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在电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与探讨

2022-07-16 11:53贾昊葛玉丽邢旭宋超赵丽娜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贾昊 葛玉丽 邢旭 宋超 赵丽娜

摘 要: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出现了,“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专业和电类专业都面临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存在新的机遇,因此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全国高校都在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OBE理念,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

关键词:专业建设,OBE,人才培养

一、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市场经济时代已经逐步到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现阶段企业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本之一就是人才,人才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社会各方面对此都需求巨大,因此,各方面都更为注重人才的培养。如今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建构基于O多年前,成果导向教育(OBE)被美國学者Spady提出,并不断大战壮大。通过坚持“学生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作为引导,寻求教与学的平衡,已逐渐成为美、英、德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OBE教育模式更偏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同时构筑公平客观的评价反馈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并胜任未来的工作。通过相关内涵构成的不断丰富,将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改革内容和目标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科学、先进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而毕业生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是专业建设BE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更为有效的路径。

40过程中的关键。在OBE教学中,“培养模式应以确保证学生获取实质性成功经验的形式展开”,这样,教育的核心思想恰好是教学效果才得以体现,同时培养质量是我们专注的核心的体现。因此,通过教学实践将OBE教学思想进行应用,对专业生存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就是专业建设,实现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 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多,应对此种变化,根据国家要求精神,提出以下专业建设方案:

(1)专业建设基本原则

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足等优势,不断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新发展。丰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做好专业建设的同时,贴近地方经济发展和需要,市场调节机制科学运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加强人才培养建设,积极打造以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本科,提供各类应用型人才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2)专业及课程建设

科学划分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各单门课程进行课程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把现有专业从内涵上做强做大;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进一步论证、对教学计划中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体现了综合性人才培养与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认真规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要本着“提升现有人才、培养骨干人才、引进重点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工作思路,坚持“为用而养”的原则,继续实施“硕士化”工程,引导教师转专业、转研究方向,选派急需学科教师到大学本部培训学习或到省内外著名高校培训学习,也可选派到国外留学访学,构建学历与职称比例结构合理、学科门类与专业门类相适应、与高校发展相适应是教师队伍,要培养造就出一批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逐步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学术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预设学生的毕业标准。

通过严谨调研,调查研究专业,培养目标明确。OBE教学第一步就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也是一个专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利用基本明确的培养目标反过来,制作详细的毕业标准,在利用做好的毕业标准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这是OBE理念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融合的基本思路之一。在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既定学习效果,每门课程的综合学习效果都能达到既定的毕业标准,实现课程体系与既定毕业标准通过培养方案明确衔接。

(2)基于实际学习产出,明确分段培养目标。

做好培养各阶段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在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应注重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核心专业课学习的阶段,完成该水平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参照既定的毕业标准,对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熟知结构进行整体安排和设计,既保证了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同时也满足本科期间专业技术课程有效课时培养同类人才的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求具有相互支持和关联的特点。

(3)完善教学评估过程,实现精准评估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以促成专业的良性发展。公共基础课程包含常规的数学和英语等,还应包括职业规划、形势政策等类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小到大的两方面得到训练,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专业核心课应突出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整个阶段所设置的课程需要更加实用化、专业化,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是贯穿人才培养的主线。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的主体应是学生的学习,以“做中学习,学习中做”的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了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应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应在设置选修课时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

(4)使用学习产出,实现职业目标。

顺利进入对口单位工作或继续深造学习,是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的基准。通过调研相关毕业生的工作性质和发展状态,以及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反映了学生在四年中的学习,是否能够很好地掌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方面,学生是否能将四年中实际掌握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际动手能力是否比其他学生强,都会作为改进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参照点,从而形成对培养模式的闭环循环改进。

四、结论

电类专业作为新工科中的佼佼者具有软硬强弱结合的特点,其系统性和工程性较强。无论进行工程专业认证还是纯粹进行教学改革,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人次培养以及专业建设升级,这是我们目前新工科专业共同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充分进行OBE理念与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充分结合,才能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新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菲,龚晓君,马虹.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践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5):181-183,219.

[2]王亚良,潘柏松,董晨晨,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类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群设置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06):162-167,175.

[3]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作者简介:贾昊(1978-),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就职于大连科技学院教务处,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课题项目1: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 “ 十四五 ”规划2021 年度立项课题《OBE理念与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实践》(课题编号:LMJX2021145).

课题项目2:2022年大连科技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电类专业建设OBE理念的研究实践》(项目编号:XJG202223).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