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2022-07-16 08:18周良凤
科学与财富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经济法信息化教学

周良凤

摘  要:本文对《经济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特点进行了相关教学方法的分析。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课证融合;案例分析教学;信息化教学

一、课程分析与学情分析

《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对于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它就是核心专业课程。《经济法基础》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两门科目之一。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乃至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都要考《经济法》这门课程,可见学好《经济法》课程至关重要。

以我所在的学校财会类专业为例,《经济法》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完的专业课是《基础会计》,对会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法律知识比较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的法律条文,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专研如何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知识。学好经济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去用法,也是将来工作中需具备的保护自我的一种必备能力。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1.课证融合教学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如果能与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相结合来教学会取得比较直观的效果。学生学习完课程又能通过初级会计师职称证书,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选择的《经济法》课程教材就是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考试指定用书,方便学生学习完便具备参加考试的能力。

有不少考生以为,在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两个科目中,《初级会计实务》是专业课,《经济法基础》是公共课,考《经济法基础》就像以前参加过的一些社会普法考试一样,考前背背重点、背背题目就能通过。这严重误解了《经济法基础》这个科目。

实际上,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两个科目都是专业课,《经济法基础》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基本是技术规范,尤其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票据、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 都是非常专业的内容,其理解、应用成分非常多。如果考生没有给《经济法基础》足够的消化、理解时间,纯靠考前突击记忆很难通过考试。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考前充分巩固、加强记忆,才有可能顺利通过考试。

在教学中,结合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重难点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解,对于高频考点,分析讲解相关例题和考试真题,让学生做到对考点心中有数,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经济法》课程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是枯燥的法律条文,但也有一部分提供了不少案例以供我们了解和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运用案例并结合专业知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互动使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有趣。因此《经济法》课程教学中,适当的案例选取和案例的合理应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经济法》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案例分析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通过小组讨论或法庭模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也在这种快乐的角色扮演中获得真知,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有效运用,从而也达到了《经济法》课程教學的最初目的。

案例分析法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借助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索和研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同学生及时的互动和沟通,依托案例教学法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案例选取的科学与否。

3.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

我们选择重庆市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辅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该平台里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课程,从微课视频、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热点问题发帖到大量的练习题,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和巩固各章知识要点。在课程平台我们会根据章节授课进度来发放练习题,学生做题的结果能够及时准备得到反馈,教师能第一时间明晰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坏和薄弱点在哪,有针对性进行辅导,这对于知识的吸收大大受用。

三、提升教学方法效率的措施

1.夯实教师自身实力,提升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首先要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大大提升,只有提升自身的知识容量才能更好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选择一些适用性强并易于理解的内容作为重点讲解。教学中,多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启发式教学中鉴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针对疑难案例问题,教师必须将疑点讲清楚,并注重知识讲解的层次性,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掌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这样在讲解之后,学生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印象和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很容易陷入讲解理论而不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这一问题,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环节不仅能使教学在课堂上变得生动形象,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结合,合理组织社会实践或开展课堂模拟实践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经济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宋俊兰. 运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10):280

[2]张瑞. 信息化手段下高职《经济法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青年时代,2020(7):213-214

[3]郭莉.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实践探究[J]宿州教学学院学报,2021(02):100-103

[4]张蔚. 高职院校中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云南农业,2021(10):51-53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经济法信息化教学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