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分子”的教学研究

2022-07-16 07:10:53刘传胜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初中化学分子

刘传胜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化学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同时也重视对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传授和训练。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与应用化学学科意识,以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来展开论述探讨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及方法。本课题通过分析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相关理论概述,重点阐述了分子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分析了目前中学化学“物质及其性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分子;教学研究

引言

化学的性质是物质科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分子结构和功能规律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引入“物质及其性质”概念这一课题,该课题主要探讨在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策略。同时也介绍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最后从培养兴趣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度等方式促进其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物质及其性质概念

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指物质的组成和其结构的变化,即组成成分和化合物之间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与它有关系性状、构形等方面。它具有一定的物理特征,并反映了其基本成分、理化特性及其他有关信息,如分子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化合物之间相互联系等;此外还包含化学元素及其所产生反应或结果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特点;最后可以揭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化形态变化规律和宏观现象。

(二)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由于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更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二、初中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理解不准确

化学的基础内容,它是物质科学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之一。在对初中化学的研究和分析中发现:学生对于概念理解不明确、认识不够透彻,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解、漏判,而且学生对于化学方法不够熟悉、理解不透彻,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错误的概念,教材中的内容也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了其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发展。

(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只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讲授知识点、实验技巧和方法等,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及创新精神方面的教育;同时也忽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不透彻、不够深入,无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缺乏;课堂氛围沉闷压抑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后续复习效果以及提高成绩。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不深入,在课堂上不爱思考老师讲课时出现“题海战术”现象;同时也可以看出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盲目的增加了实验和习题等方面的内容来吸引同学们注意力。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与思维方式,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进行实验演示等活动;教材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低且缺乏趣味性等等问题,都制约着初中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及综合素养提升。

三、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分子"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在初中化学“质及其性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是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發学习兴趣并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理解科学概念、规律以及方法体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且丰富多彩地认知结构与思维方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同学们了解化学性质及相关原理,并掌握其中蕴含于生活当中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技巧。同时还要注重实验方法及步骤的改进和创新等问题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形成良好品质观;最后还需从转变传统观念入手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化学环境。

(二)教师应重视培养中学生的“生活化"意识

化学的基础内容,它是物质科学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之一,化学"材料与物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了解并掌握化学学科发展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培养他们“生活化"的意识,用抽象思维看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遇到有关热点问题及其他新发现与困惑等,帮助形成正确合理地认识与评价事物本质之间关系的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区分"同种现象”“异类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及区别性;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很重要的素质和技能,让他们能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初中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研究发现: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好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重视课堂上讨论与交流;多给同学展示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概念。通过实验和课堂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出发去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及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结论

化学"物质的性质,分子结构是其存在和发展最基本、最具特点的特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在这个时期中他们需要大量知识储备,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与实践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以及更严格要求等问题。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化学学科性质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其科学素养、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 · 托列哈孜.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 教育研究, 2020, 3(5).

[2]周玉芝. 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以初中化学的分子概念教学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9):4.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初中化学分子
分子的扩散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新民周刊(2018年8期)2018-03-02 15:45:54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饮食科学(2017年12期)2018-01-02 09:23:20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13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2:31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7:49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