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利琴
摘 要: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双高”建设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专业教育理念偏离、教育主体供给不足和培育系统性评价欠缺等问题,瞄准新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内涵新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嵌入培养方案“三对接”、强化培养过程“三引进”、融入梯级培育“三制度”策略,提升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8-0137-03
电子商务产业伴随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普及,呈现网络化、生态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的发展态势,对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需求则更倾向于技能的复合性、操守的专业性和能力的成长性。尤其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跨境电商特有的依托网络非接触交易优势更加凸显,促进跨境电商产业新一轮转型发展,对新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在培育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过程中,要以技能的复合性、操守的专业性和能力的成长性为标准,把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作为培育和提升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分析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特定的职业行为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内在要求,反映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的综合品质。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则认为职业素养由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构成,并将素质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五个方面。结合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与考核标准,总体而言,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意识与态度以及职业道德与精神三个层次内容[1]。随着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上呈现出各自行业特性需求。因此,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素养有其特有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新要求。
(一)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跨境电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完成商品交易的国际化商品贸易活动[2]。因此,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素养是以专业“四力”为核心,即营销能力、业务拓展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3],同时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诚信做事、团队精神和合作共赢意识等职业道德为关键。职业素养有显性、隐性之分,外显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与内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思维之间具有从隐到显的链传递关系,通常因行业或岗位差异而存在传递温差。跨境电商人才的显、隐性职业素养之间不仅同频共振性强,而且更注重传统定义上的隐性职业素养。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行业的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激烈和个性服务需求旺盛等新趋势,催生新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的新标准新要求。
(二)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新要求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跨越時空、智能服务等独特优势促进了商品贸易的数字化与全球化,引发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素养“新四力”要求,即要具备商务自觉力、文化自信力、匠心专注力和创新创造力。一要养成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商务自觉力。商务自觉力是指个体对跨境贸易流程各环节、包括对商品的评估能力,了解业务流程或商品来历、形成过程、所具备特点和未来趋势,是加强商务自主性,主动适应未来数字贸易新市场、新政策环境变化的成长性能力。二要增强商品贸易的文化自信力。跨境电商业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国文化随着商品贸易而交流互鉴情况,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高对他国文化辨识力和包容力,养成文化作为商品灵魂的价值挖掘并增值意识,是提升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三要培育电商业务独特的匠心专注力。电商领域特有的工匠精神,体现为在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中能静下心、细揣摩、谙其道、做功课的做事意识等品质。要求电商人才具备敬业守道、专业专注、协作共赢、精益求精等职业能力与职业品格。四要培养创新创造力。培养大学生发掘和创新商务资源意识、提升商务品质的能力,在跨境电商各领域业务活动中注重理念更新、技术革新和商务模式创新,进而创造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从事跨境电商职业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
二、目前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育的理念有偏离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跨境电商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高职院校在实施专业教育上形成一定程度的理念偏差。一是存在“技能至上”思维,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相对较短、生源素质相对弱等因素,在长期的专业教育中主要突出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二是存在以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作为任务驱动的惯性思维,主要源于知识技能有指向性强、易量化评价的优势,而素质教育有短期成果难显又难量化的问题。三是存在课程模块化割裂的条块思维,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中将素质教育嵌入专业教育有操作难、融合难、评价难现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实施策略。
(二)教育主体的供给略显不足
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的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两个维度,一是要与学生成长需求相匹配,二是要与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相对较成熟的标准化定式,而职业素养涵盖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创新素质等内容,内蕴在不同的课程体系及实训环节中,培育的主体、方式和路径较为多元且离散。一方面,与“00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预期需求之间存在级差,以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和教学能力,也难以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虽然作为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但对于大学生的实习通常以用代培,重效益轻育人,在职业素养培育的衔接性、互补性和递进性方面缺少相应的校企协调机制。
(三)培育的系统性评价相对欠缺
职业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培育中,一是具有跨境电商特点的职业素养内涵极为丰富,系统梳理和整合并模块化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存在职业素养评价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和隐性职业素养评价标准的非专业性,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结构的多元性,以及隐性职业素养的关键性和培育方式的非标特性,存在“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的困境;三是职业素养培育评价存在开环,主要源于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点,而大学期间的职业素养培育存在内容局限性与成效阶段性的特征,同时新时代职业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拓展性,以及大学生的成长可塑性,职业素养培育反馈的闭环机制难以形成。
三、产教融合提升跨境电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各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引企入校、引项目入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確要求,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就业指导等内容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嵌入培养方案“三对接”、强化培养过程“三引进”、融入梯级培育“三制度”策略,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一)在优化培养方案“三对接”中嵌入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要积极联合当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协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建立校企政多元耦合型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在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论证中,将职业素养教育科学地嵌入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三会”为基准,即会用互联网、会外语和会外贸,由此解构跨境电商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阶段性递进关系,把职业素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按照三年学制要求,形成由基础素养培养、技能素养培养、综合素养提升三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使专业与企业、教育与技术骨干、学生与岗位之间在职业素养养成中开展深层互动,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和培养目标的精准化。
(二)在实施培养过程“三引进”中强化职业素养培育
基于跨境电商企业有别于制造类、服务类企业的特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实施产教融合中要积极开展“三引进”工程,即引企业进校、引项目进校、引企业导师进校,实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学习目标的具象化、学做结合的深层化、任务成果的可视化和收获反思的实时化,逐步强化职业素养培育成效。一是高职院校要引跨境商务龙头企业进校,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实践基地。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规范运作,导入企业文化理念,营造跨境电商工作氛围。高职学生既作为学生又是学徒,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职业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引企业导师进校,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手把手带教下,体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勇于挑战的工匠精神,筑牢职业精神。三是引项目进校,通过跨境电商项目开放、技术攻关、区域服务等项目,建立网店运营与推广、创意营销、信息技术服务等工作室,对接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赛事,使学生在跨境电商经营环境和创业氛围中真实感知市场动态变化、强化知识技能应用,在选品、营销到风险控制等实操训练中学会发掘商品的文化价值、培育商务自觉力;从对接供应商、平台商和分销商等各运作环节中加强换位思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创新创业素质。
(三)在建立梯级培育“三制度”中深化职业素养培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成熟与应用,不断颠覆电子商务既有的商贸模式,也激发了电商人才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高需求度。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全覆盖、全周期的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梯级培育机制。一是构建基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职业素养评价制度。依据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态度表现、职业情感和成绩绩点,采用任课教师、企业导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共同评价、反馈、引导和跟踪方式,建立“日常考评+学期晋级考评+学年晋级考评”相结合的递进式评价机制[4],形成开展学制内职业素养培育的良性互动闭环模式。二是实施“1+X”证书制度。针对“互联网+”时代电商产业链上下游角色的不确定性和岗位分类的模糊性,对标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物流、跨境客服等核心岗位,辐射文案策划、数据分析、网店美工和内容营销等技能岗位,实施跨境电商行业的“X证书”多层次布局,将职业素养系统融入“X证书”考核模块,客观、全面、科学地考量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是构建校企政合作的长学制培养电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模式,拓展学分银行的覆盖面和统计周期,开展贯穿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无缝衔接培养,持续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素养。按照跨境电商企业运作特点,科学解构跨境电商业务开展从操作层、运营层、管理层到决策层所需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素养要素,强化商业自觉力、文化自信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促进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有效提升。
结语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背景下,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助力我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而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保障。本文通过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内涵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电商产业特点,把握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职业素养新特征,扎实构建专业“四力”为核心、“新四力”为可持续能力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以路径创新和优化机制建设为抓手,强化校企政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合作中的政策导向和合作共赢机制建设,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作为高职跨境电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和提升的关键路径,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继东,宋晓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2):115-117.
[2] 庞燕.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15-20.
[3] 禹银艳.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20,(1):70-71.
[4] 罗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