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
摘 要:在“大智移云”和新技术革命下,会计职业正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财务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重大改变,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扩招正好给高职院校进行分类培养,实施多专业融合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构建了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为财经类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模式。
关键词:高职扩招;财经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46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加剧,不少职业正在被机器人替代,传统的财会岗位如财务记账员、统计岗位等已经或正在被计算机替代。跨业、跨界的企业和岗位越来越多,企业不再强调单一专业技能,而是更加期望具有跨专业、多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培养本专业技能人才为主,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注不够,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对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融入也很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难以适应各种跨界工作,更是难以进行职业转型。因此,为了应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新需求,教育部出台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行高职扩招,这正给高职院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通过对当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构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给财经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生源多元化,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化较大,目前,大部分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仍然以传统专业技能培养为主,既没有考虑到高职扩招后生源的差异性,也没有与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要求接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仍侧重于记账、核算等专业技能培养,而对管理能力、职业素养、信息应用、创新等复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培养出来人才,只能胜任会计核算、审核等传统会计岗位。然而随着“大智移云”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会计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会计职业呈现出未来专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专业融合越来越高,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传统的会计核算岗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会被计算机替代的趋势。因此要求会计人才具有除了具备会计基础技能外,还应具有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实现由单一会计技能人才培养向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转变。高职扩招正好给高职院校实施分类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专业融合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契机。
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为解决扩招背景下对于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的可持续提升。本文构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1)多维,指的是人才培养的多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多能:培养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一专多能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第二个维度多元:通过专业的常规课堂,虚拟仿真课堂,校外课堂,第二课堂等实现人才的多元培养。
(2)多层,指的是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包括基础层,专业技能层,职业技能层(拓展层),通过基础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层实现把学生在常规课堂学习的知识、方法转换成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层检验和强化学生参加虚拟仿真训练和实习(实操)的效果,拓展学生相关的职业技能,并将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和终身学习三个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多专业,指以会计、工商管理、物流、营销等财经类专业群为基础,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互设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虚拟仿真课题开设跨专业实训课程等,共享专业群资源,满足“1+X”技能的以本专业为主,相关专业技能为辅的要求,培养一专多能型会计专业人才。通过对学生多元化的层层递进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2.2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为实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将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修订、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并不断完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以确保能培养出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修订。要建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维三层多专业融合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梳理,按照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对现有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修订。“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变以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重点关注记账、核算等单一专业技能培养,而对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复合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财经商贸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产业、就业岗位关联度高的特点,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促进各专业能力和知识相互渗透,专业技能相互提高。②注重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参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定岗实习,学习企业文化,训练职业技能。③逐层递进训练学生能力。第一阶段培养学生财经商贸类企业岗位通用基本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第三阶段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真实场景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④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養过程。
(2)课程体系的重构。创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和“一专多能”培养,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联合分析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提炼职业活动中需要的核心能力,按照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应岗位细化为通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三个层次,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层次递进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基础层:主要开设会计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通用基础课程训练学生的通用基本能力;②专业层:主要开设包括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财务数智化应用、云财务实训等在内的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要求的专业的核心课程、仿真训练和实操训练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③拓展层:主要开设跨专业仿真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层次递进训练,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同时根据行业背景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改革,构建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3)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①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推进课堂革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移动学习、实时互动、远程协作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与协作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沉浸式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及知识掌握情况,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达成学习目标。让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成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载体。通过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数据,使评价方式转向重视“学习投入、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切实提高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教学质量。②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编写新形态教材,制定各种新形态教材编写规范,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引入企业最新案例,将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知识技能,转化成教材内容。运用最新的信息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对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的学习需求,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和配套资源的新形态教材。确保教材建设满足“1+X”证书制度的需求,满足培养产业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高端技能人才精准培养,并随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及时动态更新。
3 大數据与会计专业“多维多层多专业”融合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3.1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
依托专业群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多维多层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现代会计业精准对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计及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同时要注意融入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开设劳动教育课,邀请企业家和劳动模范进校园宣讲,创设劳动光荣、技术是宝贵财富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奠定校园文化基础。
(2)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专业群及会计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动态跟踪财经类岗位群变化,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团队建设、教材教法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促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推进各类课堂的有机衔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常规课堂、虚拟仿真课堂、校内外课堂的联动,实现有机衔接。常规课堂和虚拟仿真课堂有效配合,让常规课堂教学为虚拟仿真课堂提供支撑,虚拟仿真课堂反哺常规课堂,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校外课堂把第常规课堂和虚拟仿真课堂习得技能应用于企业,在企业顶岗的实习期间,继续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文化活动,并巧妙运用企业的案例丰富校内课堂的内容。
(4)推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修订和重构过程中将行业最新需求不断引入到人才培养中,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1+X”智能财税证书、“1+X”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应用、“1+X”业财一体化证书、“1+X”智能审计证书等专业课程和课程资源包,将会计涉及的典型工作中的技能系统化、显性化,使职业技能证书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将进行对接,全方位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2 多措并举,塑造多能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实施四大师资提升计划,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德馨技高、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创新教学团队。
(1)坚持师德为先,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加强师德考核力度,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2)引培并举,培养高水平带头人。专业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计划,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或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专业群客座教授、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顾问,通过境内外访学、企业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群)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进而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3)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团队。通过组织专职教师到实践基地观摩交流、下企业锻炼等途径,提高专任教师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组织教学团队积极参与“1+X”相关证书的培训,致力于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专业群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骨干为兼职教师,以指导实习、讲座、校内实践授课等多种方式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校内培训、教研活动、与专任教师结对互助活动等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4)强化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全面落实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通过组织教师到境内外院校进修学习、培训、职教能力测评等方式,强化教师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鼓励教师通过教研活动、申报教研课题、编写教材等方式提升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攻科研、破难题、精设计”的举措提高专任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3.3 优化整合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优化整合资源,建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训中心。围绕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高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训室进行整合,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企业真实案例和场景,校企合作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真实再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上下游企业供应链协同的产业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依托信息技术,建设与行业对接的现代化实训室,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合作共建,以现代财经类人才的职业和就业能力为重点,通过平台建设、设备更新、流程改造,增加实训项目,建设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互联网+教育”理念,建设会计智能化,互联网化,机器人化线上线下一体账务处理与财务管理的新型智能会计实训室。
(2)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培育紧密融合的合作企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优先在紧密融合的企业内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服务、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试点等工作。充分利用行业、兼职教师和校友资源,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优化专业群顶岗实习岗位,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獻
[1]郭兆颖,齐天华.“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7,(05):6567.
[2]张政利,李云飞.预判与施策:高职教学管理直面百万扩招新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4351.
[3]穆建亚,余宏亮.教师专业伦理素养:要义、释惑与纾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06):7783.
[4]方艳.“1+X”证书制度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3):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