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依丹
摘 要:精益生产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降本增效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对精益生产的理念、精益生产的目的等内容做了概述,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通过现场基础管理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实现精益生产的实际应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精益生产;现场基础管理;绩效指标
1前言
实施精益生产是一项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工作,变革的核心是员工的思想和意识,创新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精益管理。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应用精益生产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回报。
2精益生产理念概述
精益管理源于日本、发展于美国。最早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Just In Time(准时化生产)是一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过程、杜绝浪费的一种生产方式。美国麻省理工通过对日本企业大量调查研究,对这种生产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的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过程。
3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目的
通过组织企业内涉及精益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生产单位及所有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精益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建立持续改进的精益生产体系,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
通过精益生产的管理,引入先进的精益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链上的各个环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和融合创新,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能持续消除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无效劳动及浪费,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使公司持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
4精益生产现场基础管理
现场基础管理主要针对生产现场,是对生产制造过程的一种监督、规范化管理手段。
4.1确定重点工作计划
根据生产现场各制造过程的管理特点,生产单位分别研究确定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例如需要攻关解决的制造难点或者需要严格控制的某项成本等,具体内容包含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四方面内容。
4.2确定绩效管理项目和评价指标
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计划,逐项分解能够落实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绩效管理项目,并根据绩效管理项目的特点和输出值,确定其评价指标以及指标的计算公式。生产管理类指标可由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准时化齐套率、入库工时达成率、生产异常处置时长、产能达成率、材料利用率、直接劳动生产率组成;品质管理类指标可由零部件一次交检合格率、废品损失金额、返工返修件数组成;设备管理类指标主要统计设备故障率;成本控制类可由在制品金额、能源消耗小时费率、机物料消耗小时费率组成。
4.2.1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
该项指标重点管控“按时”,根据生产计划要求的时间节点,设置需“按时完成”的时间,由(实际按时完成数/计划生产完成数)×100%得到该指标数据值。
4.2.2准时化齐套率
准时化生产是精益生产的特点,准时化齐套率同样重点管控“准时、按时”的要求,通过(实际准时齐套件数/应准时齐套件数)×100%可得到该项指标数据值。
4.2.3生产异常处置时长
该项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影响生产进度、制约生产的因素,例如设备故障、计划调整、质量问题等等,可通过(生产异常处置完成时间-生产异常发生开始时间)获得指标数据值。
4.2.4直接劳动生产率
该项指标指直接生产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可通过(实际发生工时/出勤时间和加班时间总和)获得指标数据值。
4.2.5机物料消耗小时费率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机物料成本控制,可通过(机、物、料消耗费用/实际发生工时)获得指标数据值。
4.3统计绩效指标数据并分析
每月根据生产节点获取数据,按照指标计算公式编制绩效指标数据统计管理表单,分析各项绩效指标数据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发现潜在主因并提出、制定改善对策,编制《绩效指标问题分析一览表》。
4.3.1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与入库工时达成率
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数据值高、入库工时达成率数据值低反映出,制造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工时值低,侧面反映出制造生产的多为简单、易加工的产品。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数据值低、入库工时达成率高数据值高反映出,制造生产的产品大部分不是生产计划要求的。
4.3.2入库工时达成率与直接劳动生产率
入库工时达成率数据值高、直接劳动生产率数据值低反映出,直接劳动时间长,或为通过加班来达成工时值,直接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低。
通过4.3.1、4.3.2两项绩效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分析出影响该绩效指标的真实、直接的因素,再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整改措施。
4.4建立问题库
结合《绩效指标问题分析一览表》,将影响绩效指标的因素进行归类,纳入问题库。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将“问题库”逐步转变为“经验库”。
4.5持续改善
制作各生产单位“生产运营绩效指标目视化管理板”,将绩效指标进行目视化管理。将指标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影响的重要程度分为公司级、部门级、基层级,通过QC、8D等方法,解决问题,持续改善。
4.6绩效指标管理推进流程
4.6.1策划阶段
策划阶段包括确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明确管理现状、量化重点工作评价指标、设定绩效指标、明确管理方向、设定绩效指标管理工具、设计目视化管理道具样式、制定绩效指标管理流程。
4.6.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管理流程及工具运用方法现场培训与宣贯、绩效指标数据填写、指标数据收集及问题点分析、树立改善对策及明确改善方向。
4.6.3标准化阶段
标准化阶段包括定期召开指标分析会、制定绩效指标管理标准。
4.6.4持续改善阶段
持续改善阶段包括建立问题库、开展绩效提升改善活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精益管理工作,对企业生产制造和管理过程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精益管理中,结合工作实际和短板研究分析精益工具、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并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能使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旭.精益管理.2013(239875).
[2] 刘化龙.奚国华.精益管理之道.2016(31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