设计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具体来说,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教学设计”作为中心关键词,接着以“教学目标分析、理论基础、学习者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教学评价”作为次级知识点,并运用个性化的线条将其联系起来;之后,以次级知识点为中心,分别对其进行拓展,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如此,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不仅提升了教学设计的质量,也促使教师对教材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便于其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寻找到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的突破口,使得课堂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为后续的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教师一味地选择灌输式教学模式,则会增加学习的难度,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都是借助笔记的形式,在课下死记硬背、埋头苦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候没有重点。面对这一现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就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某一章节教学中心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接着围绕关键词寻找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等,最终在层层递进中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如此,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可将繁杂的知识点清晰化,使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本章节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融入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计算机病毒”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以计算机病毒特点、传播方式、预防方式作为次级知识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对相关的内容继续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如此,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可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逐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丰富了学生的视野,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思维导图开展自主学习

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以自己作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难以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在学科素养背景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就要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初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图文混排”的教学中,由于该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绘制自选图等,且这些内容均可在工具栏中找到,学习的难度相对比较低。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我的家乡”作为主题,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自己将要编排的图文进行绘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帮助其在高效学习中构建出更加完整、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另外,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也随之提升,实现了学生的发展。

(四)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操作

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通常,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示范操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口头讲解。如果教师的讲解速度比较快,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难以真正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也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优化实践操作教学时,就可借助思维导图的工具,将相关的操作要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尤其是在课下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可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例如,在“建立表格”的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相关的操作要点展示出来:在A1 单元格中输入成绩表;在A2∶M2 单元格中输入表头部分;在A 列输入学号等。如此,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可充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五)思维导图优化合作学习

面对学科素养下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还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真正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实。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边进行合作学习,一边绘制思维导图。最终由小组长将本组的思维导图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他学生则可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形成一幅完善的思维导图。例如,在“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教学中,由于这一节是高中信息技术整套教材的导言部分,其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佳选择。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完之后,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思维导图,最终围绕绘制的思维导图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此,不仅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促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了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复习效果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复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复习梳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在宏观的角度上把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内在规律等。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时候,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再次强调。在这种复习模式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通过关键词、一级知识点、次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等词汇,将整个章节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如此,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可促使学生在快速回顾中构建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真正提升信息技术复习效果。例如,在“微型计算机组成”相关知识的复习中,由于其中涉及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常常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学习之后就会遗忘等。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应指导学生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借助图形的方式,将微型计算机组成结构呈现出来。如此,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可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迅速构建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在复习中强化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切实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七)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板书和笔记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学生的笔记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都是依据传统的教学经验,一边教学,一边书写板书。学生则是按照教师的板书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这种教学模式致使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面对这一现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融入思维导图的工具,优化板书设计。学生也可在记笔记时,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融入思维导图的方式,借助一定的图形、线条、颜色以及精练简短的语言,将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设计成为一个知识体系图。如此,不仅节省了学生的课堂笔记时间,也提升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也形成了个性化的课堂笔记,使其能够一目了然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例如,在“建立文件夹”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板书、学生在记课堂笔记的时候,就借助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件夹建立的具体流程、方法等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明确理解文件与子文件、文件与文件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于其在学习中迅速捕捉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为了彻底扭转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弊端,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教师应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思维导图科学地融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信息操作实践、合作学习、课后复习、板书和笔记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真正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教学内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