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转铁蛋白变化的研究

2022-07-14 03:34黄小珍周斌程妹曾宾魏颖
智慧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机采捐献者献血者

黄小珍,周斌,程妹,曾宾,魏颖

(梅州市中心血站,广东 梅州 514021)

0 引言

血小板产生于巨核细胞,约三分之一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可参与人体止血、凝血作用并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无偿献血是最为安全的血液来源方式,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作为临床输血的重要手段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1]。现阶段,临床将血小板采集间隔期从4周调整到2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献血者的招募压力,也改善了临床用血紧张的现象。由于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存在红细胞残留以及捐献的部分血浆可能造成捐献者丢失一些铁元素[2-3]。为了了解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是否会因此而发生缺铁性贫血以及健康是否受影响,本次研究以梅州市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为例,观察其转铁蛋白的变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梅州市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325名,根据血小板捐献次数进行分组,首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46例,机采血小板2~4次捐献者69例,机采血小板5~9次捐献者66例,机采血小板10~15次捐献者44例。首次机采组含男105例,女41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2±9.44)岁;2~4次捐献组含男47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36.33±10.68)岁;5~9次捐献组含男43例,女23例;年龄21~58岁,平均(40.43±8.90)岁;10~15次捐献组含男29例,女15例;年龄21~56岁,平均(40.62±9.45)岁。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捐献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

1.2 方法

所有捐献者均接受转铁蛋白(TP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的检测,捐献者外周血项目指标均接受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检测仪器与检测试剂:迈瑞公司检测试剂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sTfR、TPF、SF的浓度进行检测。外周血项目指标: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采用迈瑞全自动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试剂盒2℃~6℃血液冰箱保存。

检测方法:捐血者在献血前采集2管EDTA抗凝静脉血,1管用于外周血项目指标:PLt(血小板计数)、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的检测。

另1管采集5mL血液标本,待其凝固后进行血清分离操作,将其放置在-25℃的低温保存冰箱中留以备用,在检测前2h将冻存血清取出并放置在18℃~25℃的室温下进行融化,并将其充分摇匀,待其平衡到室温时分别使用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捐献者血清TPF、sTfR以及SF水平进行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各组血小板捐献者转铁蛋白(TP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水平。

(2)分析两组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项目指标,包括PLt(血小板计数)、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用t值对比组间数据;采用(%)描述计数资料,用χ2值对比组间数据,检验结果P<0.05验证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各组血小板捐献者转铁蛋白(TPF)指标水平变化

10~15次机采组中男性人群、女性人群和总体人群的TPF指标较首次机采组人群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PF水平仍在正常值范围,见表1。

表1 不同分组捐献者转铁蛋白(TPF)指标水平变化()

注:*表示同一人群分类中,10-15次机采组组间比较差值均有意义,P<0.05。

2.2 分析捐献血小板次数不同者sTfR与SF水平的变化

对不同血小板捐献者的sTfR与SF指标水平进行比较。10~15次机采组总人群sTfR水平为(2.13±1.08)mg/L,较首次机采组(1.62±0.83)mg/L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指标比较,5~9次机采组、10~15次机采组SF指标水平较首次机采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捐献血小板次数不同者sTfR与SF水平的变化()(n=325)

表2 分析捐献血小板次数不同者sTfR与SF水平的变化()(n=325)

注:a表示与首次机采组相比(P<0.05)。

2.3 分析两组捐献者外周血象指标

两组捐献者PLt、RBC、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两组捐献者外周血象指标()(n=140)

表3 分析两组捐献者外周血象指标()(n=140)

3 讨论

献血是一种高尚、无私且充满爱心的行为,通过献血能够帮助甚至挽救他人的生命。自愿无偿献血经WHO认证是最为安全的血液来源方式,在我国的献血法中也提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通过无偿献血方式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发展并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也是为临床提供血液的有效方式,所以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是保留献血者的必然需求[4]。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机采血小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小板减少、提高机采血小板质量、减少献血异常反应、功能异常等提供了较大的帮助[5-6]。血小板是血液重要的组成部分,血小板经常被用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以及由于放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的患者,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都需要长期不间断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6-7]。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修补破损血管等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小板可存活10d左右,在人体的外周血中既存在年轻的血小板,也存在成熟以及已经老化的血小板,其生成与破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但是随着临床血小板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机采血小板资源有限导致同一个献血者反复多次地进行采血行为[8]。铁元素是人体生命所需的微量元素,也是维持生命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呼吸酶、细胞色素酶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多种生理机能均有铁的参与[9]。然而在献血的过程中,采血之前的检查中以及采集管道上均会残留红细胞以及部分血浆,使得献血者会流失掉一部分铁元素。社会对多次献血者在反复多次的献血过程中铁元素流失情况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为了确保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身体健康,维持献血者团队的稳定性以及确保血源能够充分供应,有必要分析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中转铁蛋白含量的变化[10-12]。

本次研究中对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与首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了TPF、sTfR及SF指标的对比,由表1、2可发现10~15次机采组中不同性别人群及总体人群的TPF指标较首次机采组人群显著升高,而对不同血小板捐献者的sTfR与SF指标水平进行比较,10~15次机采组总人群sTfR水平较首次机采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次、10~15次机采血小板捐献组的SF指标较首次机采人群均下降,但TPF、sTfR及SF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同时捐献血小板间隔期从4周改为2周增加了捐献者献血的频率可造成其机体红细胞与血浆的丢失,所以仍然要关注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sTfR与SF指标的变化。由表3可见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象指标与首次捐献者差异不大,分析原因可能与捐献者献血后骨髓加速了血小板的生成,在2周左右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就恢复到献血之前的水平。多次献血者体内骨髓造血的微环境已经适应少量的全血损失以及频繁机采血小板捐献,能够及时地进行代偿调节来维持红细胞个数的相对稳定,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说明多次机采血小板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献血者的骨髓代偿功能,所以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象指标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转铁蛋白指标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且对外周血象指标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仍需对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身体健康给予高度关注。了解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转铁蛋白的变化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献血者铁元素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并为其制定出个性化的献血周期,检验科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培训以提升操作技能,加大力度宣传无偿献血可提升人们对献血的热情进而稳定献血者团队并保证血源能够充分地供应。

猜你喜欢
机采捐献者献血者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权益保护研究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舒适护理在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
新疆阿克苏地区三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比试验
新疆发展机采棉的有利条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