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16 11:47:00谢勇生
高考·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复习教学实践探究思维导图

摘 要:本文就思维导图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中辅助预习、实验教学、处理习题等几个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度剖析,探究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构建思维导图的创新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期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实践探究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国内外很多学校都开始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逻辑来完成学习。在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网络化地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表达发散性思维[1],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实效,协助学生有效学习。

一、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课堂上记好笔记、课后背诵即可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听课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现在的高中生[2]。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需要重视预习在课堂中的作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备好思维导图,并且引导其根据思维导图认真思考,完成预习任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三生物教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需要注意本节课的知识并不复杂,尤其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高中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只需要通过系统化的预习和课堂教学就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但是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前,也需要明确一点:必修三的生物教学内容从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难度开始降低,但是对综合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虽然学习内容越来越简单,但是学生处理问题的生物学思维却很难培养出来,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三重点培养的学习能力之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掌握生物知识,完成学习。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节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之前,应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指导学生绘制一份适合高三学生快速浏览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如下:

联系生活、拓展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采取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运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教师制作完思维导图之后,可以直接将这一部分内容打印出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去教材课文中找答案。由于人教版的教材编写相对详细,学生只需要经过简单的预习,就会发现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教材上几乎都能够找到比较清晰的答案。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再将教材中的重點勾画出来,将这些内容摘抄到思维导图旁边的空白处,就能够快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这样教师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直接拿着这张思维导图的预习学案,一边跟随老师的思路听课,把握教师的教学脉络,同时还可以简单记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拓展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从本质上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实验复习,保证课堂教学实效

生物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尤其是在近几年高考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科中的展现,以及实验性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实验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多,分值也越来越高,这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生物实验。而这种教学现状的出现,也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即便是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的高三阶段,教师也应当重视实验方面的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运用思维导图来开展生物实验方面的复习有助于快速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接触到的生物实验是很多的,教师要对每一个实验都进行二次复习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实验复习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转换思路,将高一、高二阶段学习过的实验整合分类。高中阶段实验大体可划分为两类:生物学经典实验和教材基础实验。针对高中阶段的十九个教材基础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验特点再分为四类:显微观察类、物质提取与检测类、模拟与调查类和探究类。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这四类实验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熟悉实验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例如:复习显微观察类的六个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逐一解析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归纳不同实验的共性和差异,提炼实验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到两节课的有效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一整类实验的复习任务。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利用思维导图更快更好地完成复习,提升复习质量。

三、利用思维导图讲评习题,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生物知识属于模块化。每一个模块的知识点都是有限的,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到了高三,学生需要将多个模块的知识整合起来,综合解决生物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思维[3]。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统筹思考问题的能力,导致高一、高二生物成绩原本还很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三生物成绩明显下滑。不仅学生自己感到焦虑,就连家长也会因为生物学科学习的困境感到忧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教师需要明确,将之前学习的每一个模块的生物知识整合起来整体复习,并且进行适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思维,拓宽思路。例如: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在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没有专门章节介绍,但在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教材中都有涉及,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考点之一。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运用微专题的形式,结合相关习题进行复习。

例题:(2020·高考全国卷I改编)2019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爆发,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戴口罩可以减少冠状病毒(2019-nCoV)通过飞沫在人群中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阻止冠状病毒(2019-nCoV)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毒外壳蛋白的空间结构,加热煮沸可杀死冠状病毒(2019-nCoV);

D.生活中接触物体表面可能存在冠状病毒(2019-nCoV),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背景,主要考查病毒的生存、传染及防治的相关知识。教师可结合高中教材中涉及的病毒知识,设计思维导图如下:

通过本题可以将高中阶段与病毒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深度推导,发散思维。这样系统化的讲解,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生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整体思维水平。

四、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各个零散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结构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用“讲授+习题”的模式,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体现不出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基于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打破常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设计导图并将其应用,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同时通过构建导图的过程,学生能自主的将学过的知識点进行逻辑化、结构化,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

比如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个单元内容时,教学重难点为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了解生物实验的一般程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进行简单的概念复习后,为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给定学生二个讨论的主题,并自己设计思维导图,将实验设计内容融入导图中:①顶端优势。②根的正向重力性。实验前,先构建思维导图将实验设计内容在导图中呈现,会让接下来的实验更加流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流程和结果的掌握,领悟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生活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更多思考、质疑和论证的环节,满足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结束语

为了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课堂引入思维导图协助教与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的方面,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联结知识点,建构知识的网络体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发散衍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教的方面,教师在不断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然也会更加灵活创新地运用思维导图,从而有效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化淳.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1,3(3):145-146.

[2]李会山.运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写真地理,2020(3):0227.

[3]李惠亭.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速读(下旬),2020(1):41.

作者简介:谢勇生(1974— )男,福建周宁人,福建省周宁县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复习教学实践探究思维导图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4:34
高中历史的有效复习策略探析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0:1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