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郭悦
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方法:本研究中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组,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及职业危害了解情况和自我防护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人员的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及职业危害知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人员得分,实验组人员自我防护措施实施率相较参照组情况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措施;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
引言
消毒供应室是与医院各科室紧密关联的重要枢纽,主要负责处理各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杀,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细致与否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医疗事故、导致感染事故的发生。而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和风险,且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危害的轻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我院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根据对比分析法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工作人员为25~49岁,分别为25岁、55岁、54岁、50岁和49岁,平均年龄为46.6岁,其中女性5例;实验组工作人员年龄为39~48岁,分别为39岁、47岁、47岁和48岁,平均年龄为45.25岁,其中女性4例。两组患者的性別、年龄个人情况以及身体素质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强的对比研究性。
1.2方法
对参照组护理人员未实施具体管理措施。
针对实验组护理人员则加以职业危害宣讲及各方面防护措施保护,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物理因素防护:在紫外线环境下工作穿戴防护设备,使用器械时戴隔热防护手套等进出消毒室;
(2)化学因素防护:掌握学习消毒剂配比使用方法,及各类药物配伍的禁忌等;
(3)生物因素防护:举办手部清洁讲座及各项技能大赛,从本质提升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
(1)自拟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关于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及职业危害知识等四个方面的自我防护知识进行检测,得分越高者说明其自身对职业危害的了解越深入;(2)安排专人跟踪记录两组护理人员中手部清洗规范、室内着装规范、更换破损手套及时、职业暴露上报、定期个人体检及清洗医疗回收物品时做好防护等六个方面的自我防护措施到位的人数,进而计算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度量,组间数据的差异性行t检验来分析,当P<0.05为差异则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及职业危害了解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组人员的职业危害环境、职业危害态度、职业危害安全防护及职业危害知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人员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组人员自我防护措施实施率相较参照组情况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科室中的关键部门,且消毒工作的到位与否一定程度上也是规避潜在安全风险问题的重要保障。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关键消毒工具器械的种类愈加复杂多样,因此消毒供应室面临的安全隐患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解决。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由消毒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而导致对病患及家属的人身安全的医疗事故仍时有发生,且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对职业危害的漠视以及对防护措施实施不到位而造成医护自身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也逐年攀升,因此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职业危害了解及自身防护规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安全事件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海娟,王俊峰.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292-293.
[2]张曼娜,黄瑞儿.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9):170+172.
[3]陈静.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