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创娟程 斌杨 乐冷 艳李师翁
(兰州交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EC 2.5.1.1.8)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该酶蛋白含有1个N 端结构域和一个C端结构域,N 端包括谷胱甘肽结合和催化残基,而相对保守的C 端主要由5~6个螺旋组成,结合疏水底物并决定GST 的特异性和活性[1]。基于免疫交叉反应性、蛋白质序列相似性、基因结构、底物特异性和特定残基的保守性,可将植物GST 分为14类:Phi(F)、Tau(U)、Theta(T)[2]、Zeta(Z)、Lambda(L)、谷胱甘肽依赖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3]、Metaxins、Hemerythrin(H)、Iota(I)[4]、四氯对苯二酚脱氢卤化酶(TCHQD)、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B的γ-亚基类(EF1Bγ)、谷胱甘肽氢醌还原酶(GHRs)、含两种硫氧还蛋白的 GSTs(GST2N)、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2型(mPGES2)[5]。其中Tau、Phi、Zeta、Theta和TCHQD都含有1 个具有催化功能的丝氨酸,Iota、Hemerythrin、DHAR、Lambda、GHRs、m PGES2 和Metaxins类在活性位点的基序中有1 个非常保守的半胱氨酸。Tau、Phi、DHAR 和Lambda四类是植物所特有的,且Tau和Phi类在植物中含量最丰富。DHAR 和Lambda类是单体,对外源底物没有谷胱甘肽结合活性,在氧化还原稳态中发挥作用[6-7]。Iota类仅在非维管植物、藻类和蓝藻中被鉴定,似乎在大多数陆生植物的进化过程中丢失了[4,7]。GST 基因(GST)家族在多种植物中都有研究,例如,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含有83个GSTs,44.2%在不同的染色体上,47.6%的重复GSTs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8]。萝卜中鉴定出82个GSTs,分为Tau、Pfhi、Theta、Zeta、Lambda、TCHQD 和DHAR 7类[9]。研究表明,GST 通过催化谷胱甘肽(GSH)的硫醇基团和亲电基团在疏水和有毒底物中的S偶联,保护细胞免受化学诱导的毒性,并提高其耐受性[10]。盐、寒、旱和ABA(脱落酸)处理均导致烟草GST 表达上调[11]。过氧化氢、铜、砷、镉和锌胁迫下,甘薯地上组织中IbGSTU19表达下调,IbGSTU5、IbGSTU3和Ib GSTU12表达上调;而在地下组织中,Ib GSTU24、Ib GSTU27 和Ib GSTU16 表 达 上调[12]。近年来,GST 在植物响应重金属Cd胁迫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例如,Cd和Ni显著提高小麦幼苗芽和根中GST 活性[13],200 mg/L Cd暴露72 h 和96 h 增加大豆GST 活性[14],白菜BcGSTUs的表达受到Cd的诱导[15]。绿豆[Vigna radiata(L.)R.Wilczek]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豆科作物,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亚[16]。前期的研究发现,Cd胁迫强烈上调绿豆根中GSTs[17],但对于绿豆GSTs及其编码蛋白的特征和功能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运用基因组学方法分析绿豆GST 家族成员及其编码蛋白,并与拟南芥和大豆进行比较;运用转录组学方法分析绿豆GST 在根、茎、叶中的表达谱及其对Cd胁迫的响应;最后,分析Cd胁迫对根、茎、叶中GST 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植物GST 及其功能研究和绿豆GST 的基因工程应用提供科学资料。
新鲜绿豆[Vigna radiata(L.)R.Wilczek]种子用蒸馏水冲洗后用75%乙醇浸泡15 min,无菌水冲洗,于(25±1)℃培养箱中暗培养24 h,播种于蛭石和珍珠岩基质(1∶1)的育苗盘中,每盘不少于20株。对照组以1/2 Hogland营养液浇灌,处理组以浓度100μmol/L Cd Cl2·6 H2O 的1/2 Hogland营养液浇灌,每组至少种植3 个生物学重复[17]。将育苗盘置于25 ℃、光强度为2 500 lx、光周期为14/10 h(光照/黑暗)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在无菌条件下,于培养的第1、5、9天分别取根、茎、叶于液氮迅速冷冻,置于-80 ℃冰箱储存用于RNA提取。于培养的第1、3、5、7、9天分别取根、茎、叶用于GST酶活测定。
用RNA 提取试剂盒(SK8631,上海生工生物)按操作说明进行总RNA 提取,所得总RNA溶解于50μL无RNA 酶的水中,于-80 ℃冰箱储存。用安捷伦2100 生物分析仪和NanoDrop ND-1 000 分光光度计评估RNA 质量和浓度,RIN 值为8.1~9.9,OD260/280为1.8~2.2。用Truseq TM RNA(Illumina)试剂盒纯化m RNA,Truseq TM DNA(Illumina)试剂盒构建cDNA 文库,用安捷伦2100 生物分析仪检测cDNA 文库的质量。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由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转录组测序得到的raw reads,用软件FastQC V0.10.1设置ASCII Q-score偏移量为33进行质量评估,使用软件HISAT2(http://ccb.jhu.edu/software/hisat2/index.shtml)将产生的clean reads 与绿豆基因组(https://www.ncbi.nlm.nih.gov/genome/? term =Vigna radiata)进行比对,使用软件String Tie(http://ccb.jhu.edu/software/stringtie/)将比对的reads组装为转录本,软件RSEM 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表达量的结果以TPM(transcript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值表示,利用软件DESeq2进行样品间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设置参FDR<0.05,|log2FC|≥1,符合标准的基因为差异表达基因(DEGs)。
0.5 g 植物材料,液氮研磨,加3 m L 0.2 mol/L 的Tris-HCl缓冲液(含1 mmol/L Na2-EDTA,5 mmol/L DTT,p H 7.8)研磨成匀浆,倒入预冷离心管中,用1 m L 缓冲液冲洗研钵一并倒入离心管,于4 ℃12 500 r/min 离心15 min,上清液为粗酶液。酶反应体系为2.7 m L 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含1 mmol/L Na2-EDTA,p H 6.5),0.1 m L 30 mmol/L 的GSH,50 μL 粗 酶 液,然 后 加 入0.1 m L 30 mmol/L 的1-氯-2,4-二硝基苯(CDNB)启动反应,以不加CDNB的空白管为对照,测定OD340,计算酶活(U/g),1 U=1μmol/min,每个样品重复3次。
分别从TAIR(https://www.arabidopsis.org/browse/genefamily/gst.jsp)数据库和Legume Information System (LIS,https://legumeinfo.org/)数据库中检索拟南芥和大豆GST 序列,通过NCBI的BLASTN 比对(E-value<10-10)和绿豆全基因组数据检索,获得候选的绿豆GSTs,NCBI的保守域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wrpsb.cgi)确定其蛋白质结构中含有典型的GST_N 和GST_C 结构域[18],确定绿豆GST 家族成员,采用绿豆拉丁名首字母缩写“Vr”为前缀,后接GST 和分类简写,最后接唯一编号进行命名,例如VrGSTF1。
用MEGA 7.0软件的Clustal W 邻接法构建绿豆GST 氨基酸序列系统树,获得Newick树文件,使用在线软件MEME(https://meme-suite.org/meme/)进行GST 蛋白序列的保守motif分析,motif的数量设置为10,分析结果以XML 文件输出,将获得的Newick 树文件、XML 文件和基因组注释文件通过Tbtools软件可视化。
用ProtParam tool (http://web.expasy.org/protparam/)在线软件预测GSTs的理化性质,包括分子质量、理论等电点和氨基酸组成等[19]。在Wo LFPSORTⅡ(https://www.genscript.com/wolf-psort.html)预 测GST 亚 细 胞定位。Pfam Search(http://pfam.xfam.org/search#tabview=tab1)分析GST 结构域,分析结果用Tbtools软件可视化。
使用ClustalW 进行拟南芥、大豆及绿豆GSTs比对[20],使用MEGA 7.0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bootstrap设置为1 000[21],并使用iTOL在线软件(https://itol.embl.de/itol.cgi)可视化[22]。
形态学统计分析表明,100μmol/L CdCl2胁迫显著抑制绿豆幼苗的生长(表1),导致株高降低4.4%,根长降低10.4%,侧根数减少28.4%,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减少16.4%和16.3%,根鲜质量减少16.5%。表明Cd严重影响根伸长和侧根生长,而对根干质量无影响,这可能与根吸收和积累了过量Cd有关。
表1 Cd胁迫绿豆幼苗形态指标(±s)Table 1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mung bean seedlings under Cd stress
表1 Cd胁迫绿豆幼苗形态指标(±s)Table 1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mung bean seedlings under Cd stress
样本Samples株高/mm Plant height根长/mm Root length侧根数Lateral root No.茎叶鲜质量/g Shoot fresh mass茎叶干质量/g Shoot dry mass根鲜质量/g Root fresh mass根干质量/g Root dry mass CK 181.75±3.46 a 135.53±11.40 a 29.18±2.13 a 305.67±12.25 a 30.0±0.5 a 172.33±13.59 a 8.11±0.73 a 100μmol/L CdCl2 173.62±3.19 b 121.38±3.43 a 20.9±1.19 b 255.57±11.78 b 25.1±0.29 b 143.88±4.08 b 8.13±0.51 a
从TAIR 和LIS数据库中检索到53个拟南芥和100 个大豆GST 蛋白序列,通过BLASTN比对和全基因组数据检索,获得候选基因,然后通过NCBI的保守域数据库(CDD)用来识别基因编码蛋白质中典型的GST_N 和GST_C结构域,最终鉴定出93个绿豆GST 家族成员,将其命名为Vr GSTs,包括Tau、Phi、Lambda、Theta、Zeta、DHAR、EF1Bg、GHRs、mPGES2 和TCHQD10类,其分类命名见表2。其中属于Tau 类和Phi类GSTs最多,分别为38和12个。
在系统进化树中(图1),Tau类为一大分支,各亚类在进化关系上最近,聚集在同一小的分支。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Vr GSTs在motif数目和种类上差异较大,Motif 2几乎是所有基因共有的,存在于91%的基因;同一分类motif分布具有相似性,如Tau类都含有motif(1-6),Phi类都含有motif 2、motif 4和motif 9,GHRs类具有完全相同的motif分布。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Vr GSTs在结构上具有较大差异,同一分类Vr GSTs 结 构 高 度 相 似;除Vr GSTF7、Vr GSTF8、Vr GSTL1 没有内含子外,其余基因都有2~3个内含子,外显子数目在2~10个不等(图1-c),Tau 类 和TCHQD 类 都 含 有2 个 外 显 子,Phi类除VrGSTF1 和Vr GSTF7 外都含有3 个外显子,GHRs类有5 个,Lambda、Theta、Zeta、DHAR、EF1Bg 和mPGES2 有 较 多 的 外 显 子(6~10个)。
图1 绿豆GST亲缘关系(a)、保守motif(b)和基因结构(c)Fig.1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a),conserved motif(b)and structure of mung bean GSTs(c)
ProtParam tool软件对绿豆GST 的理化性质的预测结果见表2。绿豆GSTs 的氨基酸数目为107(Vr GSTF7)~ 420(Vr EF1Bg1、Vr EF1Bg2),Vr GSTF7、VrGSTL4、Vr GSTZ4-3和Vr GSTZ4-8少于200,Vr EF1Bg1-3、m PGES1-2 和GHRs 类 多 于300 个 氨 基 酸 外,其 余(84.2%)氨基酸数目均在200~300。分子质量介于12.42~47.93 ku,分子质量最小的为氨基酸数目最少的Vr GSTF7,分子质量最大的为Vr EF1Bg3,GHRs和mPGES2类分子质量也比较高,最高分别为42.19 和40.19 ku,大多(70.5%)集中在20~30 ku。等电点的范围为4.52~9.67,其中Theta、m PGES2和TCHQD 类的等电点都大于8,Vr GSTU10、Vr GSTU14、Vr GSTF1、Vr GSTF 7、Vr GSTF 8和Vr DHAR 2的等电点大于7,分别为7.87、8.38、7.69、8.01、7.68和8.62,其余(77.89%)的蛋白的等电点都在4.52~6.82内,大多数都为酸性蛋白。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Vr GSTs分布于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线粒体及过氧化物酶体,但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其中Vr GSTT2、Vr GSTF10、VrGSTF11、VrmPGES2定位于线粒体中,Vr GSTU1、Vr GSTL1等19个定位于叶绿体。
表2 绿豆GST蛋白特性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ST protein of mung bean
(续表2 Continued table 2)
对 Vr GST 结构域分析表明(图2),Vr DHAR2、Vr GSTL2-1、Vr GSTL2-4 和Vr GSTL4只含有GST_N 端结构域,Vr GSTF7 和Vr GSTF8只含有GST_C 端结构域,其余Vr GSTs都含有GST_N 和GST_C 结构域。Tau类都具有GST_N_Tau和GST_C_Tau结构域,Phi属于同一个超基因家族,此外EF1Bg(1-3)还具有其独特的EF1G 结构域。
图2 绿豆GST蛋白结构域Fig.2 Domains of mung bean GST proteins
将Vr GST 与拟南芥和大豆GST 氨基酸序列共构建进化树(图3),结果显示GST 家族可分为三大分支,Tau类和Lambda类各占一个分支,其余8类聚为一支,Vr GST 与大豆GST 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拟南芥GST 较远,且绿豆和大豆具有较多的直系同源蛋白对,分别为Lambda类的VrGSTL1/GmGSTL3,DHAR类的VrDHAR2/Gm-DHAR2, EF1Bg 类 的 VrEF1Bg3/GmEF1Bg和Tau 类 的VrGSTU23/GmGSTU23、VrGSTU14/GmGSTU17、 VrGSTU9/GmGSTU8、 VrGSTU2/GmGSTU24、VrGSTU11/GmGSTU1、VrGSTU10/GmGSTU27、VrGSTU12/GmGSTU26、VrGSTU17/GmGSTU25,Tau 类在植物中最为丰富,其直系同源蛋白对也最多。
图3 绿豆GSTs与拟南芥和大豆的系统发育树Fig.3 Phylogenetic tress of GSTs from genomes of mung bean,A.thaliana and soybean
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40个VrGSTs在绿豆根、茎或叶中表达,其中Vr GSTF7、Vr GSTF8和Vr GSTF12 的表达量TPM 值接近于零,37 个Vr GST 表达模式见图4,其中Vr GSTF2、Vr GSTF9 和Vr GSTU22 只 在 叶 中 表 达,Vr GSTU27只在茎中表达,Vr GSTL4 和Vr GSTU2只在根中表达,其余31个基因在根茎叶中都表达。Vr DHAR1、Vr GSTF11、Vr GSTU6 等14个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现根>茎>叶的趋势,Vr GSTF1、Vr GSTF3、Vr GSTL3 等9 个 基 因 在茎中表达量最高,Vr DHAR2、Vr GSTU7、Vr GSTU8 等 7 个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Vr DHAR1、VrGSTF1、Vr GSTU7、Vr GSTU8、VrGSTF11和Vr GSTF11 等基因在根、茎、叶中表达量都很高。其中Vr GSTU7和Vr GSTU8是叶中表达量最高的基因,在叶中最高分别达到817TPM 和266TPM ,同时,Vr GSTU7也是茎中表达量最高的基因,表达量TPM 为250,根中表达量最高的Vr GSTF11 TPM 为200。结果表明,VrGSTs的表达具根、茎和叶的组织特异性,且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时序性。
图4 绿豆VrGSTs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谱(数据为log2 TPM 值)Fig.4 Expression pattern of VrGSTs in mung beanroot,stem,and leaf tissues(Data are shown as log2 TPM)
如图5所示,Cd胁迫第1天,根、茎、叶中分别有11、6、6个Vr GSTs显著上调,平均上调倍数分别为2.48、1.99和2;分别有8、1、2个Vr GSTs显著下调,平均下调倍数分别为1.44、2.05 和1.5。Cd胁迫第5天,根、茎、叶中分别有11、11、9个Vr GSTs 显著上调,平均上调倍数分别为2.15、2.24和3.69;分别有8、2、2个Vr GSTs显著下调,平均下调倍数分别为2.59、1.48 和2.06。Cd胁迫第9 天,根、茎、叶中分别有11、11、5个Vr GSTs显著上调,平均上调倍数分别为1.88、2.53和4.09;分别有11、2、8个VrGSTs显著性下调,平均下调倍数分别为2.44、1.55 和1.61。其中,根、茎、叶中随时间延长显著上调的基因分别为10、8和4个,平均上调倍数为2.17、2.25和3.26。表明差异表达Vr GSTs数量呈现根>茎>叶的明显趋势,说明Cd 胁迫对根中Vr GST 表达的影响最强。而且,茎中被Cd显著上调的Vr GST 数量明显多于显著下调的数量,表明茎中Vr GST 在Cd 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有趣的是Vr GSTU2在对照组的茎中不表达,而在Cd处理的第9天被显著上调4.07倍。Cd胁迫下叶 中Vr GSTF3、VrGSTF6 和Vr GSTU1 分别被显著上调达3.72、6.81 和5.87 倍;茎中VrGSTF11、VrGSTF6、Vr GSTU1、Vr GSTU2、Vr GSTU23和Vr GSTU28 分别被显著上调达2.93、3.28、2.51、4.07、2.40 和2.03 倍;根 中Vr GSTF11、Vr GSTL3、Vr GSTL2-3、 Vr GSTU23、VrGSTU28 和Vr GSTU2 分 别 达 别 被 显著上调3.17、1.39、2.89、2.52、3.32和3.29倍。VrGSTF5和VrGSTU16在根中被显著下调,而在叶被上调;Vr GSTU23 在叶中被显著下调,但是在根和茎中都为上调。上述结果表明,Cd 对根、茎和叶中Vr GST 表达的影响不同,也说明根、茎、叶中响应Cd胁迫的Vr GST 不相同。
图5 Cd胁迫下绿豆GSTs表达谱(数据为log2 FC)Fig.5 Expression profile of mung bean GSTs in response to Cd stress(Data are shown as log2 FC)
为进一步了解GSH 代谢途径对Cd胁迫的响应,对参与该途径的基因表达进行了转录组层面的分析,发现直接参与GSH 合成与分解的39个基因编码14酶(图6),包括4个γ-谷氨酰羟化酶/γ-谷氨酰肽酶(EC:2.3.2.2,3.4.19.13)、2个GSH 羟化酶(EC:2.3.2.2,3.4.19.13)、2 个γ-谷氨酰环转移酶(EC:4.3.2.9)、1个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EC:6.3.2.2)、6个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EC:1.1.1.49)、3个GSH 还原酶(EC:1.8.1.)、1个GSH 合酶(EC:6.3.2.3)、8个异柠檬酸脱氢酶(EC:1.1.1.42)、4个peroxiredoxin(EC:1.11.1.27)、1个GSH 过氧化物酶(EC:1.11.1.12)、1 个thiol-disulfide oxidoreductase(1.8.4.7)、2个thiosulfate sulfurtransferase(2.8.1.3),以及40个编码GSTs(2.5.1.18)基因。这些基因的共同调控维持细胞内GSH 动态平衡。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根中大多数基因被Cd下调,而叶和茎中大多数基因被Cd上调,这一方面说明,由于根、茎和叶中Cd浓度不同,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另一方面说明根、茎和叶中参与GSH 代谢基因对Cd的响应不同。在茎和叶中,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促进了GSH 合成和GSH 与GSSG 之间的转化,而在根中这些基因表达的下调和GSTs的上调,会影响细胞内GSH 的水平。然而,由于GSTs催化一个R 基团(主要是烷基和芳香基)转移到GSH 上,而无外源供给时,细胞内并不会积累烷基和芳香基。因此,Cd胁迫导致GSTs基因表达上调和酶活性升高,可能不直接造成GSH 减少,影响细胞内GSH 平衡。
图6 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对Cd胁迫的响应(图中热图表示该基因在叶、茎和根中3个时间点的表达)Fig.6 Response of glutathione metabolism to Cd stress(Heat maps show expression of corresponding genes in leaves(L),stems(S),and roots(R)at threepoint-in-time)
GST 酶活性分析表明(图7),对照组根、茎和叶中平均GST 酶活性分别为163.85 U/g、173.79 U/g和276.59 U/g,表明叶中的酶活高于茎和根。Cd处理组根、茎和叶中平均GST 酶活性分别为350.85 U/g、216.09 U/g和265.78 U/g,根和茎中GST 酶活分别上升2.14和1.27倍,根中的酶活变化显著高于茎和叶,这与Vr GST 表达谱(图4)和Cd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一致(图5)。Cd处理对叶中GST 活性影响较小(图7-a),只在第1天显著降低叶中GST 活性下。然而,Cd显著升高茎中第5、7、9 天GST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9%、27%和27%;显著升高根中1、3、5、7、9 d GST 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8%、53%、50%、59%和51%。显然,Cd对根中GST 活性的影响最大,茎中GST 活性对Cd的响应具有滞后性。也说明根中GSTs在响应Cd胁迫中起最主要作用。
图7 Cd胁迫绿豆叶(a)、茎(b)和根(c)中GST酶活性Fig.7 Activity of GST enzyme in leaf(a),stem(b),and root(c)tissuesunder Cd stress
GST 因其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而被广泛关注,研究者通过全基因鉴定了101个大豆[23]、62个柑橘[24]、81个毛果杨[3]、54个拟南芥[25]、59 个水稻[26]GST 家族成员,本研究鉴定了93个绿豆GST 家族成员,表明不同植物中GST 基因家族成员的数量差异较大,就目前结果而言,豆科植物具有更多GST 家族成员。绿豆93个Vr GSTs中Phi和Tau数量最多,这与Phi和Tau类在植物中含量最丰富一致[27]。基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Vr GST 内含子与外显子的数目和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类Vr GSTs具有相似的结构,与甘蓝型油菜GST 结构分析结果相一致[27]。Tau类含有2个外显子,Phi类含有3 个外显子,与大豆GST 结构相类似[23],也符合高等植物Tau 类和Phi类的GST特 征[28]。Vr GST 的 Zeta、Lambda、Theta、DHAR、EF1Bg 和mPGES2 类 有6 个 以 上 外 显子,与文献报道一致[29-30]。所有确定的Vr GSTmotif中,motif 2 存在于91%的基因中,Tau 含有所有的motif,类似于已经报道[31]。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绿豆、大豆和拟南芥属于同一亚类的GSTs聚集在一起,且绿豆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多个直系同源蛋白对。GST有两个结构域:N 端和C 端结构域。N 端结构域包含α-螺旋和β-链,C端结构域均为α-螺旋结构。除Vr DHAR2、VrGSTL2-1、VrGSTL2-4和Vr GSTL4只含有GST_N 端结构域,Vr GSTF7 和Vr GSTF8只含有GST_C 端结构域,其余Vr GSTs都含有为GST_N 和GST_C结构域,N 端结构域类型和位置更为稳定,这意味着N 端结构域更保守,这与在其他植物中研究的结果类似[3,23,32]。所有植物的GSTs分子质量约为50 ku,由两个大小相似(约25 ku)的亚基组成,等电点在4~5[33]。绿豆Tau类和Phi类的分子质量在以前研究的数据范围内,但是EF1Bg、GHRs和mPGES2类最高分别为47.73、42.19和40.19 ku,此结果与Swati对绿豆GST 蛋白分析的结果相同[31],说明不同植物间GST 的理化性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Vr GSTs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其中VrGSTT2、Vr GSTF10、Vr GSTF11、VrmPGES2 定 位 于 线 粒 体中,参与维持线粒体中的GSH:GSSG 比率,这符合线粒体中有高浓度GSH[34];Vr GSTU1、Vr GSTL1等19个定位于叶绿体,叶绿体的GSTs在其他植物中也有鉴定[35]。
GST 的表达存在组织差异性和特异性[36],绿豆Vr GSTF2、Vr GSTF9和Vr GSTU22只在叶中表达,Vr GSTU27 只在茎中表达,VrGSTL4 和Vr GSTU2只在根中表达,Vr GSTU7在叶和茎中表达量最高,VrGSTF11在根中表达量最高。He等[36]对荠菜的研究表明,25个Tau类GSTs中,13个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表达,12 个选择性表达。其中Cr GSTU23仅在根组织中表达,Cr GSTU5和CrGSTU19 仅在种子组织中表达,而Cr GTU10 仅 在 下 胚 轴 区 表 达,12 个Phi 类GSTs,5个在所有组织中表达,5个选择性表达,还有两个在所有组织中都不表达。酶活分析表明,对照组中酶活呈现叶>茎>根的趋势,这可能与Vr GSTU7在茎叶中的高表达有关,Vr GSTU7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分别达到TPM 680 和TPM250,而根中表达量最高的Vr GSTF11只达到TPM 200,可能与GSTs参与茎和叶中色素的转运有关[37]。形态学指标显示,Cd胁迫严重影响绿豆幼苗的生长。转录组分析发现,Cd 胁迫下,根和茎中上调基因的数量明显高于叶中,相应的根和茎中的GSH 酶活明显增高,这与根直接接触Cd有关。且Vr GSTF6在叶和茎中上调最明显,其差异表达倍数在1 d、5 d、9 d都在5倍和3倍以上,Vr GSTU28在根中的差异表达倍数在1 d、5 d、9 d也都在3倍以上。他们可能是根和茎中酶活的主要贡献者。有研究将刚毛怪柳ThGSTZ1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转基因植株GST酶活在Cd胁迫下高于野生株[38]。为验证GSTU在白菜抗Cd 中的作用,将BcGSTU4、BcGSTU11、BcGSTU12和BcGSTU22在酵母中表达,发现BcGSTU11提高了酵母对Cd的耐受性[15]。这些研究都表明,GST 在植物响应Cd胁迫中起作用。
重金属胁迫导致植物ROS 爆发,过量的ROS抑制酶活性,引发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等。因此,Cd 胁迫下,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GST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共同参与ROS清除,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39]。而且,GST 发挥Ⅱ期解毒作用,GST 催化GSH 结合过氧化产物和游离的Cd,降低Cd对绿豆的毒害。此外,GST 在响应盐[40]和干旱[11]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原菌[41]等生物胁迫中也起重要作用。Wang等[42]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转基因香蕉MaGSTU2和MaGSTU3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这两个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盐、干旱、低温及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都能引起细胞膜结构的破坏,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的产生,植物GST 通过抗氧化酶活性修复自由基引起的膜磷脂损伤、抑制微粒体过氧化反应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43]。本研究获得的Vr GSTs有望为运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或改善植物重金属抗性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