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中发现“教育与美好生活”

2022-07-15 01:11肖婷
新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罗素教育教师

肖婷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早在20世纪20年代,罗素就开始探讨教育在改良社会中的作用,尤其是半百之年得子之后,羅素着重研究教育问题,并对当时的教育情况进行思考。《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就是罗素对当时教育思想进行总结以及反思之后写成的一部名著。该书分为三篇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写作的宗旨及思路;第二部分论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教育的目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品行教育;第四部分是智力教育;最后是结论,对全书进行了回顾,并重申某些重要观点。

初读此书,确实以为这就是罗素自己所说的“这本书是为像我一样刚成为父亲的人们写的,我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常识性的意见”,且书中多次提及要教给父母怎样的知识,以让他们学会如何保全孩子的天性,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如何在孩子长大之后选择好的学校等。但当掩卷反思时,总会不由得想到这本书的书名《教育与美好生活》,那么,“教育”如何才能与“美好生活”相关呢?“教育”又如何才能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呢?

作为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教育真的能让人鲜衣怒马、红袖添香?作为被侧目为“孩子王”“冬烘先生”的教师,真的能发出“吾侪所学关天意”的呼号?那教师的美好生活是什么呢?或许这一问题有太多人思考过了,所以才有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金科玉律,也有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浩然正气,更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谆谆教诲。此三者大致说清楚了教师美好生活的追求:立功、立名,抑或追求个人素质提升。这种美好生活对于教师来说,又该如何做到呢?

有学者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信然。我阅读了苏格拉底,知道了在解答学生问题时要采取“产婆术”;我阅读了《论语》,明白了智慧如孔子也有可能“惶惶如丧家之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要做到因材施教。卢梭的《爱弥儿》让我知道了人类教养儿童的理想境界;夸美纽斯、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则教会了我在现实中如何教学、如何教育。杜威的“从做中学”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对比,也让我反思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是什么样子的。通过阅读教育家的著作,让我这样一位年轻教师开始走进教育的殿堂,开始认真思考教育的终极奥义。于学生,我也懂得了如何跟他们相处,而他们也见证了我的精神成长,这或许就是《学记》中提到的“教学相长”吧。至此,我明白了,阅读可以让我体会到教师的美好生活。

友人曾跟我交流,他每天定下阅读的页数来强迫自己去读名著、去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过得极度痛苦。我笑话他,阅读本是一件极其轻松的活计,如此痛苦为哪般?读不下去了,放下即可。这时不妨信手拿起久置案几上的小说来读。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枯燥的,需要一些“闲书”来调剂枯燥乏味的生活。我挑选闲书的标准是“能看得下去”。读累了《理想国》,便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的世界里走一圈,暂时放下对“哲人王”的企图,尝试着在武侠的世界里“发号施令”,此种滋味犹在如极热的天气吃到一口冰镇西瓜般舒畅。厌烦了《林哈德与葛笃德》之间的琐事,跑到《简·爱》《飘》的世界里看看别人的爱情,岂不美哉?

那么,阅读可否带来更高阶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企图呢?老实说,我不知道!至少现阶段的我不知道!马斯洛说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也追求着更高的目标,追求着将手下的幼苗养育壮大、茁壮成长的目标;也希望能够聆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这种幸福的美好生活是否可以通过阅读而得到尚不可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自然就是让我们去攀爬这个梯子。我定下了以上的目标,便要一步步地向上爬去。只有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上升到问题层面,然后寻求阅读的解答,再经由思考,才能够慢慢达到那个伟大的目标。

阅读,于我是件美好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读下去。或许,某个时候,我就能见到一个美好的我,也能拥有美好的教育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东实验幼儿园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罗素教育教师
罗素悖论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