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贤
(甘肃省民勤县第三中学,甘肃民勤 733300)
语文教学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文社会的重要支持。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强化课堂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高效探索并掌握知识,而情境创设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虽然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已经被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认同,但是在现阶段,仍旧存在着教师不重视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问题,他们更愿意直接围绕文字型教学材料讲解知识,导致课堂刻板沉闷,既削弱了教学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
部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过于盲目,一味地为创设而创设情境,并未精准把控其实效性,甚至没有将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在内,导致对教学目标的体现不清晰,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落实,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本质在于促进教与学,这就要求其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学科价值。但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过于看重其趣味性与新奇性,忽略了课文情感与内容的融入,忽略了对语文教学规律一致性的把控,导致情境创设缺乏学科性、教育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这样才能常使常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都较为单一,没有运用丰富的材料,只是以追求“图文并茂的教学”为主,易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中学语文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对情境创设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工作的展开,如果学校与教研组能够及时推进教研工作,组织教师对情境创设内涵与意义、方法展开研讨,自然能够提高教师转变意识、增强情境教学重视的可能性。反之,如果有效教研迟迟未落实,教师一味地按照传统思维、刻板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必然会对有效情境创设形成阻碍。这也就意味着,解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问题,首先应强化教研,提高教师对相关教学理念的重视。教研组长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主动参与教研,积极分享有效的情境创设与教学经验。其他教师在这种示范作用下形成教研意识,尝试对课堂情境创设意义与方法展开探索,积极参加校内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会议,主动对互联网中大量优质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公开课展开学习,明确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为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与教学优化创造积极条件。
课堂目标的重新梳理和建立是解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目的性不足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是因为清晰的目标能够为教学指明方向,还是因为它能帮助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明确所需情境类型,进而提高情境创设内容的针对性。然而就目前来说,部分中学语文教师设计的课堂目标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对课堂目标设计方法做出调整。对此,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学情与个性化发展需要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应对语文教材展开研读,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知识。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学情,明确其知识理解与掌握存在的阻碍,明确其实现在语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获得的个性化支持。再次,教师应将学生发展需要与教材知识讲解需要进行整合,形成明确的课堂目标。课堂目标清晰,创设情境目的明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必然提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情境创设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还与教师是否实现对学科内情境创设素材的深入挖掘有关。简单来说,只有能够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并满足其内部知识讲解需要的情境才具有价值,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在其中体现学科信息,如对课文故事的还原、对作文主题的说明、对口语交际背景的构建等。只有将教学情境与学科内重要的教育素材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之趣的感知,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多角度思考,从而成功规避教学情境学科性不足等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因此,教师平时要留意通过互联网搜集具有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教育材料,如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经典文言文语篇材料等,将课外语文材料与教材知识内容相整合,助力课堂情境创设。
1.生活渠道。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容否认,中学生通常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这为其迁移学习语文知识创造了便利条件,教师若能在情境化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情境,必定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思维,使其在生活经验与感悟支持下实现高效的语文学习。反之,若情境创设偏离生活,学生无法将在生活中积累的语文知识运用在情境学习活动中,其语文学习心态必将受到消极影响。而后者所提及的问题,在当前中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活动中明显存在,这主要与教师未建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认识有关,同时也与其生活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有关。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情境,教师在探究语文生活教育理念基础上,应重点锻炼自身生活资源收集与整合能力。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整合有助于中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情境创设教学生活资源库。同时,教师要培养中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在预习活动中给学生布置搜集生活化学习资源的任务,并将其用于课堂情境创设环节,发挥学生在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协助作用。资源不断丰富,教师创设生活化语文教学情境的能力持续提升,学生生活化情境学习渠道被拓宽,在情境学习中自觉迁移生活经验探究知识内涵,其语文学习有效性自然能够提高,学科情境教学效果也会同步增强。
2.游戏渠道。虽然不再像小学时期一般贪玩好动,但是中学生依旧存在强烈的趣味学习需要。相较于单一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情境创设,融入趣味思维的课堂情境往往更具吸引力,同时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探寻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对策,教师还可以尝试拓宽游戏渠道,选择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将其设计为游戏形式。不过在拓宽游戏化情境创设渠道的具体实践中,部分教师出现了本末倒置行为,过多地在课堂上组织游戏,导致学生游戏比重大于学习比重,比例失调,自然适得其反。为规避类似问题出现,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情境时应有意控制时长,制定清晰的游戏规则,提醒学生在游戏中思考语文知识、挖掘游戏深层含义。如此,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既保证了有趣,也规避了主次不明、本末倒置问题,学生以学为主,感受语文之趣,趣味学习与语文成长需要同时被满足,教学效果显著。
中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形式呆板、活动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元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规避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启发,解决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情境创设丰富性不足问题,教师还可以将多元活动融入其中,基于多元活动创设多元情境,引领学生学习。
1.阅读之境。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基于多元活动创设情境时,教师首先应关注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教材课文展开阅读,将课文关键信息通过教学情境呈现出来,如人物对话、精彩情节、重要画面等。学生将“发挥想象力对文字所描写内容展开抽象思考”的学习转化为“在具象学习环境和直观体验下感悟阅读”的学习,真实情感被全面激发,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但若教师没有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即便创设了上述情境,也难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参与,而这也是教师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经常忽略的问题。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尝试将故事、音乐要素渗透在对阅读之境的创设中。比如,在阅读活动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体现课文故事梗概的插图,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相一致的音乐,也可以基于课文主题设计并讲解语文故事,引发学生想象,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比如,借助肢体语言表现某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引导学生猜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行主动阅读。
2.问题之境。问题情境的设计既能丰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多元知识思考,进而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其思维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探究解决中学语文课堂常见情境创设问题的对策,教师还可以将“提问”思维融入进来,基于课程内容构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此时,问题、情境与学生思考均更加多元,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收获。然后就目前来说,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存在浮于表面、随机性较强的问题。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提前设置问题清单,在设计目标与深挖学科内情境创设素材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难易差异与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预设提问与学生思考时间,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次、呈梯度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并要求他们利用课文中的原文佐证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阐述错误结论,运用错误的教学语言讲解知识,列举错误的语文实践案例,以此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主动提出问题。总之,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在教师提问或学生质疑中推进高效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解决现存教学问题。
3.实践之境。现代基础教育提倡以“学以致用”为主的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满足该要求,创设实践情境由此被提上了日程。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组织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将注意力局限在写作指导方面,忽视了对其他类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使写作教学增添了刻板、单一色彩。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将视线转向任务型学习、主题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诗朗诵等方面,创新对课堂实践的多元组织,适当增加开放性内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项实践任务来完成。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在该任务情境下运用语文知识,锻炼了其实践素养,由此更全面地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促进了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根本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任务型学习中,学生既可以自主完成任务,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其语文学习自主意识与能力、合作能力与品质均得到发展,再度获得丰富的学习收获。
4.总结之境。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以高效为根本追求,而及时进行知识内容的总结与归纳,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前提。若总结与归纳不及时,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课后缓慢遗忘知识,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反之,若及时总结与归纳知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及时建立起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系统地记忆并把握知识,学习效果必然增强。因此,教师创设情境,还可以立足教学总结方面,着力创设知识总结之境,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学习工具,并适当设计复习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忆和复习,在归纳中完善知识框架,再次加深语文思考,形成严谨的语文学习逻辑,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盲目地创设情境或过于单一地追求其趣味性与新意,忽略了对其学科价值与教育意义的把控,并且没有在其中渗透多元教学要素,是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常见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此类问题,为了改变中学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堂情境创设的错误认识,学校、教研组长应充分发挥积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强化对教师情境创设教研的组织,转变某些教师不正确的教学意识,促进教师对创设目标化情境、多元化情境的实践,最终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