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联合缩宫素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评价

2022-07-14 02:37吴晓瑜王莉敏谢健宜
智慧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宫素合谷孕产妇

吴晓瑜,王莉敏,谢健宜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产科,广东 佛山 528231)

0 引言

产后出血为孕产妇分娩期重要并发症,严重可致孕产妇死亡,给孕产妇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风险。引发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新产程标准产程偏长,导致产后出血量增加[1-2]。若产妇产后出血较多,会引发继发性贫血、感染等,不利于产妇子宫复旧。因此,预防产后出血对促进孕产妇产后恢复意义重大。目前,临床预防产后出血多采用缩宫素,但单一药效不理想,且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让缩宫素受体饱和,削弱子宫收缩效果,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等[3]。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通过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加强宫缩,价格较高,一般用于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对于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家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掀针疗法又称埋针疗法,为针灸学中皮内针疗法的一种,通过针具在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固定,给予持久且柔和的良性刺激,以达预防与治疗疾病目的[4]。相关研究显示[5],掀针疗法应用于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治疗对子宫复旧具促进作用。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位置。其中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穴位,可调理阴阳、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加强宫缩;三阴交穴,指足部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的交会,可调节肝经、脾经、肾经三阴经之气,达到促进子宫复旧之功效。本研究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加上掀针疗法,通过刺激合谷、三阴交两个女性重要的穴位,观察是否能够更好地减少产后出血及促进子宫复旧,从而在基层妇产科推广使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自然分娩的产妇300例。纳入孕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治疗组(n=150),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年龄18~34岁,平均(26.27±5.0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5±1.74)周,新生儿体重2.5~3.9kg,平均(3.19±0.43)kg。治疗组孕产妇年龄18~34岁,平均(26.73±5.34)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3±1.69)周;新生儿体重2.5~3.9kg,平均(3.12±0.42)kg。两组孕产妇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所有孕产妇经B超检查胎儿为活胎、发育良好、无畸形、胎位正;②无难产指征与顺产禁忌;③均为单胎头位顺产;④产妇及产妇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②合并严重脏器代谢功能障碍;③伴有其他严重妇科疾病。

1.2 方法

所有孕产妇均为自然分娩,对照组在孕产妇胎儿娩出后采用20单位缩宫素(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62)与500mL 0.9%氯化钠溶液以40~60滴/min速度行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妇揿针疗法,具体如下:同时取双侧合谷与三阴交穴位,采用75%酒精对产妇局部皮肤消毒,揿针(0.2×1.3mm)针尖对准穴位,垂直缓慢按下,揿入皮内,并用指腹按压,按压以无刺痛、有酸胀感为宜,按压时间1min/次,每30min行一次穴位刺激。2h后回病房交代产妇每1~2h行一次按压(入睡除外),并计算产妇产后1h、2h、24h、48h出血量及宫底高度。

1.3 观测指标

1.3.1 出血情况

记录所有产妇产后1h、2h、24h、48h出血量。

1.3.2 宫底下降情况(子宫复旧情况)

记录产妇产后1h、2h、24h、48h宫底下降高度。

1.3.3 产后NRS-11评分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11(NRS-11)[6]评估产妇产后24h、48h宫缩痛程度,共4个等级,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6分表中度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0分表示无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表示,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用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产妇产后1h、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产后24h、48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宫底下降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产妇产后1h、2h宫底下降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产后24h、48h宫底下降高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产妇(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宫底下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产妇宫底下降情况比较()

2.4 两组产妇产后24h、48hNRS-11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产后24h、48h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产后NRS-11评分()

表3 两组产妇产后NRS-11评分()

3 讨论

产后出血短时间可致产妇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器官由于缺血、缺氧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威胁产妇生命[7]。产后出血发生机制较复杂,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因此预防其发生关键在于促子宫收缩[8]。宫缩素为临床常用预防产后出血药物,具副作用小、起效快等优点,但其作用维持时间短,且待受体位点饱和,依旧增加剂量可能会导致水中毒,引发不良反应。近年来,我国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由古代针刺留针方法发展而来的皮内针疗法历史悠久,已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9]。掀针疗法作为皮内针疗法的一种,被运用于妇产科分娩镇痛、加速产程、妊娠剧吐、功血及人流后止血治疗、产后尿潴留等,疗效明确[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揿针联合缩宫素治疗的治疗组产妇产后24h、48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仅用缩宫素行静脉滴注的对照组,提示揿针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减少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既往研究显示[11],缩宫素作用于子宫肌群收缩过程,让子宫节律性收缩,以此压迫血管,减少产后出血。相关临床研究显示[12-13],掀针疗法以针具刺激产妇合谷、三阴交穴位,其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微弱持久刺激该穴位可起到调理阴阳、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加强宫缩作用,从而进一步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揿针联合缩宫素治疗组产妇产后24h、48h宫底下降高度明显大于仅用缩宫素行静脉滴注的对照组产妇,且治疗组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揿针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促进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减轻宫缩痛。有研究表明[14-15],子宫复旧不全指产妇分娩后子宫不能顺利收缩,其突出临床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严重者致产妇发生感染,产生子宫压痛等,不利于产妇恢复。揿针疗法以针刺、经络腧穴与“久留针”作用,产生微弱持续刺激,将腧穴兴奋性与传导性提高,通过良性、双向性调节,将人体正气、经气激发,使经络气血有序运行。此外,掀针疗法取孕产妇三阴交穴位,通过微弱持久刺激该穴位,调节肝经、脾经、肾经三阴经之气,以达促进子宫复旧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产后24h、48hNRS-11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揿针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宫缩痛。研究显示[16-17],产后宫缩痛又称“儿枕痛”,多于产妇产后1~2d出现,孕产妇哺乳时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上升,使宫缩痛加重。揿针疗法通过针刺合谷穴位抑制对侧皮层第二体感区直接电反应及皮层牙髓诱发电位,提高人体耐痛阈,以达镇痛作用。其次针刺合谷与三阴交,可明显提高子宫丙二醛含量,减少内啡肽含量,调节子宫收缩性,减轻宫缩痛。

综上所述,掀针疗法就是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为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产后出血开辟了新的方向。揿针疗法联合缩宫素治疗可较好预防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且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宫素合谷孕产妇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2014—2018年陕西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