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精神科,黑河,164000)
精神疾病是一种因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而引发患者认知、行为、情感出现障碍的疾病[1]。由于精神疾病患者脑功能发生障碍,自身行为多不受控制,严重可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行为,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漫长,复发率极高,所以辅以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泛泛,缺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护理内容,而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是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中心,院内护理和院外护理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2-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上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0.32±8.59)岁;其中抑郁症15例、精神分裂6例、焦虑症6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75±7.12)岁;其中抑郁症12例、精神分裂6例、焦虑症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我国《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有关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均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1)药物不可控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依从性较差,或因其他原因中断研究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定期随访或提醒复查等。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个案管理护理小组,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病程进展,治疗方案等。2)实行个案管理,个案护理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针对护理对象现状给予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例如,随访发现患者病情加重,及时反馈医师,指导患者调整用药,控制病情进展。3)实行延续性护理,个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院内与院外相结合持续性护理干预,在心理上,耐心倾听护理对象及其家属诉求,给予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引导患者感受社会美好,提升回归社会自信心,在生活上,多渠道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过程,积极应对疾病,乐观对待生活。
1.5 观察指标
1.5.1 生命质量 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后,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4]评估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该评价表共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74个条目,每条目按照5级评分标准,即1~5分,总分范围74~37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
1.5.2 睡眠质量 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5]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情况,该问卷包含18个条目,共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0~3分,总分范围0~21分,分数7分以上表示睡眠差。
1.5.3 护理满意度 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对为期1年的护理模式进行量化评定,满分100分,其中高于90分表示非常满意,高于80分且小于90分表示满意,低于8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总人数。
2.1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比较分)
2.2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分)
2.3 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精神疾病是一类心理障碍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在各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大脑功能失调,丘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该疾病还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药物多以缓解症状为主,病情治疗效果受到用药依从性、患者自身意志及社会环境多方面影响[6-7]。然而,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不被社会所接纳,治疗过程中很可能因为被排斥、被孤立、被拒绝而丧失治愈信心或更加多疑多虑,睡眠质量下降的同时,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和社会生活[8]。而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院内护理与院外相结合的持续性护理模式,该过程是以个性化护理为出发点,通过个案建立、个案管理及延续性护理策略确保患者用药规律性和连续性,满足患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并在护理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把握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状况,缓解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9]。本研究结合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多种疾病的应用效果,归纳和分析该护理模式服务亮点[10-11],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善,并对我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上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从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此种护理模式能获得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认同度。
综上所述,基于个案管理模式下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上效果显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