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2022-07-15 10:29孙延武祁忠凤
学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孙延武,祁忠凤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的地位日益上升。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化科目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往,初中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常常以“中考”作为风向标,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文化科目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还应紧紧围绕“体育学科素养”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应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发展,旨在实现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同时,体育教师还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与新课改背道而驰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由自身的教学观念所支配的。然而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刻,依然束缚在落后的教学理念中,对新课改中的各项要求贯彻不够深入。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制约下,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比较传统,致使体育课堂教学沉闷、乏味,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还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需求,而过分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是否掌握了相关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致使体育教学逐渐陷入传统教学的误区。最后,以往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常常以期末考试中运动技能的成绩作为标准,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心理层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有指向体育学科素养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接受度、适应性比较低,致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教学大纲上的要求进行,没有思考这些内容是否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育教师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由于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单一的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素养不相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然而在当前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真正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人数却非常少,甚至多数学生将体育学习局限于体育课堂上,没有在课后继续进行体育运动。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全面,过分关注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成绩,使体育教学缺乏对终身运动习惯、德育目标的培养等。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体育目标,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程改革下“终身体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四)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要求不相符

基于体育学科素养的要求,在体育教师开展“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影响了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体育课堂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运动场地环境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然而从当前初中体育的运动场所环境来说,虽然一些学校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加了体育运动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体育运动的场所环境,但依然存在着“人多场地少”的现象。同时,当前初中体育运动场所基本上都是露天的,很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此外,从体育教学氛围上来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枯燥无味,其受欢迎程度远远低于自由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中常常存在关注度低、参与程度低的不良现象。

二、新课程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更新认知,重塑体育课堂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体育课堂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教师,常常将体育教学定位在考试层面,致使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培养体育学科素养的要求。

基于此,教师需要端正思想认知,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的地位,并紧紧围绕体育学科素养的内容,重塑课堂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肯定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基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要能够增强体魄、锻炼身体,还应舒缓压力,通过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唯有肯定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才能以此为出发点,科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该改善体育课被文化课占据的现象,以保证体育课的教学时长。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立足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发育情况、心理特征、性别等,制定出与之相契合的体育教学目标,选择与其相契合的教学内容,并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满足初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二)调整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初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体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滞后,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因此,为了满足体育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首先,教师应对单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丰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娱乐性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在趣味性的体育运动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在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之外,挖掘当地的民俗运动项目,使学生在充满浓郁特色的体育活动中,逐渐爱上体育运动。当地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教师应调整和革新教学内容。基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课堂教学不相符,或者没有激发出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现状,体育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革新,以使体育教学内容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学习需求相契合,从而激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教学

基于初中体育学科素养要求,体育教师要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体育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1.融入体育游戏。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游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体育游戏往往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情,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在体育游戏中,学生还能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与他人开展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唯有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初中生身心特点相契合的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游戏中。例如,在“短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游戏服务教学”的原则,给学生设计“追拍跑游戏”。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指导各小组内的学生前后保证1.5米的距离,要求前面的学生迅速奔跑,后面的学生奋力追赶。如此,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能够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并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从而提高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

2.多媒体辅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往,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借助“教师亲身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也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就可充分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直观的动作表象,使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中,真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例如,在“跳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与跳高运动相关的视频,以及跳高运动的具体发展历程。接着,教师可以结合视频进行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不断深化对跳高运动的学习,从而切实掌握跳高的运动技能,而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难以快速实现的。

3.合作学习。基于当前初中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体育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按照小组合作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接着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设计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体育运动项目的高效学习。例如在“篮球”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被动参与的消极性,教师就可以借助合作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合理制定比赛战术,对小组内的各个成员进行分工,使学生在团队的训练学习中,感悟到篮球运动的真谛,切实掌握到篮球运动的技巧。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技能,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新课改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个体不同,体育素养、兴趣爱好、体育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面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打破“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精准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围绕体育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从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层,以更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融入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内容的缺失,制约了体育教育的价值体现,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还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耐劳、自制力差、抗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与其相契合的情感教育,在体育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正确的价值追求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名人事迹、典型赛事等,使学生在榜样学习中,感悟到运动员身上的奋力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品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比赛,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活动中,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从而逐渐形成强烈的团队精神。

(五)构建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面对初中体育学科素养下的育人要求,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已经落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面对这一现状,初中体育教师必须紧紧围绕“体育学科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构建与新课标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科素养”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绩、终身体育习惯养成、体育情感、体育德育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使其更加全面、客观。同时,教师还应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融入过程评价,使其更加全面、科学。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立足于学生渴望被鼓励、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借助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被肯定的过程中激发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将学生从被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向。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重塑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以便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